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學院的獨立實驗室內,袁北山雙眼赤紅,死死盯著“科譜特九號”吐出的最新一批分析數據。
“成了!”
他一聲嘶吼,整個人幾乎要癱倒在椅子上。
困擾了他和團隊半個月的一個關鍵瓶頸,在這台新設備的強大算力下,隻用了三個小時就找到了最優解。
“數據立刻傳給論文三組!讓他們把最後一部分補上!”
“快!快!快!”
整個海科大科研樓,此刻就是一個高速運轉的戰爭機器。
新到的“科譜特九號”生產線被拆分成了數個獨立分析單元,二十四小時不停地為各個課題組提供著實驗數據。
走廊裡,是學生們端著咖啡、抱著筆記本電腦飛奔的身影。
會議室裡,是林振華、石破天等頂級大牛對著白板上密密麻麻的公式,向底下的學生們咆哮著講解。
而在這片狂熱的海洋中,有一群人格格不入。
他們是國內十幾家頂尖學術期刊請來的資深編輯,以老劉為首,本來是受重金所托,來給海科大的“論文衝刺”進行最後的“潤色”和“質檢”的。
起初,他們還抱著一絲職業的審視和前輩的優越感。
三天後,這種優越感被砸得粉碎。
現在,他們看那些學生,眼神都不太一樣了。
那不是在看學生,那是在看一個個行走的知識寶庫。
“彆動!先彆動!”
計算機科學期刊的年輕編輯小張,猛地從椅子上彈了起來,一把按住旁邊正要提交論文的學生。
他的手指因為激動而顫抖,指著屏幕上的一段代碼。
“這……這個增強型蟻群算法……你們這個參數優化思路……”
小張的聲音變了調,像是看到了神跡。
“它……它解決了‘局部最優陷阱’!這個困擾了我們領域快十年的問題!就這麼……解決了?”
那個學生被他嚇了一跳,撓了撓頭:“哦,陳院長帶我們推演了三天,好像是解決了。他說原來的模型太笨了。”
小張的呼吸急促起來,他不管不顧地推開椅子,像瘋了一樣衝出會議室。
“陳院長呢?陳天穹院長在哪?!”
他抓著一個路過的學生就問,樣子活像一個狂熱的追星族。
“求求你,讓我見他一麵!我就問一個問題!就一個!”
老劉坐在角落,默默地看著這一幕,已經麻木了。
這已經不是第一個“叛變”的了。
他帶來的這支精英編輯團隊,現在徹底亂了套。
他們不再關心什麼格式、語病。
他們現在每天做的事情,就是圍在一個個學生小組旁邊,搬著小板凳,拿出自己的筆記本,像最虔心的小學生一樣,聽著那些二十出頭的年輕人,講解著屏幕上刷新的實驗數據。
甚至,為了能“搶”到一篇更有價值的論文來“潤色”,兩個加起來超過一百歲的老牌主編,昨天差點在走廊裡打起來。
“老李!材料學那篇超高強度合金的論文明明是我先看到的!”
“放屁!是我先跟那個學生搭的話!你彆想搶!”
老劉覺得荒謬,又覺得理所當然。
他自己,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昨天,他“潤色”了一篇關於“龍鱗焊接法”在航空發動機渦輪葉片應用上的論文。
僅僅是看了摘要和前言,他就出了一身冷汗。
他知道,這篇東西一旦發出去,全球的航空材料界,都要地震。
他從業三十年,經手的所謂國家級重點項目成果,加起來都不如這裡一個學生小組一周的研究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