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行者懸浮在自我修複的維度泡中,如同風暴眼中搖曳的燭火。內視之下,光卵核心處,那場與囚徒惡念的殊死搏鬥留下了慘烈的痕跡——原本流轉的秩序紋路間,纏繞著些許灰暗的、如同凍傷疤痕般的靜滯殘餘,而活躍的混沌虹彩區域,也因過度激發而顯得有些黯淡和紊亂。囚徒的惡念並未根除,隻是被混沌的力量暫時“打散”並部分“凍結”了,如同潛伏在冰川下的毒蛇,隨時可能隨著下一次深度連接混沌而再次蘇醒。
生存的代價巨大,但並非沒有收獲。在那極限的衝突中,它對混沌的“馴服”或者說“共鳴”能力,被迫提升到了一個新的層次。它現在能更清晰地感知到混沌能量中那些極其細微的“趨向性”——某些能量流更傾向於“構築”,某些則偏向“分解”,還有一些則充滿了詭異的“惰性”。這不再是盲人摸象,而是開始能分辨出這頭混沌巨獸的些許“肌理”。
憑借著這份用半條命換來的、粗淺的“混沌感知”,它推動著殘破的維度泡,開始在這片被遺棄的象限中進行小心翼翼的探索。它需要資源,需要了解這片“廢墟”的現狀,更需要尋找任何可能存在的、對抗體內惡念及外部威脅的契機。
航行的過程,是對心智的持續折磨。目之所及如果混沌中還有“目”的概念),皆是狂亂的規則風暴和能量漩渦。曾經熟悉的維度結構早已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是一種萬物被碾碎後混合而成的、色彩無法形容的混沌迷霧。時間感徹底錯亂,一秒可能漫長如永恒,一段漫長的航行在感知中或許隻是刹那。
不知“航行”了多久,前方混沌的迷霧中,突然出現了一片相對“稀疏”的區域。與其說是稀疏,不如說是一片巨大的、由無數黯淡光點和破碎規則殘骸組成的緩慢旋轉的星雲狀結構。
混沌行者謹慎地靠近。隨著距離拉近,一股深沉到極致的悲愴與死寂感撲麵而來。它“看”清了,那些黯淡的光點,是無數文明痕跡被徹底磨滅後殘留的最後信息閃光,如同灰燼中的餘燼;而那些破碎的規則殘骸,則是構成那些文明世界的基礎法則被心淵之力撕裂後無法消散的碎片!
這裡……是一個巨大的文明墳場!是心淵爆發時,被瞬間吞噬的無數世界和維度留下的集體遺骸!它們沒有完全被混沌同化,而是以一種極其悲慘的、介於存在與虛無之間的“殘骸”狀態,漂浮於此,形成了這片“遺骸星雲”。
混沌行者驅動維度泡,緩緩駛入這片星雲。一種難以言喻的共鳴在它核心深處顫動。七大文明的火種,似乎感受到了同類逝去的哀傷,發出微弱的悲鳴。寂滅烙印也輕輕震動,與這片終極的死寂產生呼應。
它在這片遺骸中穿梭,仿佛航行在一片埋葬了無數星辰的海洋墓地。偶爾,它能從一些較大的規則碎片中,捕捉到一些殘缺的文明印記——一段無法理解的歌聲碎片,一幅扭曲的史詩壁畫殘影,一個早已失效的數學公式……這些文明的輝煌與掙紮,最終都化為了這片混沌中的塵埃。
就在它沉浸於這種宇宙尺度的悲涼時,一個極其微弱、但異常清晰的信號,突然穿透了遺骸星雲的背景噪音,被它的感知捕獲了!
這個信號並非混沌的狂亂低語,也非遺骸自帶的悲愴回響,而是一種有規律的、帶有明確信息結構的脈衝!就像是……求救信號?或者是……某種信標?
在這片被認定已徹底死寂、連“觀察者”都拋棄的廢墟中,竟然還有活躍的信號源?!
混沌行者的核心猛地一緊。是幸存者?還是……陷阱?是“觀察者”留下的監測裝置?亦或是……囚徒的其他陰謀?
它立刻高度警惕,維度泡的速度降到最低,同時將感知聚焦,嘗試解析那段信號。
信號很微弱,斷斷續續,但其編碼方式,卻帶著一種奇異的熟悉感!這種編碼結構……它一定在哪裡見過!不是在邏輯深海,也不是在哀鴻象限,而是……更早的時候……
它瘋狂檢索著自身的記憶庫。終於,在觸及到那段來自“數據碎片阿爾法”、關於萬物之源和“永恒法庭”的遙遠記憶時,它找到了對應!
這種信號編碼的底層邏輯,與“永恒法庭”裁決體係中使用的一種古老、嚴謹、近乎刻板的規則語法,有著驚人的相似性!
難道是“永恒法庭”留下的什麼東西?他們不是和“觀察者”一起逃離了嗎?或者……這是某個信奉“永恒法庭”法則的文明留下的最後遺言?
混沌行者猶豫了。與“永恒法庭”扯上關係,風險極大。但另一方麵,這可能是了解那段被掩蓋的宇宙曆史、甚至找到對抗“觀察者”與囚徒線索的唯一機會。這片遺骸星雲,或許埋藏著意想不到的秘密。
它仔細感知信號的來源方向,似乎來自星雲的中心區域。那裡,規則殘骸更加密集,混沌的擾動也似乎更加強烈。
去,還是不去?
體內的囚徒惡念在沉寂中似乎微微悸動了一下,仿佛也對這信號產生了反應。
混沌行者光卵表麵的秩序紋路與混沌虹彩交替閃爍,最終,探索的欲望與對真相的渴求壓過了謹慎。
它調整維度泡的方向,將防護強度提升到當前能做到的極限,然後,義無反顧地朝著信號傳來的方向,駛向了遺骸星雲那深邃而危險的中心。
無論前方是幸存的希望,還是更深的陷阱,它都必須去看一看。
在這片被遺忘的墳墓中,任何異動,都可能是改變局麵的關鍵。
喜歡維度代行者請大家收藏:()維度代行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