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問明公如何看待當今天下?”
徐庶聞言也不意外,不由繼續問道。
“嗬嗬,昔日潁川書院,指樹喻漢,吾已然表明心中所想。”
劉晁笑了笑不由說道。
“嗬嗬,也是,是庶愚鈍了,如今大漢風雨飄搖,內憂外患,大亂在即,確實像明公當初所言一般唯有重塑根基,方有一線延續之機。
然再興大漢,何其之難,明公雖錢糧充足,但目前仍要以穩固根基,立足根腳為主,如此方能靜待天時,再興漢室。”
“吾也是如此想法。”
劉晁熟知曆史,聞言不由點頭說道。
“嗯,如此甚好,吾這裡有三策,可使漢室幽而複明,助明公在亂世之中,牢牢占據一席之地。”
徐庶嗬嗬一笑,隨即頗為自信的說道。
這三策乃是他和郭嘉徹夜長談,想出的最有利於劉晁發展之策,若都能實行,定能牢牢占據這天下一席之地,也怪不得他心中自信。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劉晁聞言沒有說話,隻是將目光看向徐庶,等待其繼續言說。
“這第一策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便是守成。
自古亂世,第一個出頭或是作亂之人必定會被各方針對,在局勢尚未明朗之前,明公一定要置身事外,安於現狀,萬不可參與天下之事。”
“哦?那若是平定異族呢?”
劉晁聞言不禁微微皺眉,他可沒有忘了五胡亂華的事情。
“庶是指中原天下。”
徐庶聞言不由深深地看了一眼劉晁,隨即似笑非笑的說道。
顯然,他從中猜到了一些劉晁的打算。
“咳咳,那就繼續說說第二步吧。”
劉晁尷尬的咳嗽一聲,隨即說道。
這第一步,他其實也想到了,隻是沒有將其當做定計。
“第二策則為定基,當未來天下大亂之時,明公需與各方勢力儘量交好,使自身利益與他們深刻綁定起來,穩定根基,同時也要逐步占據並州之地,強大自身。”
劉晁微微頷首,弱國無外交,他懂,但還是有些不解的問道:“占據並州,強大自身實力,我能理解,但為何還要與各方勢力交好?”
雖然這很有利於他結交名人,獲取英魂值,但他還是想搞明白這麼做的目的。
“明公身懷造紙術,英雄酒,煤炭,製鹽等等技術,來錢手段,使得天下之人無不羨慕妒忌。
且麾下更是猛將如雲,戰功赫赫,惹人忌憚,若不交好各方,使利益鏈接,示敵以弱,屆時即便什麼都不做也會身不由己,被各方聯合針對,明公難道不知嗎?”
徐庶聞言不由無奈的看向劉晁問道。
若是被各方針對,他即便實力再強,也休想爭霸天下,具體可以參考赤壁之戰。
隻是兩方聯合,便能使曹操八十萬大軍大敗而歸,就更彆提各方聯合了。
如今的他,就是那出頭之鳥,必須韜光養晦了。
“額,有這麼誇張嗎?”
劉晁聞言不禁弱弱的嘀咕道,不過仔細想想,他目前所擁有的一切,好像還真有點招人妒忌。
更彆說他之後還要平定五胡,做那站在時代風口浪尖之上的人物了。
“說來第二策也和第三策息息相關,因為這第三策名為:治興。
想要治興自然要減少動亂,以和為貴。
治興也是要貫穿始終的一策,需變險地為強藩。
邊地之民,久受胡患與戰亂,最盼安穩,明公若想以雁門邊境為基,則必圖並州,並州貧瘠則需在‘治’上破局。
隻要能使並州之民,心向明公,明公定能以並州為基,進而圖謀舊都,甚至整個天下。”
徐庶搖了搖頭,隨即揮動著手中羽扇繼續淡然笑道。
劉晁聽罷,隻從中總結出了一個字,那就是穩。
守成,定基,治興,三策都離不開一個穩字。
喜歡三國:好感度變強?先讓二爺心動請大家收藏:()三國:好感度變強?先讓二爺心動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