大多數學校偏重文科與商科,且教學質量參差不齊。
秦迪需要的是理科人才。
儘管可以與這些大學合作,定向培養所需學生,但這種方式會帶來諸多問題,比如學生素質或技能不符合要求。
而且,這些老牌大學大多與香江豪門關係密切,不少為私立院校,背後牽涉複雜,難以掌控。
他最終決定,不再依賴現有體係,而是自己創建一所私人大學,專門培養符合自身需求的人才。
最關鍵的是,這所大學完全由他掌控,招生標準也由他來定。
三年前,國內已經恢複高考。
秦迪計劃等自己的大學建立後,借助內地的關係,直接從內地招收學生。
內地人口基數龐大,天才自然不會少。隻要用心培養,這些學生會比外聘的更可靠。
同時,這也是一種對國家的支持。
他相信,高層會認可他的想法,因為當前國內教育確實遠遠落後於世界水平。
在他的大學裡,還將設立藝術與傳媒學院,這是理所當然的一部分。
與世界島大工程類似,隻要能在1985年前完成,他都覺得速度足夠快。
在秦迪心中,這所大學的目標是發展成像哈佛、賓夕法尼亞、耶魯、普林斯頓、麻省理工和哥倫比亞這樣的私立大學。這些學校都是私立的!)
趁熱打鐵,當天晚上,秦迪帶著凱拉的父母,去見港督麥理浩,提出了建校的想法。
麥理浩沒有立刻答應,但他對秦迪願意出資改善香江教育環境表示認可。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秦迪並不擔心麥理浩拒絕。
改善香江教育一直是麥理浩的政策方向,隻是受限於財政困難,許多計劃難以實施。
幾天後,麥理浩在港府召開會議,專門討論此事,沒有人反對這種公益項目。
關鍵在於,秦迪提前兩個月讓媒體放出風聲,連香江普通居民都知道財神爺要辦大學,惠及所有人。
如果後來傳出港府不支持財神爺辦學,恐怕會引起公眾不滿。
因此,秦迪的申請很快獲得批準。
港府同意提供辦校資格,並且無償提供建校用地。
消息公布後,整個香江一片歡呼。
香江的大學實在太少,許多中學畢業生無法繼續深造,隻能當學徒或打工,如今多出一所大學,是大家的福音。
秦迪的聲望再次提升。
十天後,秦迪拿出一份詳細的建校方案,與港府進行協商。
最終達成一致,港府無償提供九龍清水灣六十公頃,即六十萬平方米的土地用於建校。
這塊地皮,正是日後香江科技大學所在的位置。
港府為了防止秦迪從中獲利,明確將這六十公頃土地劃為教育用途,僅限於學校建設,任何商業行為都被嚴格禁止,一旦發現違規,港府可隨時收回這塊地。
秦迪對此表示認同,他覺得這片地用來建校都嫌小,怎麼會拿去搞房地產?
未來他肯定還會想辦法從港府那裡爭取更多土地,用於大學的擴展。
喜歡港片:78年,我先賺它一億!請大家收藏:()港片:78年,我先賺它一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