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的春風,似乎比往年更強勁一些。它不僅吹綠了浦江兩岸,也帶著不容置疑的力量,吹進了上海港機廠這艘略顯陳舊的巨輪。國家經濟高歌猛進,國企改革步入深水區,浪潮終於拍打到了港機的堤岸。
廠區裡的氣氛悄然變化。紅頭文件接連下發,“競爭上崗”、“能者上、庸者下”的口號貼滿了宣傳欄。一場自上而下的震蕩開始了。那些在往日“醬缸”裡浸淫已久、思維僵化的保守派領導,如同秋風掃落葉般,被這股改革之風撼動了根基。技術部門首當其衝。
組長老陳,這位技術紮實、人緣頗佳的老好人,迎來了職業生涯的“高光”時刻。憑借多年的經驗和相對還算“年輕”在廠裡論資排輩中)的優勢,他在競爭上崗中脫穎而出,上升一級,搬進了技術部走廊儘頭那間擁有獨立窗戶的小辦公室,頭銜也變成了“技術中心副主任”。雖然管的事情可能更雜了,但辦公室的門牌和獨立的電話分機,象征著地位的提升。老王拍著他的肩膀,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陳主任,以後可得多關照我們一組啊!”老陳的胖臉上笑容依舊和善,但眉宇間也多了幾分新官上任的謹慎和一絲不易察覺的意氣風發。
改革的一個顯著變化,是技術中心開始推行更明確的績效掛鉤機製。口號是“多勞多得,優勞優酬”。雖然不可能完全市場化,但比起以前的大鍋飯,已是巨大進步。
石星作為技術骨乾,又深諳岸橋設計的核心,自然成了“多勞”的代表。他主動承擔了多個重點項目的關鍵設計任務,加班加點成了常態當然,現在加班是真乾活,不像以前是打遊戲)。圖紙質量高,解決問題快,項目節點從不延誤。他的月薪如同坐了火箭,從2000出頭一路飆升,年底時已穩穩站上了5000元大關2003年的5000元在上海已相當可觀),成了組裡乃至整個技術中心年輕工程師的標杆。工資條上的數字變化,是石星能力最直接的證明,也堵住了任何可能因他“低調”而產生的閒言碎語。
更大的驚喜來自師傅老王。一天下班後,老王神秘兮兮地把石星拉到樓梯間,左右看看沒人,壓低聲音說:
“小石,有個‘大項目’,敢不敢接?外麵一個大老板,想仿製我們給天津港那台岸橋的某個機構,圖紙……他們搞不到,想請人‘畫’出來。要求高,時間緊,報酬……絕對豐厚!”老王的小眼睛裡閃爍著精明和貪婪。
石星瞬間明白了。這是典型的“私活”,而且是侵犯廠裡知識產權的灰色地帶。風險不言而喻。但豐厚的報酬……他猶豫了幾秒,想到自己深藏不露的財富和對未來的規劃,這點風險似乎可控。更重要的是,他需要維持和老王這條“地頭蛇”的良好關係。
“王師傅,您牽頭,我跟著乾,技術把關我負責。”石星給出了明確答複。
於是,在無數個“加班”的夜晚和周末,石星利用自己對那套核心機構的深刻理解,結合公開資料和合理“借鑒”,硬是高質量地完成了整套仿製圖紙。老王負責對接和談判。項目完成後,老王塞給石星一個厚厚的牛皮紙信封,拍了拍他肩膀:“小石,乾得漂亮!這是你的那份!”
石星回到家裡才打開,裡麵是兩遝嶄新的百元大鈔——整整兩萬元!這在2003年,絕對是一筆驚人的“橫財”。石星麵不改色地收好,心中卻毫無波瀾。這兩萬塊,不過是深潭中的一顆小石子,連漣漪都算不上。
辦公室生態:愛情與幻滅:
機械一組的日常,依舊在改革浪潮下保持著微妙的平衡。工作氛圍稍顯緊張,但摸魚的傳統並未完全斷絕。小李對經營部廠花小菲的追求,則成了辦公室裡經久不衰的娛樂話題和一出注定的悲劇。
小菲,人如其名,容貌姣好,身材高挑,氣質出眾,是港機廠公認的一朵花。而小李,技術尚可,但性格內向,相貌平平,家境普通。他像著了魔一樣,瘋狂地追求小菲:每天雷打不動地送早餐儘管小菲很少吃),在廠區路上“偶遇”演技拙劣),節日必送禮物檔次與小菲的追求者相比差距明顯),甚至在小菲加班時傻乎乎地守在經營部門口。
巨大的形象和實力差距,讓這場單戀顯得格外悲壯。同事們或同情,或看笑話,或勸他“醒醒吧”。老王私下對石星搖頭:“這小子,癩蛤蟆想吃天鵝肉,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小菲那是什麼眼光?聽說跟分管經營的副總兒子走得挺近……”石星看著小李眼中那不顧一切的熾熱和笨拙的討好,仿佛看到了某種飛蛾撲火的宿命。結局早已注定,隻是時間問題。
周末,是石星從“港機時間”切換到“阿英時間”的節點。浦東東方城市花園168平米的豪宅早已裝修完畢,現代簡約風格,寬敞明亮,巨大的落地窗外是繁華的都市景觀。閔行阿英那100平米的小家也布置得溫馨舒適,充滿了女主人細膩的心思。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財富帶來的最大便利之一,是時間成本的壓縮。石星購置了一輛小。周五下班,他不再需要擠那顛簸漫長的徐閔線。坐進駕駛室,打開cd周傑倫的《葉惠美》),輕點油門,駛上寬敞的徐浦大橋。夕陽將黃浦江染成金色,車流順暢。曾經需要耗費三小時不至、令人筋疲力儘的歸途,如今在車輪下隻需四十分鐘左右便能輕鬆抵達閔行阿英的小窩。距離,在四個輪子麵前,變得不再是阻礙。
豪宅的“誤會”:
石星浦東豪宅的存在,在低調了相當一段時間後,終究沒能完全瞞住。一次偶然的部門聚餐後,老王提議去石星“新家”認個門,喝杯茶醒醒酒。石星不好推辭。
當老王、老陳陳副主任)、金貴等人踏進東方城市花園二期那氣派的大門,乘坐高速電梯直達三樓,推開石星家厚重的實木門時,所有人都被眼前的景象震住了:
寬敞得可以打羽毛球的客廳,光潔如鏡的大理石地麵,一整麵牆的落地窗外是璀璨的浦東夜景,真皮沙發,巨大的電視2003年的奢侈品),開放式的現代化廚房,還有那間擺滿了專業書籍和電腦的書房……這哪裡是普通工程師的家?分明是電視劇裡的豪宅!
老王張著嘴,半天合不攏:“小……小石……你這……深藏不露啊!”
老陳也嘖嘖稱奇:“這地段,這麵積……不得了啊!”
金貴推了推眼鏡,目光在精致的裝修和窗外景觀上流連,眼神複雜。
麵對同事們掩飾不住的震驚和探究,石星隻是淡淡一笑,輕描淡寫地說:“家裡幫襯了一些,主要是運氣好,早些年買了點房子。”他刻意說得模糊。
於是,一個“合情合理”的解釋在同事們心中迅速形成:石星這個交大才子,肯定是入贅了豪門!找了個有錢的上海丈母娘!不然憑他的工資,怎麼可能買得起這樣的房子?大家心照不宣地交換著眼神,看向石星的目光裡,羨慕之外,也多了幾分微妙的“了然”和一絲不易察覺的距離感。石星對此毫不在意,甚至樂見其成。這個“入贅豪門”的誤會,完美地掩蓋了他巨額財富的真實來源,也省去了無數麻煩的解釋。他微笑著給眾人倒茶,任由誤會發酵。
夜晚,送走同事,石星站在巨大的落地窗前。腳下是流光溢彩的都市,身後是他用“先知”和“膽魄”築起的、穩固而舒適的堡壘。改革的風暴在港機廠內激蕩,有人升遷,有人掙紮如小李),有人撈取灰色利益如老王和他),也有人如金貴般在靜觀其變。阿英在閔行的小家亮著溫暖的燈光,等待著他周末的歸航。
2003年,表麵平靜,內裡卻暗流洶湧。石星如同一個經驗豐富的船長,穩穩掌舵,航行在屬於自己的航線上,冷眼旁觀著巨輪在時代浪潮中的起伏,耐心等待著那最終靠岸或轉向的時機。堡壘之內,是他精心守護的靜水深流般的幸福;堡壘之外,是變革的喧囂和注定走向終點的舊日軌跡。他在這兩者之間,找到了微妙的平衡與從容。
喜歡1946:係統綁定,家族傳奇請大家收藏:()1946:係統綁定,家族傳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