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的寒風裹挾著細碎的雪粒,為大地鋪上一層銀白。然而,“玥光計劃”的康複中心內卻是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最後的籌備工作緊鑼密鼓地進行著,與窗外靜謐的雪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與此同時,蘇念晴的預產期也日益臨近,雙重的期待讓周家的這個冬天充滿了溫暖的張力。
最後的衝刺
康複中心內部,不再是空曠的毛坯景象。明亮的燈光下,牆壁是蘇念楊精心調配的暖灰色調,走廊寬敞,扶手牢固。醫療區域,設備已經基本安裝到位,閃爍著待機的微光;藝術療愈室裡,低矮的工作台、豐富的創作材料一應俱全,等待著第一個使用者來觸碰;心理輔導室布置得溫馨而私密,柔軟的沙發和柔和的燈光營造出安全傾訴的氛圍。
周景珩正帶領著核心團隊進行最後的全麵檢查。他拿著清單,逐一核對每一個房間的設備、標識、安全設施,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這裡的緊急呼叫按鈕反應是否靈敏?”“無障礙衛生間的空間是否足夠輪椅回轉?”他的嚴謹確保了這裡不僅是一個現代化的機構,更是一個安全、尊重每一位使用者的港灣。
蘇念楊則在最後調整著公共區域的裝飾細節。她挑選的鼓舞人心的語錄被製作成精致的標牌,懸掛在走廊牆壁;她征集來的關於“勇氣與新生”的故事,以藝術化的形式點綴在各個角落,默默傳遞著力量。
周玥和李芸組織的第一期“同伴支持者”培訓已經圓滿結束,首批十位經過嚴格培訓的支持者正式“畢業”,他們摩拳擦掌,準備用自身的經曆和所學,去溫暖和引導即將入住的傷者。
寧靜的等待
與康複中心的忙碌相比,傅家小院則籠罩在一種寧靜而甜蜜的等待氛圍中。
蘇念晴的產假已經開始,她大部分時間在家中休息,偶爾在傅時深的陪伴下,在院子裡慢慢散步。她的肚子已經很大,行動略顯笨拙,但氣色很好,臉上總是帶著平和溫柔的微笑。她利用這段相對空閒的時間,整理了大兒子予安的成長相冊,也為即將到來的二寶準備好了小衣服和搖籃,每一件小物都傾注著母愛。
傅予安似乎完全接受了即將當哥哥的角色,常常趴在媽媽肚子上煞有介事地跟“小寶寶”說話,把自己最喜歡的玩具擺在嬰兒床旁邊,宣布要分享給弟弟或妹妹。
傅時深將公司的大部分事務交由副總處理,儘可能多地留在家裡陪伴妻子。他包攬了所有家務,研究孕期最後階段的營養餐,甚至開始預習新生兒護理知識,那份笨拙又認真的勁兒,讓蘇念晴覺得既好笑又感動。
宋雨霏和蘇念楊更是常常過來,帶來煲好的湯水,幫忙照顧予安,分享著育兒經驗,家裡充滿了瑣碎而真實的溫暖。
交彙的節點
夜晚,周景珩和蘇念楊從康複中心回來,身上還帶著一絲忙碌後的疲憊,卻先繞道來了傅家。
“怎麼樣?一切都就緒了嗎?”蘇念晴關切地問。
“基本上好了,就等最後的驗收和衛生清掃。”周景珩接過傅時深遞來的熱茶,語氣中帶著即將達成目標的釋然與期待。
“我們予安都快等不及要當哥哥了,”蘇念楊笑著摸摸侄兒的頭,又看向妹妹,“你呢?感覺怎麼樣?”
“挺好的,就是有點迫不及待了。”蘇念晴撫摸著肚子,眼神明亮,“感覺寶寶和‘玥光’,好像約好了要一起來似的。”
窗外,雪花靜靜飄落,覆蓋了康複中心的庭院,也覆蓋了傅家的小花園。一邊,是即將點亮燈火、迎接新生的社會使命;另一邊,是即將迎來新成員、延續血脈的家庭喜悅。
兩個重要的節點,在這個冬天奇妙地交彙。所有人都能感覺到,一種蓄勢待發的力量在空氣中湧動。康複中心的第一盞燈,與產房外的第一聲啼哭,都即將成為現實。希望,如同這冬夜裡的燈火,已然清晰可見,溫暖而堅定地照亮著前路。
喜歡風起京華,攜手一生請大家收藏:()風起京華,攜手一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