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古拉盯著“糧倉滿”三個字,
又摸了摸自己的糧囤方向,
突然問:
“先生,
‘家’字咋寫?
俺想寫‘家好’,
讓術律知道,
家裡一切都好。”
趙書在紙上寫了個“家”字,
筆畫簡單:
“這‘家’字,
上麵是屋頂,
下麵是‘豕’,
代表家裡有豬,
就是好日子。
您可以畫個氈房當屋頂,
更像咱們牧人的家。”
阿古拉照著寫,
把“家”字的屋頂畫成了氈房的樣子,
歪歪扭扭的筆畫,
配上小小的氈房,
格外親切。
他看著紙上的“馬”“羊”“家好”“糧倉滿”,
還有旁邊的小畫,
心裡的空落處好像被填滿了——
終於能跟兒子“說說話”了。
三、寫封家書:墨香裡的牽掛
接下來的幾天,
阿古拉每天都來銀發班,
學得格外認真。
他的手還是抖,
但寫的字越來越像樣:
“馬”字的脊梁不那麼歪了,
“羊”字的羊角更像樣子了,
還學會了寫“兒”“安”“念”幾個簡單的字。
帖木爾笑話他:
“阿古拉大叔,
您現在比俺學得還快,
再過幾天就能當先生了!”
阿古拉隻是笑,
夜裡回到氈房,
還會在油燈下練習。
他把寫好的字貼在氈房牆上,
每天放羊回來就看,
墨香混著羊毛的味道,
成了氈房裡最溫暖的氣息。
這天晚上,
趙書先生說:
“今天咱們學寫家書,
把想對親人說的話,
用學過的字和畫寫下來,
俺們幫著送到商隊,
讓他們帶給遠方的親人。”
阿古拉的心“怦怦”跳,
他早早就準備好了紙和筆,
墨也研得很濃。
他先在紙的最上麵,
寫了個大大的“術律”,
這是兒子的名字,
是趙書教他寫的。
然後寫“兒安”,
旁邊畫了個小小的人,
代表兒子。
接下來是他最想說的話,
他握著筆,
手還是有點抖,
但寫得很認真:
“家好,
馬壯,
羊五十,
糧倉滿。
父念。”
每寫一個字,
就畫個對應的圖:
“馬”旁畫匹小馬,
“羊”旁畫隻白羊,
“糧倉滿”旁畫個高高的糧囤,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父念”旁畫了個老人,
正望著遠方。
寫完後,
阿古拉把紙捧在手裡,
看了一遍又一遍,
眼淚忍不住掉下來,
砸在“念”字上,
墨痕暈開,
像一顆牽掛的淚。
“大叔,
您寫得真好!”
趙書走過來,
看著這封圖文並茂的家書,
心裡也暖暖的,
“術律看到肯定高興,
知道您一切都好,
他在烏孫也能放心。”
阿古拉把家書折成小小的方塊,
放進一個牛皮袋裡,
袋口用蠟封好——
這是他從商隊學的,
能防潮。
他把牛皮袋遞給李墨學官,
聲音有些發顫:
“麻煩先生,
一定要送到術律手裡,
告訴他,
俺在學認字,
等他回來,
俺教他寫‘家’字。”
“您放心!”
李墨接過牛皮袋,
鄭重地放進懷裡,
“商隊後天出發,
下個月就能到烏孫,
術律很快就能收到您的信。”
四、盼信歸:字裡的團圓
家書送走後,
阿古拉每天都要去氈房外望一會兒,
盼著商隊回來,
盼著兒子的回信。
他學字的勁頭更足了,
又學會了寫“苜蓿”“犁”“暖棚”,
想等兒子回來,
一一講給他聽。
銀發班的老人們也都有了自己的收獲:
帖木爾學會了寫“羊四十”“鹽兩袋”,
幫著部落記羊稅;
隔壁的巴圖奶奶學會了寫“孫”“餅”,
想給遠方的孫子寫“麥餅香”;
最年長的忽必來爺爺,
學會了寫“大秦”兩個字,
每天都要寫一遍,
說“能認大秦字,
就是大秦人”。
李墨學官看著老人們的變化,
對趙書說:
“以前總覺得老人學不會認字,
現在才知道,
他們心裡有牽掛,
有念想,
這就是最好的動力。
這銀發班,
不僅教了字,
更連了心——
連起了親人的牽掛,
連起了牧人與大秦的根。”
趙書點頭,
望著氈房裡亮著的油燈:
“您看阿古拉大叔,
以前總悶不吭聲,
現在每天都跟大家說家裡的馬和羊,
眼裡有光了。
這字,
就是他們的‘心裡話’,
以前說不出去,
現在能寫下來,
能寄出去,
日子就有了盼頭。”
半個月後的一天,
商隊終於回來了,
領隊的王二手裡舉著個牛皮袋,
喊著:
“阿古拉大叔!
術律的回信!”
阿古拉幾乎是跑著迎過去,
接過牛皮袋,
手都在抖。
他小心翼翼地拆開,
裡麵是一張粗麻紙,
上麵寫著歪歪扭扭的字,
還有不少畫:
“父安,
烏孫種苜蓿,
馬壯,
下月回。
兒術律。”
旁邊畫著一匹馬,
正朝著潤疆的方向跑,
馬背上坐著一個小人,
手裡舉著個“家”字。
阿古拉捧著信紙,
一遍又一遍地看,
嘴裡念叨著:
“下月回,
下月回……”
他突然想起什麼,
跑回氈房,
拿出自己寫的“馬”字,
和兒子信裡的馬畫放在一起,
笑得像個孩子。
夜裡的銀發班,
阿古拉把兒子的回信給大家看,
老人們圍著信紙,
你一言我一語地猜上麵的畫:
“這是術律騎的馬吧?
真壯!”
“下月回,
這字寫得真清楚,
大叔您教得好!”
阿古拉笑著擺手,
眼裡卻閃著淚:
“是先生教得好,
是大秦的學堂好,
讓俺能給兒子寫信,
能盼著他回家。”
趙書先生走過來,
遞給阿古拉一張新紙:
“大叔,
咱們今天學寫‘盼’字,
盼著術律回來,
盼著一家人團圓。”
阿古拉拿起筆,
蘸了墨,
在紙上寫了個“盼”字,
旁邊畫了個氈房,
氈房裡有兩個小人,
一個老,
一個少,
正對著一堆麥餅笑。
油燈下,
“盼”字的墨痕慢慢乾了,
像一顆正在發芽的種子。
阿古拉知道,
等兒子回來,
他要教兒子寫“家”,
教兒子寫“大秦”,
還要帶兒子去看自己種的苜蓿,
看滿倉的波斯麥,
看這盞亮在冬夜裡的油燈,
和油燈下,
那些帶著墨香的,
關於牽掛與團圓的字。
喜歡大秦萬年之赳赳老秦請大家收藏:()大秦萬年之赳赳老秦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