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蘇建國”三個字從蘇晨的口中落下,就像一顆投入死水潭的石子,激起的卻不是漣漪,而是深水炸彈般的爆響。
陳景和那乾瘦的身體猛地繃直,像是被無形的電流擊中。他那雙渾濁的眼睛裡,恐懼、震驚、怨恨、悲傷……無數種被壓抑了三十年的情緒,在這一刻轟然決堤,化作一種近乎瘋狂的精光,死死地釘在蘇晨身上。
“你……你……”他的嘴唇哆嗦著,喉嚨裡發出破風箱般的嗬嗬聲,枯瘦的手指攥成了拳頭,指節因為過度用力而發出“咯咯”的輕響。
【警告!目標精神壁壘即將崩潰!“封口咒縛”與“守護咒縛”產生湮滅性對衝,能量讀數急劇飆升!】
係統的紅色警報在蘇晨腦海中瘋狂閃爍。
他知道自己賭對了,但也把這位老人推到了懸崖的邊緣。再多一絲一毫的壓力,陳景和三十年來用以苟活的脆弱平衡,就會徹底崩塌。
蘇晨沒有後退,也沒有繼續逼問。
他臉上的嚴肅和沉穩瞬間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恰到好處的、屬於年輕人的困惑與慌張。他仿佛被陳景和過激的反應嚇到了,視線從老人扭曲的臉上移開,落在了他那隻被熱水燙得通紅的手背上。
“陳老師!”蘇晨的聲音裡帶著一絲焦急,他一步上前,指著老人的手,“您的手!燙著了!”
這個舉動,像是一盆冷水,澆在了陳景和即將燃爆的情緒上。
疼痛,是比回憶更直接的感官。
陳景和下意識地低頭,這才感覺到手背上一陣火辣辣的刺痛。他那張因激動而漲紅的臉,瞬間白了幾分。
蘇晨沒等他反應,已經轉身從桌上拿起一塊還算乾淨的抹布,快步走到水龍頭下浸濕,又快步回來,不由分說地抓住陳景和的手腕,將冰涼的濕布輕輕敷在了他的手背上。
“您彆動,先冷敷一下,不然要起泡的。”蘇晨的語氣裡滿是真切的關懷,仿佛剛才那個投下重磅炸彈的人不是他。
冰涼的觸感和手腕上傳來的溫和力道,讓陳景和混亂的思緒有了一瞬間的停滯。他像個木偶一樣任由蘇晨擺布,眼神裡的瘋狂漸漸褪去,隻剩下茫然和深深的疲憊。
那兩股在他體內衝撞了三十年的咒縛力量,因為這突如其來的打斷,也暫時平息了下來。
蘇晨蹲在老人麵前,小心翼翼地為他敷著手,頭也不抬,用一種帶著歉意的、自言自語般的口吻開了口。
“陳老師,您彆誤會……我……我沒有彆的意思。”
他的聲音放得很低,像是在解釋,又像是在傾訴。
“我爸……就是蘇建國,他以前經常提起您。”
陳景和的身體又是一僵,但這次,他沒有爆發。
“我爸那個人,您可能不記得了,當年就是個愣頭青,剛從學校出來,分到史誌辦,什麼都不懂。”蘇晨一邊說,一邊觀察著陳景和的細微表情,“他有個習慣,愛寫日記。我前陣子收拾他遺物的時候,翻到了他當年的工作日記。”
蘇晨抬起頭,迎上陳景和探尋的目光,眼神清澈而坦誠。
“日記裡,他提到了好幾次,說單位裡有一位姓陳的筆杆子,文章寫得好,做的材料是全單位的範本。他還寫,說那位陳老師為人最是正直,從來不摻和單位裡那些亂七八糟的事,是真心在做學問的人。我爸說,他這輩子最佩服的,就是這樣的人。”
蘇Дэ的發音標準,吐字清晰,像是在講述一個塵封的家庭故事。
他沒有提“龍王廟”,沒有提“檔案”,更沒有提任何敏感的詞彙。他隻是將蘇建國,從一個代表著危險與調查的符號,還原成了一個崇拜著陳景和的、熱血而單純的後輩。
這是最高明的話術,它繞開了所有的防禦,直接叩擊一個人內心最柔軟、最引以為傲的地方。
沒有人會拒絕來自一個逝者的、遲到了三十年的讚美。
尤其是對陳景和這樣一個被世界遺忘、被自己囚禁了三十年的人來說。
“筆杆子……”陳景和乾澀的嘴唇蠕動著,重複著這個久違的稱呼。那雙渾濁的眼睛裡,那堵由恐懼和怨恨築成的高牆,終於出現了一絲微不可察的裂痕。一絲名為“懷念”的情緒,從裂縫中悄然滲出。
“是啊。”蘇晨見狀,心中微定,繼續添柴加火,“我爸說,他當年還偷偷模仿您的筆跡練字呢。所以這次來老城區辦事,我就想……順道來看看,我爸當年那麼佩服的人,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物。沒彆的意思,真的,就是替我爸……看您一眼。”
他說完,便不再言語,隻是默默地幫老人敷著手,像一個再孝順不過的晚輩。
屋子裡陷入了長久的沉默。
隻有窗外偶爾傳來的幾聲鳥叫,和牆角那台老舊冰箱發出的、斷斷續續的嗡鳴。
許久,陳景和終於開口了,聲音依舊沙啞,卻少了幾分尖利,多了幾分恍惚。
“蘇建國……我想起來了……個子高高的,戴副眼鏡,不怎麼愛說話,但是眼睛很亮……”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對對對!”蘇晨立刻應和,臉上露出驚喜的表情,“就是他!您還記得他!”
“……嗯。”陳景和點了點頭,眼神飄向窗外,仿佛穿透了時光,“那小子……是塊好料子。可惜了……”
又是“可惜了”。
和退休的趙副主任說起陳景和時,用的是同一個詞。
而此刻,從陳景和口中說出這個詞,評價的,卻是蘇晨的父親。
兩個本該前途無量的人,最後都落得一句“可惜了”的評價。這背後,是何等相似的命運。
“我爸那人性子太直,不懂轉彎,在單位裡肯定沒少得罪人。”蘇晨順著他的話,用一種自嘲的語氣說。
“直……是好事。”陳景和的目光從窗外收回,落在了蘇晨的臉上,那眼神複雜得難以言喻,“隻是……有時候,太直了,容易折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