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結束後,各級乾部的反應各不相同,暗流開始湧動。
市長趙永輝的辦公室,在會後第二天就顯得格外“熱鬨”。
近港縣的縣長王海是第一個來的。
他苦著臉,坐在趙永輝對麵的沙發上,訴說著自己的難處:“趙市長,您說說,我們近港縣底子薄,好不容易靠著港口搞起一點產業,李書記這一來就盯著疏港路擁堵、環境汙染,這些問題我們不知道嗎?
可解決起來要錢啊!縣裡財政就這點家底,總不能都砸到基礎設施上吧?總得先保證發展速度不是?”
趙永輝靠在寬大的辦公椅上,手指輕輕敲著扶手,臉上看不出什麼表情:“王海縣長,李書記指出的問題,是客觀存在的。
發展不能隻看速度,也要看質量和可持續性。
你們縣裡那個岸線資源粗放利用的問題,省裡環保督察組也曾經點過名,這次正好借這個機會,下決心整治一下。”
王海歎了口氣:“整治談何容易……牽涉到那麼多企業和既得利益。
李書記年輕,有魄力,可有些事,不是光有魄力就行的……”他話沒說完,但意思很明顯,覺得新書記有些理想化,不了解基層的複雜和艱難。
王海剛走,灣仔縣的縣委書記張平又來了。
他倒是沒像王海那樣叫苦,但語氣裡也帶著委屈和不解:“永輝市長,我們灣仔縣的情況您是最了解的。
農業和生態是我們的本錢,可光靠這個,財政永遠翻不了身。
我們上馬那個文旅綜合體,是經過充分論證的,就是想打造一個龍頭項目,帶動全域旅遊。
李書記說我們是‘形象工程’,這……這帽子扣得有點大啊。難道我們窮縣就不配有點大項目、大追求了?”
趙永輝端起茶杯,吹了吹浮沫,緩緩說道:“張書記,項目的出發點可能是好的。
但李書記強調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要注重實效和民生。
你們那個項目,選址是否科學?資金保障是否到位?市場前景究竟如何?
有沒有可能把有限的資金,先用到更緊迫的民生領域,比如農村環境整治上?
這些問題,你們縣委要再好好論證一下。李書記不是否定發展,而是要求更科學、更務實的發展。”
張平張了張嘴,還想辯解什麼,但看到趙永輝那平靜的眼神,又把話咽了回去,悻悻地離開了。
陵城區區長周平、大化區區長李強也先後找了過來,表達的無非是類似的壓力和對新書記施政風格的些許不適應。
他們都覺得李毅飛的要求太高、太急,有些脫離實際,希望趙永輝這位老市長能在中間“緩衝”一下,或者至少給些明確的指示。
送走這些區縣領導,趙永輝站在窗前,看著樓下熙熙攘攘的車流,眉頭微蹙。
他理解這些乾部的壓力和抱怨,很多問題積弊已久,非一日之寒。
李毅飛銳意改革,魄力十足,這本身沒有錯,但改革必然會觸及利益,引發反彈。
如何平衡發展與穩定、改革與阻力,是對這位年輕書記,也是對他這個市長的考驗。
“看來,這位小李書記,是真要燒幾把火了。”趙永輝喃喃自語,眼神複雜。
他感受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壓力,這種壓力不僅來自李毅飛,更來自那股隨之而來的、要求變革的勢能。
他意識到,自己不能再像過去那樣,僅僅充當一個“維持會長”的角色了。
與趙永輝辦公室的“熱鬨”相比,李毅飛的辦公室顯得安靜許多,但這種安靜之下,是更加高效的運轉和更加深沉的思考。
他沒有過多理會那些可能存在的抱怨和阻力。
李毅飛明白自己的定位,作為市委書記,他的核心任務是把握方向、謀劃全局、凝聚力量。
自己提出的“解放思想、轉變作風、推動高質量發展”活動,就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工真市工作的總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