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加爾湖以南的凍土還沒完全化凍,腳踩上去能聽到“咯吱”的冰裂聲。
董翳蹲在田埂上,手裡攥著一把耐寒麥種,指尖蹭過凍土表麵的薄冰——這是第五預備隊接手的開荒任務,
要在貝加爾城周邊開墾兩百畝麥田,可這凍土硬得像鐵,
連巧成城的寒鐵犁都犁不動,丁零人圍在旁邊,眼神裡滿是懷疑。
“董將軍,這土凍了大半年,
連草根都紮不進去,你們秦人真能種出麥子?”
巴圖抱著胳膊,他是丁零部落裡最有經驗的獵手,去年冬天還跟著王賁看過耐寒麥試種,
可那是小麵積育苗,這麼大片凍土開荒,他心裡沒底。
董翳沒急著辯解,反而招手讓士兵推來一台“蒸汽鬆土機”——
這是張衡特意送來的改良器械,鐵製的犁頭帶著尖齒,機身冒著白汽。
“巴圖大叔,你看這玩意兒。”
他按下開關,鬆土機的尖齒紮進凍土,“突突”聲裡,凍土被翻起一層,
冰碴混著黑土落在田埂上,比人工挖快了十倍。
丁零人都湊了過來,阿骨扒著鬆土機的邊緣,眼睛瞪得溜圓:
“這鐵家夥真厲害!
比俺們用石鎬挖快多了!
可……挖開了還是凍的,種子種進去不也得凍死?”
“問得好!”
董翳從馬車上搬下一袋草木灰,裡麵還混著腐熟的牛羊糞,
“這是陳農官教的法子,草木灰能化冰,還能肥土,
撒在翻好的凍土上,三天就能化凍,比曬太陽快多了。”
一、凍土破冰:蒸汽鬆土+草木灰,黑土露生機
接下來的日子,第五預備隊的士兵和丁零人一起忙了起來。
董翳把人分成兩隊:一隊用蒸汽鬆土機翻土,一隊撒草木灰,
阿骨主動跟著董翳學撒灰,手裡的木瓢抖得均勻,
草木灰落在凍土上,像給黑土蓋了層黃紗。
“阿骨,撒灰要離種子溝兩指遠,不然會燒苗。”
董翳手把手教他,“你看,這土化了之後是黑的,
說明肥力足,種出來的麥子能長到腰那麼高。”
阿骨似懂非懂地點頭,突然指著遠處喊:
“董將軍!
那片土怎麼不冒熱氣?
是不是凍得太硬了?”
董翳跑過去一看,果然有塊窪地,凍土比彆處厚半尺,鬆土機的尖齒都紮不深。
“彆急,用‘融雪劑’。”
董翳讓人拿來一麻袋鹽巴——這是從遼東運來的漁鹽,混著水灑在窪地上,鹽水能加速冰化。
巴圖看著鹽巴,心疼地說:
“這麼好的鹽,用來化冰太可惜了!
俺們以前隻有過節才能吃點鹽。”
“鹽能化冰,也能讓麥子長得更壯,不浪費。”
董翳笑著說,“等麥子熟了,一斤麥子能換半斤鹽,到時候你們天天都能吃鹹的。”
巴圖眼睛一亮,趕緊招呼丁零人過來幫忙撒鹽,連之前看熱鬨的長老都蹲下來,
用手扒拉著化凍的黑土,嘴裡念叨著:
“真軟了……真能種麥子了。”
三天後,兩百畝凍土終於化透了,黑黝黝的土地散發著泥土的腥氣。
董翳讓人把育好的耐寒麥苗從暖棚裡搬出來——這些麥苗是在章邯送的暖爐車旁培育的,綠油油的,帶著嫩芽。
丁零人圍過來看,阿骨小心翼翼地摸了摸麥苗:
“這芽兒真嫩,能在凍土上活嗎?”
“能!”
董翳拿起一株麥苗,示範著栽進土裡,
“栽的時候根要埋深點,澆點湖水,這麥苗耐寒,就算夜裡降溫也凍不死。”
巴圖跟著學,第一次栽苗手忙腳亂,麥苗歪歪扭扭的,董翳幫他扶正:
“彆慌,慢慢來,種莊稼跟打獵一樣,多練幾次就會了。”
二、丁零學農:從獵手到農夫,麥田裡的轉變
丁零人以前靠打獵為生,從沒種過地,一開始總鬨笑話——有人把麥苗栽反了,根朝上;
有人澆水太多,把苗泡爛了;
還有人怕鳥啄苗,在田埂上插滿了獵矛,把董翳都逗笑了。
“巴圖大叔,獵矛插在這裡沒用,得用稻草人。”
董翳拿來幾根竹竿,裹上破布,做成稻草人插在田裡,
“鳥怕人,看到稻草人就不敢來了,比獵矛管用。”
巴圖看著稻草人,撓了撓頭:
“還是你們秦人辦法多,俺們以前隻會用矛趕狼。”
日子一天天過去,丁零人漸漸摸出了種地的門道。
巴圖每天天不亮就去田裡,看看麥苗有沒有被凍著,澆澆水、除除草;
阿骨則拿著董翳給他的簡體字小本子,把每天種地的步驟記下來,
比如“三月撒灰、四月栽苗、五月澆水”,雖然字寫得歪歪扭扭,卻格外認真。
有天夜裡突然降溫,董翳擔心麥苗凍壞,帶著士兵和丁零人去田裡蓋草簾。
巴圖扛著草簾跑在最前麵,一邊跑一邊喊:
“快!
彆讓麥苗凍著!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這可是咱們的口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