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毅飛正式就任陰鐵市代市長的第二天,沒有舉行任何慶祝活動,也沒有按慣例進行密集的調研走訪,而是直接召開了市政府常務會議。
早晨八點半,市政府一號會議室裡座無虛席,各部門負責人提前十分鐘就已到齊,每個人都想看看這位年僅三十歲的新市長會燒出怎樣的"三把火"。
秘書劉強輕手輕腳地為李毅飛斟滿茶水,然後安靜地退到角落的座位上。
會議室裡的氛圍透著一絲沉悶。
李毅飛走進來時,所有人都注意到他手裡拿著一個藍色文件夾——這正是他之前在省委領導麵前彙報工作時使用的那份材料。
"各位,今天開會隻說一件事。"李毅飛開門見山,將文件夾放在桌上,發出清脆的聲響,"陰鐵市的發展,不能再抱著金飯碗要飯了!"
這句話如同一塊石頭投入平靜的湖麵,在會場激起陣陣漣漪。
不少參會人員交換著驚訝的眼神,有人下意識地調整坐姿,有人悄悄翻開筆記本準備記錄。
李毅飛環視會場,目光在每個人臉上停留片刻。
"在座的都是陰鐵市的老同誌,應該都記得咱們市是靠什麼起家的。"李毅飛翻開材料,手指輕輕點著上麵的數據,"上世紀八十年代,我們靠礦產資源從一個貧困市發展成為中原省重要的工業城市。但是——"
李毅飛刻意停頓,讓這個"但是"在每個人心中重重落下。
"時代變了!"李毅飛提高聲調,右手在桌麵上輕輕一叩,"現在還抱著"靠山吃山"的老觀念,那就是在等死!
看看周邊的石林市,去年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增長百分之四十;
再看看強安市,數字經濟產值已經占到gdp的三分之一。我們再這樣被動等待,遲早要被時代淘汰!"
會場鴉雀無聲,隻有空調運轉的微弱聲響。
幾位分管經濟口的副市長不自覺地低下了頭。
"讓我們看看現在的陰鐵市是什麼樣子。"李毅飛示意工作人員播放一組航拍照片。
畫麵上市郊隨處可見的巨大礦坑,如同大地上的一道道傷疤。
其中一個最大的礦坑特彆醒目——直徑超過一公裡,深達百米,坑壁裸露著猙獰的岩石,坑底積著渾濁的汙水,周圍散落著廢棄的采礦設備。
"各位仔細看看,這就是我們留給子孫後代的"財富"嗎?"
李毅飛指著屏幕,語氣沉痛,"這些礦坑,就像長在我們陰鐵市臉上的瘡疤!
就這樣的環境,哪個投資者願意來?哪個高端人才願意留下?
上周我接待一個沿海的投資考察團,人家直接說:"你們這裡的環境,我們不敢投高科技項目。""
李毅飛轉向環保局局長王明和公安局局長趙偉:"王局長,趙局長,從今天起,你們要立即行動起來。
對所有無證開采的小礦,發現一個封一個!對環保不達標的中型礦,一律停產整頓!"
趙偉立即表態:"公安局堅決執行市政府決定。
我們已經成立專項工作組,部署三百名警力,分片區對非法采礦活動開展拉網式排查和打擊。"
王明略顯猶豫,扶了扶眼鏡:"李市長,這些礦雖然有問題,但畢竟解決了上萬人的就業,是不是可以分步驟、分階段......"
"不能再循序漸進了!"李毅飛打斷他,聲音鏗鏘有力,"這些年我們"循序漸進"得還不夠嗎?
結果就是問題越積越多,環境越來越差!2.5平均濃度超標天數達到一百二十天,呼吸道疾病發病率連續三年上升。
現在必須下重手、出重拳!"
李毅飛站起身,斬釘截鐵地宣布:"從即日起,全市所有礦產開采權收歸政府統一管理。
沒有市政府批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開采!
同時,我們將聘請第三方機構,對全市礦山企業進行環境評估,達標一家,複工一家。"
這個決定讓在場所有人都驚呆了。
主管工業的副市長張大軍張了張嘴,似乎想說什麼,但看到李毅飛堅定的眼神,又把話咽了回去。
不是他們不想反對,而是不敢。
看看現在的陰鐵市政法係統——新任政法委書記許庸召是李毅飛一手推薦上去的,兩人在之前的防疫工作中就建立了深厚的信任;
公安局局長趙偉更是李毅飛的老部下,從防疫到打假,一路跟著李毅飛立下汗馬功勞;
就連市紀委書記劉一昆,那個來自京城的劉家子弟,也在幾次交鋒後對李毅飛心服口服。
上次的騙子事件中,劉一昆親眼見證了李毅飛的政治定力和處事智慧。
這些實權人物都站在李毅飛身後,形成了一個穩固的權力聯盟,誰還敢在這個時候觸黴頭?
"當然,關停不是目的,治理才是根本。"李毅飛話鋒一轉,語氣緩和了些,"我提議,由政府出麵,邀請中原省地質大學和礦業大學的專家團隊,對全市礦產資源進行全麵評估和規劃。"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李毅飛讓工作人員播放另一組效果圖,展示的是國內外成功治理的礦坑案例。
漢斯貓國的魯爾區將廢棄礦坑改造成人工湖泊,周邊建成高檔住宅區和商業中心;
南方的某個城市把礦坑打造成特色旅遊景點,每年吸引遊客超過百萬人次。
"看看這些成功案例,礦坑完全可以變廢為寶。"李毅飛指著效果圖說,"我們可以借鑒這些經驗,把最大的那個礦坑改造成人工湖,周邊建設濕地公園、自行車道、休閒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