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台殿的朝會剛散,嬴政便留住贏欣與李斯,案上的《民生五策》還帶著墨跡,他指尖在“三月落地”四字上重重一劃:“太慢。三月太久,百姓等不起,大秦也等不起。”
李斯躬身:“陛下,各郡官吏生疏,工匠未得法門,急不得……”
“怎麼急不得?”嬴政打斷他,目光灼灼地看向贏欣,“西疆的百姓能用上鐵鍋、住進磚房,靠的不是等,是有人手把手教。定遠有現成的好手,為何不調回來?”
贏欣心頭一動:“陛下的意思是……從定遠抽調熟手?”
“正是。”嬴政起身,在殿內踱了兩步,“衣、食、住、行、樂,每樣抽一百人——都是在定遠乾出實績的,織匠要會染彩布,鐵匠要能打鐵鍋,瓦匠要懂燒磚,車匠要會改牛車,連說書人都得是能講‘民生故事’的。
讓他們回鹹陽,配合李斯,分赴各郡,手把手教,一月之內,必須讓關中先見成效,三月推遍全國!”
李斯眼睛一亮:“陛下英明!定遠的工匠、農婦、驛卒都是實操過的,比文吏空講章程管用十倍!”
贏欣應聲:“臣這就寫信給定遠,讓張良、蕭何他們按‘五事’選人,務必是最頂尖的好手——比如染布的王大娘,她染的紅布日曬雨淋不褪色;
打鐵鍋的李老鐵,他的鍋薄還結實;燒磚的趙窯頭,他的磚能抗住雪壓……”
“就這麼辦。”嬴政拍板,“讓他們帶足家夥——染布的帶紅花、紫草,打鍋的帶鑄鐵模具,燒磚的帶黏土樣品,車匠帶曲轅車圖紙。到了各郡,先搭棚子演示,百姓看著好,自然願意學。”
一、尺素傳西:定遠點將,星火待發
贏欣的信隻用了半日便寫就,竹簡上的字力透紙背,每一筆都帶著急切:
“……陛下欲速推民生五策,需定遠助一臂之力。衣、食、住、行、樂,每事選百人,皆要‘手上有活、口中能講’:
衣:選染匠五十會調五色)、織匠五十能織木棉布),帶染缸、染料、織機樣品;
食:選鐵匠五十善打鐵鍋)、廚娘三十會炒百菜)、煤工二十懂采煤燒火),帶鐵鍋模具、菜譜、煤樣;
住:選瓦匠五十會燒磚)、木匠五十能蓋暖炕),帶磚窯圖紙、黏土配方、炕灶模型;
行:選車匠五十改牛車)、驛卒五十懂驛棧調度),帶車輪鐵圈、曲轅車零件、驛棧章程;
樂:選說書人三十講民生故事)、雜耍藝人三十能聚人氣)、茶社掌櫃四十會辦茶社),帶話本、道具、茶社規矩。
三日內集齊,由英布派五百兵護送,星夜赴鹹陽。切記:這些人是大秦的‘火種’,既要帶技藝,更要帶定遠的‘實勁’——教不會百姓,就彆回來見我。”
信送抵定遠時,張良正在潤疆城查收新麥,蕭何剛算完商稅賬,贏侈在天駟城馴馬,胡亥正帶著菜鳥營修驛道。眾人拆開竹簡,一看內容,當即停下手頭事,分頭選人。
染布坊裡,王大娘正教西域婦人染紫布,聽說要調去鹹陽,當即把最得意的兩個徒弟帶上:“咱的紫草染法,要讓關中的姑娘都穿上紫羅裙!”
巧成城的鐵匠鋪,李老鐵掄著錘子打鐵鍋,火星濺在“選上”的木牌上,他摸了摸剛打好的鍋沿:“這鍋要讓鹹陽的百姓知道,咱西疆的鐵,比關東的硬!”
燒磚窯的趙窯頭更實在,讓人裝了半車黏土樣品、十塊成品磚,還把窯工裡最會“講門道”的老張帶上:“得讓他們知道,燒磚不是瞎燒,黏土摻三成沙,火侯到了才結實。”
三日後,五百名“好手”在定遠城外集結,背著工具、樣品、圖紙,臉上帶著自豪——能被調去鹹陽“傳藝”,是比立軍功還榮耀的事。
英布點齊五百護兵,親自帶隊:“咱定遠的人,出去就得給公子長臉!到了各郡,教不會人,我第一個不饒!”
二、星火入秦:手把手教,旬月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