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嚴重缺乏機動力量和衝擊力的護國軍來說,這簡直是天降橫財!
“襄陽城守備如何?”
石午陽立刻追問。
“城裡有滿洲鑲紅旗一個參領駐守,大概一千五百八旗兵,其他都是前明將王光恩統領的綠營降兵,號稱五千,實際能打的也就三千出頭,戒備鬆散得很!”
雷九對襄陽城的情況摸得很透,
“這批軍馬到了,要在城外漢江邊的草場放牧,不可能都關在城裡。那時候,就是機會!”
“王光恩!”
石午陽聽說過這人,因為他們三兄弟曾經都是起義軍,王光恩花名“花關索”,在起義軍內部頗有名號,
後來王光恩被明朝按察使高鬥樞招降為官軍總兵,守鄖陽城,
大順軍在崇禎十六年和十七年兩次發兵攻打該城,但都未能占到便宜。
石午陽的眼神變得銳利如刀!
巨大的風險和誘人的戰果在他腦海中激烈碰撞。
“乾了!”
石午陽猛地一拳砸在掌心,
“奪下這批軍馬!野人穀就能有一支真正的騎兵!”
石午陽回穀後立即組織召開各營議事。
奇襲計劃迅速製定:
兵分兩路,隱秘行軍,
北路由王老六率領他新擔任將軍的106營主力,沿崎嶇山路北上穀城,再從穀城方向沿漢水南岸悄然南下,目標地點為襄陽城西北漢江草場外圍。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這一路大概在2000人左右,大部分為失去戰馬的騎兵出身,
那個年代的騎兵是高技術兵種!
南路,石午陽決定親率101營精銳及挑選出的60名手持斬馬刀的死士,
走南漳方向小路,迂回至襄陽西南漢江草場附近隱蔽。
101營是目前穀內裝備相對最好、訓練最有素的部隊,大部分是石字營的老底子。
根據情報來推算,估計三月初十左右軍馬能抵達,隨後會在距城外八裡地左右的開闊草場放牧。
這片草場現在已經紮起了營帳及簡易柵欄。
石午陽選定在三月十一清晨,趁押送馬群出城放牧、警惕性相對較低的時候動手!
戰術隻有一個,就是找到並控製頭馬!
101營4000餘人負責進攻牽製及事後的阻擊。
由106營中經驗豐富的牧馬好手組成突擊隊,攜帶大量套索和繩索,不惜一切代價套住頭馬,控製住整個馬群!
然後驅趕馬群,向北預先勘察好的淺灘渡口狂奔!
得手後,兩路人馬不再彙合,立刻按預定路線分頭向北撤退,擺脫追兵後,返回野人穀!
整個奪馬計劃的核心在於隱秘、突然和精準的配合!
出征的前一夜,整個野人穀內磨刀霍霍,特彆是磨好從整個護國軍搜集上來的斬馬刀,這是刀口最好的刀。
六千大軍如同幽靈,在早春料峭的寒風中悄然離開了野人穀。
他們避開所有官道村鎮,隻在夜間行軍,白天則隱伏於密林深壑。
斥候如同最靈敏的獵犬,遠遠地撒開,清除一切可能暴露行蹤的隱患。
馬老歪的103營行商隊更是傾巢而出,全力遮蔽大軍行蹤,誤導滿清軍斥候。
石午陽親率的南路部隊,負責正麵誘敵!
以弓弩手遠程騷擾,吸引並阻滯押送和護衛的八旗騎兵主力!
尤其是那60名手持沉重斬馬刀的死士,將作為阻擊核心,不惜代價砍翻衝擊的騎兵,製造混亂!
王老六的北路則在戰鬥打響後,利用地形和林木掩護,迅速從側翼包抄馬群!
這支六千人的隊伍,如同一滴水融入了大地,奇跡般的穿越了數百裡淪陷的區域,
大軍於三月初十深夜,如期抵達了漢江北岸的預定區域!
北路王老六部潛伏在襄陽城西北一片茂密的蘆葦蕩和柳樹林後。
南路的石午陽部則藏身於襄陽城西南一處亂石嶙峋、灌木叢生的河灣高地。
喜歡大明餘暉中的守夜人請大家收藏:()大明餘暉中的守夜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