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欣高聲道:“第十軍團主將王賁,述職!”
王賁出列,鎧甲輕便乾練,主防東甌、拓浙東沿海,語氣沉穩:“末將王賁,率第十軍團三萬八千將士,主防東甌、拓浙東沿海,五年拓土兩千七百五十裡,興鹽業、旺漁商!”
“拓土與防務!”
王賁指向地圖浙東沿海,“五年前,東甌部落盤踞浙東沿海,以鹽業為生、劫掠過往商隊,末將率軍出征,平定東甌叛亂二十一次,拓土兩千七百五十裡!
現浙東沿海至舟山群島儘歸大秦,新增城池十八座、港口四處、島嶼二十一座,設‘會稽郡’下轄六縣,登記戶籍六千三百七十四戶,編戶民一萬七千八百餘人!
俘虜東甌部眾兩萬七千五百三十八人,其中兩萬一千人流至潤疆種海鹽、養蛋鴨,六千五百三十八人留在浙東曬海鹽、教漁商,如今潤疆的鹽場,三成是東甌俘虜所建,年產海鹽十二萬斤!”
第十軍團預備隊主將李由出列:“末將李由,率預備隊一萬五千將士主司鹽業保障與漁商護衛!
五年運輸海鹽三十萬斤、漁獲四萬斤、軍糧三十萬石,損耗率千分之一點八;修建鹽場附屬設施八十餘間,包括儲鹽倉、運輸通道;護漁商船隊一百三十支,救援遇險船隻二十五艘,繳獲劫匪物資七萬錢!”
預備隊副將閻樂補充:“末將善偵查,五年間摸清浙東沿海海盜巢穴十五處,配合主力軍團清剿,海盜再無蹤跡;還訓練‘鹽業護衛隊’,保護鹽場、鹽道安全,確保海鹽運輸萬無一失!”
始皇道:“王賁拓土興鹽,李由、閻樂保障有功!賞黃金七十斤、錦緞七百匹!”王賁等人跪拜謝恩。
所有東拓軍團述職完畢,公子欣走到殿中央,手持彙總賬本,朗聲道:“東拓五軍團及對應預備隊,五年功績彙總如下!”
“拓土方麵:累計拓土一萬四千七百三十裡,新增城池一百零七座、港口二十六處、島嶼六十九座、綠洲一百四十片、據點一百五十餘個,設五郡四十二縣,登記戶籍四萬四千八百五十三戶,編戶民十三萬一千五百餘人!”
“防務與俘虜:累計擊退百越、閩越、南越、駱越、東甌等部落及海寇敵軍二十七萬餘人,俘虜合計十五萬九千六百七十二人,皆妥善安置,轉化為編戶民或生產者,無一人叛亂!”
“物資與財務:累計開墾農田九萬四千畝,年產糧累計五十四萬石,儲糧合計四十二萬石;產鹽六十萬斤、漁獲五十八萬二千斤、橡膠兩萬三千斤、海帶十萬斤、水果十一萬三千斤;
繳獲金器一萬一千五百斤、銀器四萬八千八百斤、各類物資無數,變賣後得錢五百八十萬七千錢,全數上繳國庫;商票流通總量達三百六十九萬錢,年均商貿獲利八十七萬錢!”
“治理成果:設學堂二十七所,入學孩童三千四百八十人,編戶民平均識字率三成三;修水渠六百五十餘條、秦道六千餘裡、港口二十六處、烽火台一百零六座;
推廣‘稻漁共生’‘鹽堿地改良’‘熱帶作物種植’等農科技術,農耕、漁牧、鹽業效率大幅提升;護送商隊、漁隊七百三十支,安全率100,東拓海道、陸道暢通無阻,帶動大秦商貿整體增收六成!”
“預備隊功績:五支預備隊合計八萬四千將士,主司後勤保障、物資運輸、農耕培訓、商道護衛、港口建設,五年運輸軍糧二百零四萬石、各類物資一百餘萬噸,損耗率均控製在千分之二以內;
修建秦道五千餘裡、水渠三百餘條、港口附屬設施三百餘間;培訓農夫、漁民、鹽工八千餘人;護糧道、商道、漁道無一次差錯,救援遇險船隻、商隊一百餘支,成為東拓軍團的‘後勤鐵盾’!”
公子欣聲音清亮,傳遍阿房宮:“東拓五軍團以山海為疆,拓土興邦、興農旺商、築牢海防;預備隊以精細保障,補主力之缺、通運輸之脈、安百姓之心!
二五計東拓之功,圓滿達成——西拓拓陸疆、通西域,東拓拓海疆、連南洋,大秦疆土東至東海、西抵安息、南達南洋、北拒匈奴,真正實現‘四海歸一’!”
殿內百官齊聲讚歎,贏澤小臉上滿是自豪,悄悄對芍藥說:“大秦好大好厲害!”
芍藥輕輕點頭,眼中滿是欣慰。始皇龍顏大悅,抬手道:“東拓諸將,拓海疆、興南國,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所有的將士們,都將根據他們所立下的功勞來進行賞賜!有的將被賜予爵位,有的將得到大量的錢財賞賜,還有的則會被賜予封地,每個人所得到的賞賜都將根據他們的功績大小而有所不同!
東拓諸將齊齊跪拜:“謝陛下!
末將等願為大秦鞠躬儘瘁、死而後已!”
甲胄碰撞聲震徹大殿,與阿房宮的檀香交織,譜寫著大秦東拓海疆、國泰民安的雄渾史詩。
西拓的鐵血與東拓的務實相得益彰,共同鑄就了大秦二五計的輝煌功績,也讓大秦的繁榮與強盛,如日中天、普照四方。
“物資與財務!”
王賁道,“浙東沿海鹽業發達,修建鹽場十座,五年產海鹽累計六十萬斤,除軍團自用外,銷往關中、嶺南四十萬斤;發展海洋漁業,組建漁隊二十支,五年捕魚累計十四萬三千斤;
開墾農田一萬五千畝,種雜交麥與粟米,年產糧累計八萬七千石;繳獲東甌金器一千九百斤、銀器八千五百斤、鹽場二十座,變賣後得錢七十萬八千錢,上繳國庫;沿海港口開通後,漁商貿易繁榮,商票流通量達五十五萬錢,年均獲利十三萬錢!”
“治理與鹽業!”
王賁詳細道,“設鹽場管理署五處,規範鹽業生產與交易,杜絕私鹽;設雙語學堂四所,入學孩童四百九十人,編戶民識字率達三成一;
教東甌百姓改良鹽場、提高產鹽效率,海鹽產量比五年前提升六成;推廣大秦商票,鹽商、漁商交易無需攜帶重物,商貿效率提升四成;修建浙東秦道一千餘裡,連接鹽場、港口與內陸,方便物資運輸!”
喜歡大秦萬年之赳赳老秦請大家收藏:()大秦萬年之赳赳老秦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