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在帝都,華清大學占地四百四十多公頃,自己的大學怎麼也不能比它小。
大學的建設不能急於求成,這是長遠發展的工程。
無論是港府還是秦迪,都對此格外重視。
因為這與做生意完全不同。
做生意失敗了還能倒閉破產,但大學如果無法持續下去,帶來的影響和損失遠比一家大公司倒閉嚴重得多。
而且要打造一所達到世界標準、甚至國際領先的大學,難度極高。
如今全球知名的大學,哪一個不是經曆了上百年甚至幾百年的發展?
最出名的當屬劍橋和牛津,這兩所大學的曆史都超過了四百年。
劍橋大學本身,就是現代大學製度的雛形。
比它更古老的,隻有鬥牛王國的八塞羅那大學。
秦迪一邊關注著大學的建設進度,一邊也在拓展自己的事業。
他將目光投向了遊戲行業。
山頂道的彆墅中,因賀朝瓊的興趣,擺放了幾台遊戲機。
這些機器是秦迪最初打算進入遊戲領域時,讓人購買回來研究的工具。
除了購置設備,他還讓梁安邦調查全球遊戲產業的情況。
梁安邦原本隻是a級人才,加入秦迪團隊後經過鍛煉,現在已經升級為s級人才,新增了一項《商業情報8》的能力,在信息收集方麵極為出色。
這一天,梁安邦走到秦迪辦公桌前,將厚厚一疊資料放在他麵前。
“董事長,這是我為您搜集的電子遊戲行業相關信息。”
看到這份厚重的材料,秦迪十分滿意,單看外表就知道梁安邦的工作非常細致。
意識到至少需要幾個小時才能看完,秦迪讓他繼續工作,自己則開始翻閱資料。
泡一杯茶,靜靜閱讀,時間悄然流逝。
最終翻完最後一頁,秦迪揉了揉發酸的眼睛,腦海中已經構建出一份全球電子遊戲行業的完整圖景。
當時的世界遊戲產業,主要分為三種類型:電腦遊戲、主機遊戲和街機遊戲。
第一種是電腦遊戲,顧名思義就是在電腦上運行的遊戲,早在1979年就已經存在。
“電腦雖然叫計算機,但如今大部分都像是遊戲機,像電視機一樣售賣,裡麵雖有部分計算功能,但用戶買來的最大用途是玩簡單遊戲。”秦迪記得,要等到1981年,ib才會推出全球首台真正意義上的個人電腦。
在這之前,計算機無法大規模推廣,受到價格和性能的限製,應用範圍十分有限。
由於這些原因,電腦遊戲市場還處於初期階段,大型企業大多不願涉足,隻留給一些專門製作電腦遊戲的小公司來發展。
第二類主機遊戲,也稱家用遊戲機或電視遊戲,市場規模龐大,僅從全球數量眾多的電視機便可看出其潛力。
這個領域競爭異常激烈,其中最知名的是米國的雅達利公司,它在遊戲行業占據主導地位。
1977年,這家公司投入超過一億美元研發一款遊戲主機——atari2600。
除了雅達利之外,還有其他公司活躍在這一領域,比如世嘉、任天堂、南宮夢等。
第三類是街機遊戲,同樣競爭激烈,而目前太東公司在這一領域占據絕對優勢,幾乎無人能敵。
太東公司由一名烏蘭克裔魷魚人米海爾·柯剛於1950年創立,最初是一家進出口公司,主要業務是在霓虹銷售從紅熊進口的伏特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