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秘紋初現引祁連_古墓迷蹤:九域秘辛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社會文學 > 古墓迷蹤:九域秘辛 > 第22章 秘紋初現引祁連

第22章 秘紋初現引祁連(1 / 1)

自那日從集雅齋歸來後,接連兩日,徐逸風皆閉門不出,整日待在客房之中,對外隻推說連日研讀古籍,身心略有疲乏,需靜心休憩,整理思路。蔡若兮心下關切,前來探望過兩次,皆見室內窗明幾淨,一塵不染,徐逸風或於案前凝神揮毫書寫,或倚窗靜靜閱讀攜回的筆記,神色平靜如水,氣定神閒,便也隻當他是真需一段清靜時光,未再多加打擾,隻細心吩咐了下人小心伺候茶水點心,切勿驚擾。

然而,在這份刻意維持的寧靜之下,卻是暗流湧動。案頭,數張質地上乘的素箋之上,已漸漸勾勒出一些奇特的、難以辨識的符號與殘破的古老紋樣。徐逸風的目光如同最精密的儀器,在赫連部那本古老皮冊的筆記、懷中黑石上深刻而神秘的符文、以及那日集雅齋中所獲信息的零碎片段間來回逡巡,試圖尋找那千絲萬縷中隱藏的關聯。他的手指無意識地、反複地摩挲著懷中那枚溫潤微涼的黑石,感受著其上深邃繁複、仿佛蘊藏著無儘奧秘的紋路,時而停頓沉思,眸光深斂,時而若有所得,快速提筆記錄下轉瞬即逝的靈感火花。

窗外秋陽正好,明媚而不熾烈,透過雕刻著繁複花紋的窗欞,灑下片片溫暖明亮的光斑,空氣中細微的塵埃在光柱中悠然浮動,一切顯得那般安寧祥和。然而在這片近乎凝滯的寧靜之下,徐逸風的腦海中正如同風暴中的海洋,飛速地拚湊、推演著一切線索。赫連部鬼魅般的動向、蔡府周遭那些若隱若現、難以捕捉的監視視線、黑石與玉佩之間奇異的共鳴、古老皮冊上那些語焉不詳卻令人心悸的詭異記載、乃至黑水城地底那規模宏大、顯然遠超西夏時期的古老遺跡......這一切錯綜複雜的碎片,都隱隱指向一個更為悠遠、更為深邃、籠罩在重重迷霧之中的巨大謎團,其根源,似乎遠超他的最初想象。

第三日清晨,空氣微涼,沁著露水和桂子的最後餘韻。徐逸風再度步入寂靜肅穆的琅嬛閣。他並未如往常般直奔此前慣常翻閱西夏文獻的區域,而是在一排標著“輿地·山水”類目的高大書架前駐足良久。指尖緩緩掠過一排排或新或舊、散發著不同年代氣息的書脊,最終停在一套厚重異常、頗具份量的冊子之上——《天下名山圖誌》。此書乃前朝官修巨著,紫檀木夾板,函套以深靛藍錦緞精心裝裱,雖曆經歲月,略顯舊色,卻保存得極為完好,透著一股莊重滄桑之感。他小心地將其取下,觸手是微涼光滑的木質感與略帶澀意的織錦紋理,令人心生敬畏。

他將這厚重的圖誌攤於寬大平整的花梨木長案之上,解開絲絛,輕輕翻開深藍色的磁青紙封麵,內裡是質地堅韌的上等宣紙,印刷墨色黝黑飽滿,線條清晰流暢。他直接翻至記載西北祁連山係的卷冊。泛黃的圖譜之上,蒼勁的墨線勾勒出的祁連山脈連綿起伏,如一條沉睡的巨龍盤踞於大地之上,雪線以上區域則以極淡的墨色渲染,皚皚如銀,深穀縱橫交錯,筆法於嚴謹工整中透著一股磅礴欲出的氣勢,令人觀之而心生渺小之感。他的指尖沿著山脈主脊緩緩移動,感受著紙張特有的微糙質感與墨線細微的凸起,目光銳利如鷹隼,細致地掃過那些用工整小楷標注的古道名稱、險要關隘、河流源頭以及前人以敬畏口吻標注的疑似古遺址方位,不放過任何一點可能的蛛絲馬跡。

閣內時光悄然流逝,唯有書頁被輕輕翻動的沙沙細響,以及窗外偶爾傳來的幾聲鳥鳴。徐逸風看得極慢,極仔細,時而對照自己筆記上臨摹的那些奇異符號,蹙眉思索;時而又起身取來《西夏書事》及那本《河西訪古錄》相互印證比照,試圖從不同時代的記載中找到交叉重疊的信息。日光在閣內緩緩移動,在他周身投下一道專注而孤直的剪影,仿佛他已與這滿室書香融為一體。

忽然,他移動的指尖在一處位於祁連山深處、名為“雪浪峽”的險要峽穀附近停頓下來。此地在《天下名山圖誌》上標注得極為簡略,僅以數筆乾練的線條勾勒出兩山陡峭夾峙、一水湍急中流的極端險要地形,旁注僅有八字:“人跡罕至,多古壑,疑有先民遺存”,語焉不詳,卻更添神秘。而在另一本前朝地理雜記《西陲聞見錄》的附圖中,對於“雪浪峽”區域的描繪則稍詳幾分,其側旁有一處極不起眼的、以更淡墨色繪出的側峰輪廓,形狀頗為奇特,似三叉戟直指蒼穹,又似某種猛禽的淩厲利爪,給人一種怪異而不安的感覺。

徐逸風瞳孔微不可察地猛然一縮。他立刻從一疊筆記中抽出一張紙,上麵精確臨摹著黑石之上的部分核心符文,以及從那古老赫連皮冊上艱難破譯出的幾個重複出現的怪異符號。他將這張輕薄的臨摹紙箋輕輕覆於《西陲聞見錄》那幅簡陋的地圖之上,對準了那個奇特的側峰輪廓。

此時,陽光恰好透過薄薄的窗紙,柔和而清晰地照亮了重疊的紙張。隻見臨摹紙上的一個扭曲符號——那類似三個相互纏繞、旋轉不休的漩渦或風團的詭異圖案——其核心結構的走向與那地圖上側峰輪廓的幾處關鍵轉折,竟有七八分驚人的神似!並非完全一致,但那一種獨特的、扭曲而充滿動感與力量的詭異韻味,如出一轍,絕非偶然!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心跳似乎驟然漏跳了一拍,一股電流般的悸動竄過脊背,但徐逸風麵色依舊沉靜如水,不見絲毫波瀾。他不動聲色地移開紙箋,動作自然流暢,仿佛隻是進行一次尋常的比對,繼而繼續若無其事地翻閱其他書籍。他又找出幾本涉及祁連山區域民間傳說、礦藏分布、乃至道教洞天福地記載的野史筆記,看似雜亂無章地隨意翻閱著,實則在暗中搜尋更多旁證。

最終,在一本名為《昆侖逸響》的孤本殘卷中,他找到了另一條看似荒誕不羈、卻可能至關重要的線索。此書紙張已然脆黃,觸手需格外小心翼翼,字跡為前人手抄,墨色淡雅。書中隱約記載,祁連山極深處有“寒淵之眼,地脈交彙,星輝垂野之處,古稱‘熒惑之墟’”,相傳乃上古觀星士祭祀熒惑星即火星)之隱秘聖地,後湮滅於漫長歲月,其地生有奇特磁石,可擾亂了羅盤指向,亦常生光怪陸離之幻象,迷人心智。雖未明確指向“雪浪峽”,但其描述的“地脈交彙”、“星輝垂野”、“磁石擾盤”之特征,恰與極端複雜的地質構造和可能存在的特殊礦物相關聯,並非全然空穴來風。

而“熒惑”在古代星象學中,常與兵燹、變革、詭譎之事相關聯,其符號......徐逸風目光再次落回筆記上那個扭曲的漩渦符號上,眼神愈發深邃幽暗,仿佛看到了無儘時空深處的秘密。

至此,多條看似分散的線索開始隱隱交織,共同指向祁連山那未知的深處。赫連部不惜代價所求之物,下一片至關重要的“司南遺魄”碎片可能藏匿之地,或許就在那險峻莫測、迷霧重重的“雪浪峽”附近,與那古老傳說中的“熒惑之墟”有著千絲萬縷、不容忽視的聯係。

傍晚時分,夕陽給琅嬛閣披上了一層溫暖的金色外衣。徐逸風將今日所閱書籍仔細核對編號,一一歸位,仿佛隻是進行了一次普通的閱讀。他帶著新的發現與更加堅定的猜測回到客房。並未立刻聲張,而是將今日所得線索與先前所有信息整合、梳理,在一張新的素箋上,憑借記憶緩緩勾勒出祁連山的大致輪廓,並在“雪浪峽”所在的位置,鄭重地標上了一個小小的、隻有他自己能懂的獨特符號,如同在茫茫夜空中點亮了一顆微弱的指引之星。

次日,秋高氣爽。徐逸風尋了個機會,在與蔡明遠於花廳品茗閒談時,狀似無意地提及:“昨日閒暇翻閱《天下名山圖誌》,見西北祁連一帶,山勢雄奇險峻,地理獨特非凡,諸多古族遺跡湮滅其間,堪稱一座天然的文史寶庫,瑰麗莫測。可惜地處偏遠,路途艱險萬分,常人難以深入考察,一窺究竟,實在是一大遺憾。”他手中把玩著一隻小巧玲瓏、光澤溫潤的紫砂杯,語氣中帶著學者慣有的惋惜與向往。

蔡明遠正執一把古樸雅致的紫砂壺,手法嫻熟地斟茶,聞言動作幾不可察地微微一頓,清亮透徹的茶湯注入潔白如玉的白瓷杯中,香氣頓時氤氳開來,沁人心脾。他隨即自然地續上茶水,頷首道:“逸風所言不錯。祁連山乃河西走廊之天然屏障,自古便是羌、戎、匈奴、吐穀渾、吐蕃等多民族活躍、交融、爭戰之地,文化層疊交錯,神秘未知之處甚多,可謂步步玄機。隻是如今那邊亦不太平,流匪、馬幫時有所聞,加之環境惡劣多變,暴風雪、迷途、斷糧皆是常事,確非安穩之地,縱有奇景,亦難輕易涉足。”他語氣平和舒緩,帶著學者般的感慨與審慎,聽不出任何異樣情緒,仿佛隻是客觀陳述事實。

“確實如此,險地多奇景,然亦多險阻。”徐逸風端起茶杯,輕嗅著龍井特有的清雅豆香,似隨口接道,目光卻並未離開蔡明遠,“尤其是一些深峽險穀,人跡罕至,如圖誌上所載的‘雪浪峽’等地,更是迷霧重重,險象環生,想來若能深入,必有驚人發現,或能解開某些千古之謎。”他目光似是無意地落在杯中載沉載浮的嫩綠茶葉上,語氣平淡如同在討論天氣,然而每個字都經過精心斟酌。

“雪浪峽?”蔡明遠沉吟片刻,花白的眉毛微微動了動,搖了搖頭,指尖下意識地輕輕摩挲著光滑溫潤的杯壁,仿佛在觸摸一段塵封的記憶,“此地名……老夫似有些模糊印象,仿佛在哪本前人雜記中見過寥寥數筆,說是極其險要,氣候詭異多變,瞬息萬變,甚至民間傳說有去無回,邪門得很。逸風啊,學術研究固然重要,但人身安全乃是第一位的,千金之子坐不垂堂,此等險地,還是莫要輕易動念才好。”他言語懇切真誠,充滿了長輩對晚輩的關懷與愛護之意,眼神溫和而帶著顯而易見的擔憂,幾乎無懈可擊。

徐逸風從善如流地點頭,麵露受教之色:“蔡公所言極是,是晚輩一時見獵心喜,憑空想象,有些忘乎所以了。如此險惡之地,確非一人之力可探尋,需從長計議。”他將杯中微溫的茶湯一飲而儘,感受著那先微澀而後甘醇的滋味在舌尖蔓延,如同此刻他複雜的心緒。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然而,在垂下眼瞼的瞬間,徐逸風眼底深處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了然。蔡明遠對“雪浪峽”這個地名確有反應,雖極細微,卻未能完全掩飾,而後又迅速以危險為由加以勸阻,看似是出於關心與愛護,實則更像是一種下意識的規避與掩飾,不願深入這個話題。這細微而矛盾的反應,反而從側麵印證並加深了他的猜測——蔡明遠定然知曉一些關於雪浪峽的內情。

又過了一日,秋意更濃,庭中落葉漸多。徐逸風覺得時機漸趨成熟。這日午後,他帶著整理好的部分筆記——主要是關於黑水城出土西夏文物的分類和圖樣臨摹,這些內容真實可查,毫無破綻——來到蔡明遠那間名為“漱石齋”的書房,以請教學術問題的名義,與這位深藏不露的長者進行了一番深入的長談。

談話間,徐逸風言辭巧妙,不著痕跡地將話題引向西北古族的遷徙路線與文化交融現象,並順勢攤開了那幅自己繪製的、標注了祁連山大致輪廓和“雪浪峽”地理位置並未標注那個特殊符號)的草圖,上麵還雜亂地寫著一些關於不同文化層符號比對的筆記,看起來就像學者常有的隨手記錄。草圖旁,還放著一塊他帶來的、黑水城發現的帶有奇異紋飾的陶器殘片,觸手粗糙冰涼,帶著遠古的氣息。

“蔡公您請看,”徐逸風指著草圖上的祁連山脈走向,又拿起那塊陶片,將其上的紋飾展示給蔡明遠,“根據現有文獻和黑水城部分出土器物的紋飾風格對比,晚生懷疑,早在西夏立國之前,此區域或許還存在過一個更為古老、且對後續西夏乃至周邊各族文化都產生過深遠影響的隱秘文明體係。其活動的核心區域,可能就隱藏在祁連山某些人跡罕至的深溝險壑之中。隻是目前資料匱乏,線索支離破碎,難以驗證,猶如管中窺豹,隻見一斑,難以得見全貌。”他語氣平和,帶著學者常見的困惑與強烈的求知欲,顯得真誠而專注。

蔡明遠凝視著那幅看似隨意的草圖,目光尤其是在“雪浪峽”區域若有若無地停留了片刻,手指無意識地撚動著腕上一串深褐色、油潤光澤的沉香木念珠,空氣中隨之彌漫開淡淡的、寧神靜氣的木質香氣,卻似乎無法完全撫平某種無形的波瀾。書房內靜默了片刻,隻能聽到窗外細微的風聲穿過竹葉,以及更遠處隱約的市井之聲。多寶格上,一尊造型古樸、紋飾獰厲的仿西周青銅觥在陰影中靜靜矗立,顯得格外凝重,仿佛沉默的見證者。

良久,他方才緩緩開口,聲音比平日略顯低沉,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沙啞:“宇宙之大,無奇不有。我華夏文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在浩瀚的曆史長河中湮滅的古國異族不知凡幾,有些許未被史書記錄的遺存流落山野,也屬常情,不必過於執著。”他抬起眼,目光似乎越過了徐逸風,越過了眼前的牆壁,看向了極遙遠、極模糊的過去,眼神變得有些悠遠而複雜,“老夫年少輕狂之時,亦曾醉心於此等縹緲玄奇之說,甚至......亦曾動過親身探尋之念,欲一窺天地之奧妙。然世事紛擾,俗務纏身,終成泡影,徒留悵惘。逸風啊,有些秘密,或許注定深埋於山巒之下,黃土之中,強求反而可能招致不美,徒增煩惱與險阻,非智者所為。”他的手指停下撚動,輕輕按在那串念珠最大最沉的一顆上,指節因用力而微微泛白。

他這番話,似是感慨歲月流逝,似是前輩對後輩的諄諄勸誡,語氣中竟透著一絲難以言喻的複雜情緒,仿佛在不經意間觸及了某些塵封已久、不願輕易示人的往事與傷痕。但他很快便收斂了這瞬間的失神,恢複了一貫的溫雅平和,仿佛剛才隻是錯覺。他伸手指著草圖上的另一處道:“不過,逸風若對西北古文化感興趣,倒不妨先從河西走廊已發現的諸多魏晉壁畫墓入手,資料相對翔實可靠,考據起來風險亦小得多,足可大有作為。”他順勢指了指身後書架上那幾部厚重的大部頭考古報告集,給出了一個穩妥且安全的建議。

徐逸風心中頓時雪亮,蔡明遠這番話,幾乎是某種程度上的默認——祁連山深處確實存在著不為人知的重大秘密,並且他本人過去必然知曉甚至可能接觸過與之相關的事情,隻是出於某種難以明言的原因,選擇了回避、掩飾和勸誡,其中或許包含著警告,也或許隱藏著無奈。

他不再追問,麵上露出受教的神情,恭敬地點頭:“蔡公金玉良言,晚輩受教了。確是晚輩有些好高騖遠,急於求成了,還是應當如蔡公所言,從基礎紮實處做起,方是正理。”遂從善如流,將話題自然地轉向了魏晉壁畫墓的藝術風格特點與目前保護現狀的討論,仿佛方才那關於古老文明起源的探討隻是學術閒聊中一次不經意的突發奇想,很快便被更務實的話題所取代。

然而,離開書房時,徐逸風心中的方向已然無比明確、堅定。祁連山,雪浪峽,熒惑之墟——下一段充滿未知與危險的征程目標,就在那片白雪覆蓋、神秘莫測的群山之中。而蔡明遠那諱莫如深、欲言又止的態度,也如同懸頂之劍,清晰地預示著前方的道路,絕非坦途,必然布滿了重重荊棘與莫測的殺機。他袖中的手,輕輕握緊了懷中那枚始終散發著溫潤氣息的黑石,仿佛從中汲取著前行的力量與決心。

第二十二章完)

喜歡古墓迷蹤:九域秘辛請大家收藏:()古墓迷蹤:九域秘辛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總裁,你的前妻又跑了 老祖宗快穿極品作死先護我崽! 從炮灰到主角,我在三千世界補位 無限合成:從遊戲艙到真實戰場 異界淩亂 熵乳我在修真界當宇宙奶媽 迷霧紀元生存錄 三角洲戰神我的技能能提現 妾本驚才 新手法醫的破案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