闖王,聽說洪承疇那老小子又調兵來圍剿我們了!
“闖將”李自成——高迎祥的外甥,如今負責軍事謀劃與作戰,已是義軍中的重要人物。
高迎祥冷笑:洪承疇?他手下的兵將,哪個不是在餓著肚子打仗?可是咱們卻有百姓的支持,怕他作甚!?
確實,義軍所到之處,百姓簞食壺漿。
不是他們多愛戴這群,實在是活不下去了。
官府橫征暴斂,地主重租盤剝,與其等著被餓死,加入義軍反倒有一線生機。
夜幕降臨,義軍已經悄無聲息地包圍了一座小縣城。
高迎祥親自督戰,看著這座熟悉的城池——他年輕時曾在這裡做過工,對城防了如指掌。
攻城!
一聲令下,義軍如潮水般湧向城牆。
城中隻有數百守軍,而且已經很長時間沒發糧餉,全部都隻是擺擺樣子,看到城外這麼多人攻城,頓時戰意全無,也不管當官的如何大聲喝斥,隻恨爹娘少生兩條腿,撒丫子就跑。
不到一個時辰,縣城已經易主。
他們打過的很多地方基本上都是這種情況,士兵們缺衣少糧,而且很多都是老弱病殘,也沒有經過係統訓練,基本上都是毫無戰意。
大家都知道城池是朝廷的,而命卻是自己的,所以安全為上,沒人會為此拚命。
站在縣衙大堂,高迎祥看著堆積如山的糧冊,卻是皺起了眉頭。
舅舅,怎麼了?
李自成低聲問道。
這些糧食,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高迎祥歎了口氣:夠咱們吃三個月,可是又夠全縣百姓吃幾天?
這就是義軍現在最大的困境——他們可以打下城池,卻無法長久堅守;可以開倉放糧,卻無法從根本上解決民生問題。
高迎祥在陝北地區起義初期,以貧苦農民和流民為基礎,通過嚴格軍事化管理建立起來紀律嚴明的隊伍。
他親自訓練士兵,製定嚴明的紀律,避免擾民行為,並積極整合各路義軍形成統一戰鬥力。
這一時期,起義軍通過攻占安塞、大荔等地,控製了陝北部分區域,贏得了當地百姓的支持。?
但是隨著起義規模擴大和朝廷鎮壓加劇,高迎祥的隊伍逐漸卷入更複雜的鬥爭,同時對百姓的態度也發生了大變。
但此刻的高迎祥還不知道,他所憂慮的這些問題,遠在山東的趙子龍,正在用一種完全不同的方式,已經破解了這個亂世困局。
主公,陝西急報!
這日趙子龍和幾個高層正在議事,柳如煙快步走進議事廳:高迎祥又下一座縣城!自從安塞起事後,經過數年發展後現已聚眾數萬,近日更是連克數縣!有愈演愈烈的趨勢,
趙子龍接過情報細看,神色凝重:該來的總歸會來,天下風起雲湧,已經大亂。傳令各部,加強戒備,同時利用這個時機,加大對流民的招募力度。
孫傳庭憂心忡忡地說道:高迎祥此人很有幾分謀略,如果任其坐大,恐怕日後將成為心腹之患!
不必擔心,那是朝廷應該擔心的事,
趙子龍卻波瀾不驚,顯得很是從容:況且,流寇之亂,根源在於民生。隻要我們這裡能讓百姓安居樂業,就不怕流寇侵擾。
他轉向柳秀娘:現在基地的存糧還有多少,能養活多少人?
秀娘立即彙報:按現在存糧可養五萬人到下次農收時分。
趙子龍心中有數,這幾個月都是靠他從空間中拿出的糧食來支撐的,其他人卻都不知道糧食到底從哪裡來的。
他略一思索,繼續安排:立即加大流民招募力度,農收前人數控製在八萬人以下即可。告訴那些流民,來我們這裡,就有飯吃,有地種!
他估算過空間糧食的產量,方才給出以上數據。
喜歡明末狠人:苟在遼東開荒建後宮請大家收藏:()明末狠人:苟在遼東開荒建後宮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