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裡要的交通項目,不僅沒黃,反而更有亮點了!
那個古研究員,也沒話說了吧?我們不但不拆,還幫你修!
最關鍵的是,這件事要是做成了,那將是整個清溪縣,乃至安陽市都獨一份的標杆工程!
想通了這一層,所有人的乾勁都被調動了起來。
“書記,鎮長,這個想法太牛了!我馬上安排人重新勘測!”
“我這就去聯係施工隊,讓他們調整方案!”
“文化保護專項資金的事,包在我身上!”
一場足以讓青龍鎮領導班子集體翻車的巨大危機,在江澈一句“隨便說說”之後,神奇地轉化成了一場全體動員、共創偉業的誓師大會。
當天深夜,一份凝聚了青龍鎮領導班子集體智慧和李衛國生花妙筆)的全新方案,被連夜傳真到了縣設計院。
……
清溪縣建築設計院。
總工程師劉建國,是一個年近六十,戴著老花鏡,頭發花白的老專家。他一輩子都在跟圖紙和數據打交道,性格嚴謹刻板,最看不慣的就是下麵鄉鎮那些為了搞政績而弄出來的“拍腦袋”工程。
“又是青龍鎮?”劉總工看著傳真機裡吐出來的文件,眉頭皺成了一個“川”字。
關於青龍鎮要拆古橋修路的事,他早有耳聞,心裡已經把青龍鎮的領導罵了無數遍“敗家子”。
“哼,肯定是市裡批示下來,頂不住壓力了,弄個不倫不類的方案來糊弄事。”他嘟囔著,不情不願地拿起了那份方案。
方案的封麵上,一行加粗的黑體字映入眼簾。
《關於青龍鎮“一橋雙景,古今交輝”項目規劃方案》
劉總工撇了撇嘴,“一橋雙景?古今交輝?噱頭倒是不小。”
他翻開第一頁,是李衛國親筆撰寫的前言,裡麵引經據典,從曆史文脈談到城鄉發展,文采斐然。
“花裡胡哨。”劉總工不為所動,直接翻到了核心的規劃圖紙部分。
然而,就是這一眼,讓他整個人都僵住了。
他的目光死死地釘在那張圖紙上,仿佛被磁石吸住了一般。
圖紙上,不再是之前那條粗暴地貫穿古橋的紅線。而是一條全新的、流暢的弧線,優雅地繞過了古橋,在其下遊約五十米處,規劃了一座現代化的鋼筋混凝土大橋。
而古橋,則被完整地保留了下來,旁邊還標注著“修繕後作為人文景觀步行橋”的字樣。
兩座橋,一新一舊,一動一靜,隔著一灣碧水,遙相呼往,形成了一種奇妙而和諧的韻律。
劉總工拿著圖紙的手,開始微微顫抖。
他那雙看過無數複雜圖紙的眼睛,此刻瞪得像銅鈴一樣大。
簡單!
太簡單了!
簡單到極致,卻又巧妙到了極致!
他作為縣裡最頂尖的建築專家,之前也思考過這個問題,但他所有的思路,都局限在“改道”、“繞行”這些複雜的工程技術層麵,考慮的是如何用最小的成本,實現最大的轉彎半徑。
可他從來沒有想過,解決方案,竟然可以如此富有詩意!
這不是一個工程方案!
這根本就是一個藝術品!
它解決的不僅僅是交通和文保的衝突,它創造了一種全新的美學價值!
“小王!小張!都過來!”劉總工激動地大喊,聲音都變了調。
幾個年輕的設計師聞聲圍了過來。
“劉總工,怎麼了?”
劉總工把那份方案重重地拍在桌上,指著圖紙,因為激動,手指都在哆嗦。
“你們看!都給我好好看看!什麼叫設計!這才叫設計!”
年輕的設計師們湊過去,幾秒鐘後,人群中爆發出了一陣倒吸冷氣的聲音。
“我的天……還能這麼乾?”
“太妙了!這個思路,簡直是神來之筆!”
“新橋負責功能,老橋負責靈魂!這……這格局也太大了!”
劉總工聽著下屬們的驚歎,內心的震撼卻無以複加。他猛地翻回方案的封麵,看著“青龍鎮人民政府”那幾個字,眼神裡充滿了匪夷所思。
一個鄉鎮,怎麼可能拿得出這種水平的方案?
這背後,絕對有高人指點!
他拿起電話,直接撥通了青龍鎮政府的號碼,電話一接通,他便迫不及待地問道:“喂!我是縣設計院的劉建國!我問一下,你們那個‘一橋雙景’的方案,是誰?究竟是誰想出來的?”
喜歡官場:我真不想當卷王!請大家收藏:()官場:我真不想當卷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