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集:靠山屯的副業_重生秦建國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綜合其他 > 重生秦建國 > 第144集:靠山屯的副業

第144集:靠山屯的副業(1 / 1)

聯歡會的熱烈與豬肉燉粉條的濃香仿佛還在空氣中縈繞,夏日的陽光卻已悄然調整了角度,變得不再那麼毒辣。清晨和傍晚的風裡開始帶上了一絲若有若無的清爽,預示著季節正在緩慢轉向。大田裡的緊張勞作暫時告一段落,但靠山屯的生活節奏並未放緩,隻是換了一種更為多樣的韻律。

這天,秦建國在派工時,沒有像往常一樣直接分配田間活計,而是對知青們說:“今兒個帶你們去認認咱靠山屯彆的門路。光會種地不算本事,懂得靠山吃山,才算真正在這片土地上紮下根。”

他的話引起了大家的興趣。一行人跟著他穿過屯子,往後山走。越靠近山腳,空氣中那種屬於田野的燥熱漸漸被林木的蔭涼和一種奇特的“嗡嗡”聲所取代。那聲音初時細微,越往前走越是清晰,最終彙成一片低沉而充滿生命力的合唱。

轉過一個山坳,眼前是一片向陽的緩坡,幾十個深褐色的木製蜂箱錯落有致地排列著。幾個戴著防蜇麵網的社員正小心翼翼地侍弄著蜂箱。一位精瘦乾練、眼神銳利的老頭兒正低頭檢查著一框巢脾,金黃色的蜜脾在陽光下流淌著誘人的光澤,濃鬱甜香撲麵而來。

“這是蜂爺,”秦建國介紹道,“咱屯子養蜂的掌舵人。這些蜂群是去年才開始正經規模養的,今年算是見了真章了。”

蜂爺抬起頭,目光在知青們臉上掃過,沒什麼表情,隻是微微頷首,又繼續他手頭的工作,那動作輕柔得像是在撫摸嬰兒。

“去年這時候可沒這麼消停,”旁邊一個年輕社員一邊用軟刷輕輕拂去巢框上過多的蜜蜂,一邊笑著搭話,“咱們和蜜蜂都互相熟悉,沒少挨蜇,現在總算摸到點門道了。”

周偉對機械和結構天生敏感,湊上前仔細觀察蜂箱和巢框的設計,忍不住開口:“蜂爺,這巢框之間的間距,是不是稍微調整一下,能更利於通風和蜜蜂進出?”

蜂爺手上的動作沒停,沙啞的嗓音透過麵網傳來:“城裡娃,心思活絡是好事。可蜜蜂有蜜蜂的活法,這箱子的尺寸、間距,是老輩人跟蜜蜂處久了琢磨出來的,它們自在,咱們才好取蜜。硬要改,它們不舒坦,給你擺挑子,啥蜜都沒有。”話語樸實,卻蘊含著與自然相處的古老智慧。周偉怔了怔,不再多言,隻是更加專注地觀察起來。

蘇夢靜靜地站在一旁,看著蜂爺那雙布滿老繭卻異常穩定的手,看著陽光下忙碌的蜂群和那金黃剔透的蜂蜜,心中湧起一種奇異的寧靜。這與她在衛生室接觸的生命不同,是一種蓬勃的、創造性的生機。林靜則已經在心裡盤算,如何將蜂蜜的產量、價值這些實實在在的東西,融入到掃盲班的識字和算術教學中,讓知識不再抽象。

李衛東和孫小海起初有些發怵,躲在後頭,但見眾人都圍了上去,那蜂蜜的香氣又實在勾人,便也壯著膽子往前湊,好奇地打量著這集體性的“甜蜜事業”。

離開了蜂場,秦建國又領著他們往屯子另一頭的柞樹林走去。這裡的環境與蜂場的“喧鬨”截然不同,顯得格外幽靜。但走近了,便能聽到一陣細密而持續的“沙沙”聲,如同春蠶食葉,卻又更加響亮。隻見墨綠色的柞樹葉上,爬滿了無數條淡綠色、肉乎乎的柞蠶,正貪婪地啃食著葉片。

“這是蠶場,”秦建國說,“養的是柞蠶,比南方的桑蠶皮實,就吃這柞樹葉。也是去年才開始弄,今年看著長勢不錯。”

負責養蠶的是春杏的娘王嬸和幾個手腳麻利的婦女。她們正忙著將過於密集的蠶寶寶,用新鮮帶葉的柞樹枝引到新的蠶床上一種用木棍和秸稈搭成的簡易架子)。

“去年這時候,真是手忙腳亂,生怕伺候不好這些小祖宗,”王嬸一邊利索地操作,一邊對知青們說,“今年順當多了。你們看,這蠶長得快,一天一個樣,再有些日子,就該‘上山’結繭了。”

蘇夢和沈念秋對這項工作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她們仔細詢問如何觀察蠶的體色、形態和行動來判斷健康狀況,如何辨識和預防常見的“膿病”、“僵病”。蘇夢觀察得尤其仔細,與她看過的生物學書籍相互印證。沈念秋則拿出隨身帶的小本子,認真記錄王嬸口述的幾個防治蠶病、用草木灰消毒的土法子。

張誌軍和王振華幫著搬運柞樹枝條,學習如何均勻地投放,避免蠶群過於擁擠。王振華看著那無數張啃食葉片的“小口”,感歎道:“好家夥,這真是‘蠶食’啊,眼見著一片葉子就沒了。”

王嬸笑道:“吃得越多,長得越快,結的繭子才厚實。這柞蠶絲織的綢子,耐磨,蠶蛹還是好東西,高蛋白,用油一炸,香得很!”

孫小海一聽到“吃”字,眼睛又亮了,連忙追問蠶蛹怎麼做好吃,惹得大家一陣笑。

除了這些規模養殖的副業,靠山屯還有一項更貼近自然饋贈的活動——近山采集。幾場夏雨過後,林間的腐殖土裡,各種蘑菇、木耳如同精靈般冒了出來。榛子灌叢果實日漸飽滿,五味子藤蔓上也掛起了一串串青紅相間的漿果。屯裡組織了采集小組,由熟悉山林的社員帶隊,知青們也被編入其中。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鑽進林木蔭翳的山坡,陽光透過枝葉縫隙灑下斑駁的光影。空氣裡滿是泥土和植物的清新氣息。帶隊的老社員如數家珍:“看,這是‘黃泥團’,燉湯鮮;那是‘榛蘑’,炒著吃香。那個顏色鮮豔的可不能碰,是‘蹬腿蘑’,有毒!”“采木耳要留根,讓它還能再長。”“這榛子粒飽滿了,再曬幾天就能打。”“五味子要等紅了才夠味,藥效也好……”

蘇夢和林靜聽得認真,仔細比對,很快就認識了好幾種可食用的蘑菇和木耳。周偉則對辨識五味子這類藥材更感興趣,和沈念秋低聲討論著其性味歸經。張誌軍和王振華負責背簍,很快就被新采的榛蘑、黃蘑和脆嫩的木耳裝得滿滿當當。李衛東和孫小海起初覺得鑽山林挺新鮮,東跑西顛,但沒多一會兒就累得氣喘籲籲,汗流浹背,這才明白這“采集”不僅需要眼力,也是實打實的力氣活,遠不是遊山玩水。

通過這些具體的參與,知青們對靠山屯的了解不再是平麵的“種地”,而是變得立體起來。他們看到了這片土地除了糧食之外,還能產出蜂蜜的甘甜、蠶絲的柔韌、山珍的鮮美。周偉在維護柴油機之餘,開始琢磨能不能做個更省力的搖蜜機支架;蘇夢在衛生室,也會留意是否有社員因蜂蜇或接觸蠶蛹粉塵引起不適,並嘗試用已知的草藥知識進行緩解;林靜的掃盲班裡,漸漸出現了“蜂蜜”、“蠶繭”、“蘑菇”、“榛子”等帶著生活氣息的新詞彙;張誌軍協助會計整理賬目時,也開始接觸到副業產品交售給供銷社的收入記錄;就連李衛東和孫小海,在跟車去公社運送公糧時,也會下意識地留意供銷社門口收購山貨的牌價。

夏日的尾聲就在這多樣化的勞作中緩緩流淌。玉米正在奮力灌漿,高粱穗子日漸沉實,天空顯得更高更遠。知青們和靠山屯的社員們一樣,在期待秋收的同時,也更深地融入了這片土地生生不息的循環之中。他們的青春故事,伴隨著蜂鳴、蠶食、林間的腳步,在這夏末的光景裡,繼續書寫著新的篇章。

喜歡重生秦建國請大家收藏:()重生秦建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致命重生:化學物語 天下一帝秦始皇 大明:剛穿越就被錦衣衛抓了 殺敵漲修為?我以鐵血築長生 魂穿五代,我占壽州為王 讓你教書啟民智,你教全民修武? 世子去哪了? 公路求生:被抹殺後,她讀檔重來 明末:從遼東開始,打造盛世帝國 風起贛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