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鐵軍死死地盯著屏幕,胸口劇烈地起伏。
他身旁,幾個剛剛還在媒體上大談“艱苦奮鬥”的“教育專家”,臉色比紙還白。
“才……才兩百萬……得省著點花……”
一個專家哆哆嗦嗦地重複著陳凡的話,感覺自己的世界觀被按在地上反複碾壓。
“瘋子!他就是個瘋子!”
另一個專家猛地站起來,指著屏幕破口大罵。
“用錢來衡量科研?這是對科學的侮辱!”
劉鐵軍轉過頭,冷冷地看了他一眼。
“侮辱?”
“現在全網都在拿你的‘艱苦奮鬥論’和人家那兩百萬啟動資金做對比。”
“你現在就是個笑話!”
那專家臉上一陣紅一陣白,頹然坐了回去。
劉鐵軍的拳頭砸在桌子上。
“錢打不過他,難道名聲也搞不臭他嗎!”
他扭頭看向角落裡一個戴著眼鏡、氣質精明的中年男人。
“吳記者。”
被點到名的男人立刻站直了身體。
“劉司長,您吩咐。”
劉鐵軍的聲音陰沉下來。
“他王謙不是喜歡作秀嗎?不是喜歡把自己包裝成愛護學生的聖人嗎?”
“你去!”
“去海科大,給我挖他的管理問題!”
“每個學校都有那個狗屁‘校長信箱’,哪個不是形同虛設?學生提個意見,不被輔導員穿小鞋就不錯了!”
“你去問他!當著所有人的麵問他!”
“我看他怎麼回答!我看他怎麼下這個台!”
吳記者扶了扶眼鏡,露出一絲心領神會的笑容。
“明白,司長。”
“我保證,讓他精心打造的聖人形象,徹底崩塌!”
吳記者剛驅車從燕京出發,還沒上高速。
他的手機就開始瘋狂震動。
微博熱搜,一個全新的詞條,以一種前所未有的速度登頂。
一封舉報信,一個處分
吳記者點開詞條。
一篇長文,發帖人是國內另一所頂尖985大學的學生。
帖子裡,沒有激烈的言辭,隻有平靜的敘述。
他在學校食堂連續三天吃到變質的飯菜,導致急性腸胃炎。
他沒有去鬨,而是按照學校規定,寫了一封詳儘的舉報信,投進了那個掛在行政樓門口,金光閃閃的“校長信箱”。
第二天,他等來的不是食堂整改的通知。
而是輔導員的“約談”。
“同學,你還年輕,不要總盯著社會的陰暗麵。”
“學校有學校的難處,做人要學會向前看。”
“這件事到此為止,你要是再在外麵亂說,影響學校聲譽,畢業證拿不拿得到,你自己掂量。”
他沒有聽。
他又投了一封。
第三天,他的名字和照片,出現在了學校的處分公告欄上。
“某某學生,無視事實,惡意造謠,嚴重損害學校聲譽,記大過處分一次。”
帖子的最後,那位學生寫道:
“昨天,我看了海科大的直播。”
“我才知道,原來一個學生的想法,可以值兩百萬。”
“而在我的學校,一句真話,隻值一個處分。”
這篇帖子,像一顆投入火藥桶的火星。
瞬間,引爆了積壓在無數大學生心中的怒火。
“操!一模一樣!我舉報宿舍樓下垃圾半個月沒人清,結果被取消了今年的評優資格!”
“校長信箱?我們都叫它‘輔導員直通車’,誰投誰死!”
“哈哈,這下專家們滿意了?我們確實很‘艱苦’,也很‘奮鬥’,光是活著就用儘了全力!”
吳記者看著這些評論,非但沒有警惕,反而興奮得手都開始發抖。
天助我也!
全網的怒火都已經被點燃,就差一個宣泄口。
而他,將親手把王謙推到這個宣泄口上。
他一腳油門,朝著海城疾馳而去。
海城科技大學。
王謙和鐘振國正在新修的體育館裡視察。
“校長,這批器械全是德國進口的最新款,光是運費就花了幾百萬。”
鐘振國滿臉紅光地介紹著。
王謙點了點頭,剛想說些什麼。
一群記者忽然從門口蜂擁而入,長槍短炮瞬間將他們包圍。
為首的,正是吳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