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就到了1645年的除夕。
北京城外南郊的貧民窟裡,難得的有了一些節日喧囂。
雖然依舊是破衣爛衫,但家家戶戶都儘全力煮了一鍋能看見幾粒米星的稀粥,
會點手藝的漢子用破木頭削了幾個歪歪扭扭的玩具哄著孩子。
在慧英簡陋卻收拾得異常乾淨的窩棚裡,也透出了一絲難得的暖意。
慧英不知從哪裡弄來了一點白麵,摻著雜糧,蒸了一鍋黑乎乎但熱氣騰騰的窩頭。
王老六和馬老歪撿了些乾蘆葦回來燒火取暖。
豆娘用乞討來的破布條,笨拙地想剪幾個窗花貼貼。
眾人圍坐在小小的火塘邊,分食著粗糙的食物。
沒有酒,隻有慧英瓦罐裡煮的滾燙薑水。
豆娘和馬老歪跟大家說著去野人穀路上發生的趣事,
王老六則興致勃勃說著在北京城內的見聞。
每個人似乎都刻意避開了那些沉重的話題。
火光跳躍,映照著幾張飽經風霜卻暫時卸下防備的臉。
這頓簡陋到極致的年夜飯,在亂世的寒冬裡,竟也透著一絲苦中作樂的祥和氣息。
正月初一,天氣難得放晴。
熬過了除夕的嚴寒,貧民窟裡的人們臉上也多了一些節日的輕鬆。
豆娘畢竟年輕,加上找到了石午陽,心情大好,纏著石午陽要進城去“見見世麵”。
“石頭!石頭!帶俺去城裡逛逛嘛!就看看!我好久沒看到熱鬨了!”
豆娘拉著石午陽的袖子,仰著小臉,帶著少女特有的嬌憨央求道。
經曆了幾個月的乞討流浪,此刻能跟在石午陽身邊,讓她仿佛又回到了以前在石字營裡被大家寵著的時光。
石午陽看著豆娘凍瘡未愈卻充滿期盼的小臉,心中一軟,不忍拒絕。
慧英也沒說什麼,默默收拾了一下,三人便再次混進了北京城裡。
雖然是在異族統治的第一個新年,北京城內還是比平日裡熱鬨了許多。
街上有零星的舞獅隊,雖然看起來有點有氣無力,
賣糖人的擔子前圍著幾個孩子,一些商鋪門口也掛上了大紅燈籠。
大街上行人匆匆,大多麵帶菜色,但總歸比城外的貧民窟多了一些生機。
豆娘看什麼都新鮮,眼睛亮晶晶的。
路過一個小販的雜貨攤時,她一眼看中了攤子上幾根顏色鮮豔、價格極其便宜的紅頭繩。
她停下腳步,眼神渴望地看向石午陽,聲音帶著點撒嬌的意味:
“石頭……你看那個紅頭繩……好看嗎?俺……就想要一根!”
石午陽看著豆娘枯黃淩亂的頭發,心中一酸。
這幾個月來,她吃了太多苦了。
他毫不猶豫地掏出幾個銅板:“買!小妹喜歡就拿!”
隨即又轉頭看向安靜站在一旁的慧英。
慧英今天破天荒地把自己收拾得齊整了些,頭發也仔細梳理過,用一根舊木釵挽著,露出素淨的脖頸。
石午陽心中一動,拿起攤子上另一根材質稍微好些、顏色更深沉些的紅頭繩,
遞到慧英麵前,聲音很輕,卻帶著不容置疑的溫和:
“慧英姐……這根……你也戴上吧?過年了,添點喜慶。”
慧英明顯愣了一下。
她看著石午陽手中的紅頭繩,又抬眼看了看石午陽那雙帶著期待和一絲不易察覺緊張的眼睛。
她沒有立刻去接,沉默了片刻。
周圍是嘈雜的人聲,陽光透過薄薄的雲層灑下來,映著她眼角的細紋。
最終,在豆娘好奇的目光注視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