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礦坑可以因地製宜,有的改造成垂釣中心,有的發展特色種植。"
這個提議讓與會人員的眼睛亮了起來。
主管城建的王副市長忍不住插話:"這個思路很好!
我們可以在湖邊規劃文化創意產業園,吸引設計、動漫等輕資產企業入駐。"
"具體的改造方案,要請專家來論證。"
李毅飛最後總結,"但方向已經明確: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
我們要的,是可持續發展的陰鐵市,而不是一個被挖空了的資源枯竭型城市!"
會議結束後,消息迅速傳開。
新市長李毅飛鐵腕治礦的決定,在全市引起巨大反響。
礦業協會會長劉大富第一時間就給幾個相熟的市領導打電話,但當他知道這項決策得到了政法係統和紀委的全力支持後,隻能無奈地放下電話。
普通市民則對這項決定普遍持支持態度。
在礦坑周邊居住了二十多年的老教師王明遠在接受電視台采訪時激動地說:"早就該治理了!
我們學校的孩子,十個裡有六個得過敏性鼻炎。
希望這次不是雷聲大雨點小。"
三天後,中原省地質大學的專家團隊抵達陰鐵市。
帶隊的是國內知名的礦山環境治理專家陳教授,他在這一領域已經有三十多年的研究經驗。
李毅飛親自陪同專家組實地考察。
站在那個最大的礦坑邊緣,狂風卷起漫天塵土,陳教授扶了扶被風吹歪的眼鏡,感慨道:"李市長,這個治理難度不小啊。
不僅要解決邊坡穩定、水體汙染問題,還要考慮後續的開發利用。"
"再難也要做。"李毅飛迎著風,聲音堅定,"我們不能把這些問題留給下一代。
陳教授,您看這個礦坑最深處的積水,有沒有可能加以利用?"
在隨後召開的專家論證會上,陳教授提出了一個創新方案:"經過初步測算,這個礦坑的蓄水量可以達到八百萬立方米。
我們可以考慮在這裡建設一個抽水蓄能電站。在用電低穀時抽水蓄能,用電高峰時放水發電。
既解決了礦坑治理問題,又能為城市提供清潔能源,預計年發電量可達五千萬度。"
這個方案讓李毅飛眼前一亮。
李毅飛立即組織發改、電力、環保等部門進行可行性研究,同時加快推進其他礦坑的公園化改造。
然而,就在治理工作如火如荼進行時,一個意外發生了。
這天深夜十一點,李毅飛剛審閱完第二天的會議材料,新秘書劉強就急匆匆地敲門進來:"李市長,趙偉局長緊急電話,北山礦區出事了!"
李毅飛立即接起電話,隻聽趙偉在那邊急促地說:"李市長,北山礦區的礦主馬老三帶著幾十個工人暴力抗法,阻撓執法隊封礦!
現場情況很緊張,工人們情緒激動,說要是封礦他們就沒了活路。"
李毅飛立即起身,一邊穿外套一邊對劉強說:"通知司機備車,去北山礦區。
讓趙局長控製住局麵,絕對不能發生衝突!
通知醫院派救護車待命,但不要讓醫護人員靠近衝突現場。"
劉強快速記錄著指示,同時提醒:"李市長,要不要先通知許書記和劉書記?"
"在車上通知。"李毅飛已經大步走向門口,"另外讓人社局準備好再就業培訓方案,我們要給工人們找好出路。"
窗外,夜色深沉。
治理礦坑隻是開始,真正的考驗還在後麵。
那些既得利益者,絕不會輕易放棄嘴裡的肥肉。
北山礦區的衝突,恐怕隻是第一波反抗的浪潮。
在前往北山礦區的路上,李毅飛仔細研究了該礦區的資料。
礦主馬老三,在當地經營煤礦十幾年,手下有二百多名工人。
這次整治行動直接觸犯了他的核心利益。
"劉強,"李毅飛對前排的秘書說,"聯係人社局局長,讓他準備好針對礦工的轉崗培訓方案。
再通知發改委,明天上午我要聽替代產業引進的專題彙報。"
"明白,我馬上聯係。"劉強熟練地開始撥打電話。
車燈劃破夜色,向著北山礦區疾馳而去。
喜歡我成了最有錢的公務員請大家收藏:()我成了最有錢的公務員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