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暖圈落成:馬嘶人笑,風雪不侵
第七天傍晚,暖圈終於建好了。
五排整齊的馬欄,每間都鋪著乾草,火牆燒得旺旺的,整個暖圈裡暖烘烘的,連空氣裡都飄著乾草的清香。
五千匹戰馬被一匹匹牽進去,有的好奇地嗅著新環境,
有的舒服地打了個響鼻,還有的直接臥在乾草上,發出滿足的嘶鳴。
呼衍骨的白馬被牽進了最裡麵的隔間,它試探著靠近火牆,
又立刻縮回來,惹得大家都笑了。
田儋讓人端來熬好的薑湯,給馬灌了一點:
“驅驅寒,過幾天就好了。”
暖圈外,秦兵和匈奴降卒一起搭起了篝火,田儋讓人殺了兩頭羊,
一半用秦人的法子燉著吃,一半用匈奴人的法子烤著吃。
呼衍骨捧著陶碗,喝著熱乎乎的羊肉湯,
看著暖圈裡時不時探出頭的馬頭,突然對田儋說:
“……以前在左賢王帳下,冬天馬凍死了,他們隻會打我們,從沒想過建暖圈。”
田儋遞給她一塊烤羊肉:
“大秦不一樣。
你們現在是大秦的兵,馬是大秦的馬,大家都是一家人,就得互相照應。”
“一家人?”
稽粥眨著眼睛,
“那俺們能學秦話不?
以後想跟秦兵弟兄聊天。”
“當然能!”
田儋笑著說,
“明天就請學堂的先生來,教你們認秦字、說秦話,還教你們算馬料賬。”
正說著,外麵的風雪又大了起來,卷著雪粒打在暖圈的茅草頂上,
發出“沙沙”的聲響,卻一點也透不進暖意。
暖圈裡,馬嚼著草料的聲音、偶爾的嘶鳴聲,
和外麵的風雪聲混在一起,竟有種奇異的和諧。
一個秦兵突然指著暖圈說:
“你們看!
那匹白馬在朝咱們搖尾巴呢!”
大家看過去,果然,呼衍骨的白馬正站在欄邊,尾巴輕輕搖著,眼睛亮晶晶地看著呼衍骨。
呼衍骨放下陶碗,走過去摸了摸馬鼻子,馬伸出舌頭,舔了舔他的手。
“它以前從不跟人這麼親。”
呼衍骨的聲音有點啞。
田儋笑著說:
“因為它知道,這裡安全,暖和,不會再挨凍了。”
三、放馬忙:牧歌混秦腔,漠南春意近
接下來的日子,漠南的草原上多了道新風景。
匈奴降卒們騎著馬,趕著羊群,在雪地裡放牧,
秦兵們則在暖圈裡鍘草、喂料、清理馬糞,大家分工合作,配合得越來越默契。
呼衍骨成了“馬倌頭兒”,每天帶著幾個匈奴人和秦兵去檢查馬的狀況,
哪個馬該梳毛了,哪個馬該加料了,他都記得清清楚楚。
有天早上,他發現一匹小馬駒有點發燒,立刻跑去告訴田儋,
還建議用匈奴的土方子——煮艾草水給馬擦身子。
田儋趕緊讓人找來艾草,又請老吳的醫官隊派了個懂獸醫的村醫來。
村醫檢查後說:“還真是風寒,呼衍骨的法子管用,
再配上大秦的退燒藥,很快就好。”
小馬駒痊愈後,呼衍骨特意把它的韁繩係上了紅布條,像匈奴人給孩子祈福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