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王總邀請。"李毅飛思忖著說,"我們一定安排時間拜訪。"
動身前往京城的前一天晚上,李毅飛特意去了一趟育才小學。
正值放學時分,校門口的擁堵情況已經明顯改善。
新校區的建設工地上,打樁機正在作業,發出有節奏的轟鳴聲。
"李市長!"王校長遠遠地就跑過來,"新校區明年就能投入使用,到時候一個班不會超過45人。"
"師資問題解決得怎麼樣?"李毅飛關切地問。
"實驗中學派來了兩位特級教師,下周就開始跨校教研。"王校長臉上洋溢著笑容,"家長們現在都對改革很支持。"
離開學校,李毅飛又繞道"悅湖國際"。工地燈火通明,施工正在有序進行,幾位業主認出了他,圍過來表達感謝。
"李市長,多虧了您啊!"一位老人握著他的手,"要不是您推動複工,我這把年紀怕是等不到交房了。"
"這是我們應該做的。"李毅飛誠懇地說。
在去機場的路上,李毅飛仔細翻閱著參會材料,他突然對副駕的孟子義說:"把職業教育實訓基地的資料也加上。"
"您是說那個由爛尾樓改造的基地?"
"對。"李毅飛目光深邃,"這可能是我們最大的亮點。"
京城的發展規劃委員會大樓莊嚴肅穆。研討會上,來自全國各地的代表紛紛發言,展示各自城市的創新實踐。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輪到水又市發言時,李毅飛從容走上講台。他沒有照本宣科,而是用一個個鮮活的故事開場:
"5個月前我剛到水又市時,看到的是擁擠的教室、荒廢的工地。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幾個普通人的故事..."
李毅飛講述了一位老教師在集團化辦學後的教學變化,一位爛尾樓業主在項目複工後的生活轉變,還有職業院校學生在新實訓基地的成長經曆。
"我們做的,不是驚天動地的大事,而是關乎千家萬戶的小事。但正是這些小事,構築了一座城市的溫度。"
會場格外安靜,李毅飛繼續介紹水又市的創新做法:教育集團化辦學如何實現資源共享,"一樓一策"如何破解爛尾樓困局,特彆是將爛尾樓改造為職業教育實訓基地的創新思路。
發言結束後,會場響起熱烈掌聲,幾位與會專家主動上前交流,對水又市的實踐表現出濃厚興趣。
當天晚上,李毅飛接到一個意想不到的電話。
"毅飛同誌。"電話那頭王海峰的聲音出奇地和藹,"今天的發言很精彩,省政府決定,要在全省推廣水又市的經驗做法。"
"感謝省長的肯定。"李毅飛謹慎地回應。
"還有個消息要告訴你,"王海峰說,"試點城市的事,基本確定了,你們準備得很充分,實至名歸。"
這個電話讓李毅飛頗感意外。他明白,這既是肯定,也是一種姿態。
第二天,評選結果公布:水又市成功入選"國家產教融合試點城市"。
會議結束後,李毅飛對孟子義說:"讓其他同誌先回酒店休息,準備明天參觀青雲科技分部的材料,我回去一趟。
孟子義會意地點頭:"明白,我這就安排。"
"嗯,"李毅飛擺擺手,"你就跟同誌們說,明天準時在青雲科技分部彙合。"
李毅飛獨自坐上車,望著窗外京城的夜景。
這次來京,既要完成公務,也要和老丈人見一麵。在這個位置上,既要好好工作,也要靠前輩點撥。
車在什刹海附近的一座四合院前停下。
李毅飛整理了一下衣著,深吸一口氣,打開了門。
喜歡我成了最有錢的公務員請大家收藏:()我成了最有錢的公務員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