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漸深,工地上的喧囂剛剛平息。
網絡上,新的風暴卻已然醞釀。
“驚爆!海科大地鐵三號線無限期停工!疑似挖出不祥之物!”
“知情人透露,海科大瘋狂擴張導致資金鏈斷裂,五十億地鐵項目或成爛尾工程!”
“一個民辦技校,攤子鋪得太大,遲早要出事。”
各種捕風捉影的帖子和短視頻,在午夜時分開始瘋狂發酵。
無數等著看王謙笑話的人,如同聞到血腥味的鯊魚,紛紛冒頭。
就在這片幸災樂禍的狂歡中。
海城科技大學官方微博,更新了一條動態。
沒有預熱,沒有公關辭令。
隻有兩行簡單粗暴的文字。
“因施工現場發現先秦楚文化遺址,為保護民族文脈,地鐵三號線即刻改道。”
“另,我校決定追加投資五十億人民幣,於遺址上,建造一座國家級楚文化專題博物館。”
這條微博發出後,網絡上出現了長達一分鐘的詭異寂靜。
一分鐘後,評論區炸了。
“我他媽看錯了?追加五十個億?建博物館?!”
“改道?你知道地鐵改道意味著什麼嗎?成本至少翻一倍!他瘋了嗎?”
“樓上的,重點是五十億!五十億啊!我這輩子都沒見過這麼多零!”
“因為挖到古董,所以順手花五十億蓋個博物館?這是什麼神仙腦回路?編劇都不敢這麼寫!”
“吹牛逼!絕對是吹牛逼!為了掩蓋停工的負麵新聞,放出來的煙霧彈!”
“對!肯定是假的!坐等辟謠!”
質疑聲此起彼伏。
就在這時,微博附帶的九張圖片,終於加載了出來。
第一張圖,是一座巨大無朋的青銅方鼎。
它如同一座山巒,穩穩地矗立在大地之上,四足頂天立地,鼎身刻滿了古樸而神秘的紋路,一股蠻荒、厚重的氣息,幾乎要衝破屏幕。
“臥槽!這外形!絕了!”
“用一座鼎來當博物館?這想象力!”
如果說第一張圖隻是讓人驚豔。
那麼第二張剖麵圖,則讓所有看到它的人,大腦瞬間宕機。
圖中,地鐵軌道如同一條銀色的巨龍,從青銅巨鼎的兩隻巨足之間,悍然穿過!
而地鐵站台,就懸浮在鼎腹正下方的巨大空間內。
站台的牆壁,不再是冰冷的瓷磚,而是一幅幅巨大的,描繪著車馬、祭祀、宴飲的楚國宮廷壁畫!
光線從鼎身紋路的縫隙中透下,如同穿越千年的日光,照亮了站台上等車的“現代人”。
古典與未來,神話與科技,在這一刻,被一種匪夷所思的方式,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
“……”
“……”
“我傻了。”
“我人麻了,我真的麻了。”
“地鐵從鼎的腿中間穿過去?牛頓的棺材板要壓不住了!”
“這他媽是博物館?這是科幻片裡的神殿吧!”
“p的!肯定是p的!這根本不符合工程學!絕對建不出來!”
“對!嘩眾取寵!為了博眼球什麼都敢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