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的指針悄然撥動,又是一個盛夏來臨。這個夏天,交織著浪漫的初遇、緊張的壓力與對未來的憧憬,在周、蘇兩家乃至整個大家族中,奏響了一曲青春的複合交響樂。
已成為國內知名大學最年輕文科教授之一的蘇念晴,在學術領域光芒四射。然而,在她以為自己將與青燈古卷、三尺講台相伴終生時,一個意外的人,以一種意想不到的方式,闖入了她規劃嚴謹的人生。
在一次跨學科的國際學術論壇上,蘇念晴作為語言學領域的代表發言,其清晰的邏輯、流利的雙語切換和獨特的文化視角,贏得了滿堂彩。論壇結束後,一位身材高大、氣質沉穩,同在受邀之列的青年物理學家——傅時深,主動上前與她交流。他並非恭維她的容貌或名氣,而是就她發言中一個關於“語言符號與宇宙物理常數潛在隱喻關聯”的大膽假設,提出了極其專業且深入的探討。
傅時深思維之銳利、知識之淵博,讓蘇念晴頗感意外,也激起了她強烈的學術爭鳴欲望。兩人從會場聊到咖啡廳,從語言學聊到量子力學,發現彼此在截然不同的學科領域,竟對世界的本質有著某種奇妙的共鳴。他欣賞她的感性與靈動背後的理性骨架,她則被他那理性深淵中偶爾閃爍的哲學思辨火花所吸引。
這並非一見鐘情的浪漫戲碼,而是兩個頂尖靈魂在思想碰撞中的相互識彆與吸引。當蘇念晴在家族視頻通話中,罕見地、帶著一絲自己都未察覺的明亮神采提起這位“很有意思的傅教授”時,楊楚怡和蘇清河對視一眼,心中了然。他們的大女兒,那顆習慣於引領和照耀他人的星星,似乎找到了能與她並行、彼此映照的軌道。
與此同時,決定周景珩珩珩)和蘇念楊命運的高考,如期而至。
送考的氛圍,與幾年前周玥高考時已然不同,更加內斂,卻同樣鄭重。
周翊軒和宋雨霏親自送珩珩到考點。看著兒子已然比自己還高、神色平靜無波,周翊軒隻是用力按了按他的肩膀:“平常心。”
宋雨霏細細幫他整理好準考證和文具,柔聲道:“珩珩,無論結果如何,你都是媽媽的驕傲。”她看著兒子酷似丈夫的眉眼,心中感慨萬千,那個曾經需要她庇護的小男孩,已然長成了能扛起自己未來的青年。
珩珩點點頭,目光掃過父母,最後與不遠處正被父母圍著的蘇念楊短暫交彙。他看到她眼中雖有緊張,卻更多是躍躍欲試的鋒芒,他幾不可察地對她微微頷首,隨即轉身,步伐沉穩地走入考場。他的目標明確而唯一——最好的醫學院。
另一邊,楊楚怡依舊穿著寓意美好的旗袍,蘇清河提著畫具,叮囑著女兒:“念楊,穩住心神,你的畫筆就是你的武器。”
蘇念楊深吸一口氣,用力擁抱了父母,笑容燦爛:“放心吧!我要去畫我的未來了!”她轉身,步伐輕快卻堅定,奔向她的戰場。
考場內,珩珩下筆如神,邏輯縝密,計算精準,仿佛不是在考試,而是在構建一個精密的生命模型。而念楊則在文化課上奮力拚搏,在專業課考場上揮灑自如,色彩與線條在她筆下流淌出蓬勃的生機與無限的想象。
家族的守望,無聲卻無處不在。
周玥在林燁的陪伴下,在康複中心通過視頻關注著弟弟的考試。她說話依舊緩慢,但眼神充滿鼓勵:“珩珩,加油。”
小林懷周已經能說完整的句子,在宋雨霏的教導下,對著手機屏幕脆生生地喊:“舅舅最棒!念楊姐姐最美!”
已成為大學教授的蘇念晴,在忙碌的學術間隙,不忘在家族群裡發來長長的、充滿文采與智慧的鼓勵,堪稱“高考動員範文”。
顧雲辭和季淩風依舊提供著後勤與信息保障。
整個“天樞”聯盟的目光,都聚焦在這兩個即將展翅高飛的孩子身上。
當考試的結束鈴聲響起,珩珩和念楊走出考場,臉上是相似的如釋重負,以及眼底深處對未來的篤定。
成績公布,毫無懸念。
周景珩以極其優異的成績,毫無爭議地被國內頂尖醫學院的臨床八年製錄取。
蘇念楊文化課再次超常發揮,專業課成績驚豔,順利拿到了心儀美術學院的“入場券”。
慶祝的晚宴上,兩家人再次齊聚。
周翊軒看著兒子,眼中是毫不掩飾的驕傲。宋雨霏拉著念楊的手,喜愛之情溢於言表。
蘇清河與周翊軒舉杯,一切儘在不言中。楊楚怡看著女兒和珩珩站在一起,一個冷靜沉穩,一個靈動鮮活,宛若天生互補,心中滿是欣慰。
就連康複情況良好的周玥,也在林燁的陪同下出席了家宴,雖然行動仍有些不便,但氣色好了很多,看著弟弟和念楊,眼中充滿了期許。
夜色下,花園裡。
珩珩和念楊並肩站著,望著星空。
“大學,就要分開了。”念楊輕聲說,這次,語氣裡少了悵惘,多了對未來的期待。
“嗯。”珩珩應道,聲音依舊平穩,“各自努力。”
他頓了頓,第一次,主動地、輕輕地握住了她的手。沒有更多的言語,但那份自小積累的默契與悄然滋長的情愫,在交握的掌心中無聲流淌。
念楊微微一愣,隨即臉上綻開明媚的笑容,用力回握。
盛夏的終章,亦是青春新篇最絢爛的開場。青梅竹馬的他們,即將奔赴各自選擇的星辰大海。而另一段關於頂尖學者間理性與感性碰撞的浪漫故事,也正悄然拉開序幕。家族的脈絡,在新一代的成長與交彙中,愈發顯得生機勃勃,綿延長遠。
喜歡風起京華,攜手一生請大家收藏:()風起京華,攜手一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