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之星前哨基地的規模如同投入水中的墨滴,在雙陽照耀下持續而穩定地向外暈染擴張。原本僅能容納數百人的核心營地,如今已被功能各異的區域所包圍——整齊劃一的居住區、戒備森嚴的倉儲區、晝夜不停工的工程區,以及最新規劃出的、正在加緊建設的研究區。運輸載具的引擎轟鳴,工程法師引導元素的吟唱,士兵操練的呼喝,與森林深處偶爾傳來的不知名獸吼交織在一起,譜寫成這片新拓疆土獨特的交響曲。
在這片日益繁忙的景象中,萊恩·沃特的名字,已從一個需要證明自己的“特聘顧問”,悄然蛻變為基地運轉不可或缺的“技術核心”。這種轉變並非源自權勢,而是源於一次次實打實的技術突破與效率提升。從最初震撼全場的基地防禦陣列優化,到如今滲透至基地各個角落的設備效能改進,他的影響力如同蛛網般無聲蔓延,卻又堅實有力。
海森伯格侯爵那封措辭嚴謹、暗含認可與期許的信件,像一塊投入平靜湖麵的石子,在維克多心中激起複雜漣漪的同時,也讓萊恩更加清晰地認識到自己所處位置的微妙與潛在風險。艾爾默大師那句“懷璧其罪”的告誡,不再是遙遠的概念,而是眼前必須直麵的現實。軍方的青睞、學術界的爭論、銀星商會的覬覦,乃至海森伯格家族這種龐然大物的關注,都指向同一個事實——他所掌握的知識,尤其是那種基於超凡能量感知的獨特技術路徑,已成為足以影響各方平衡的戰略資產。
善意與惡意往往僅有一線之隔。他不能,也不願將自己和團隊的安全,完全寄托於他人的道德約束或帝國軍法的威懾之上。他需要一道護城河,一道無形的、基於知識本身複雜性的、難以逾越的技術壁壘。這個念頭在他承接優化一批新型【地質探測杖】的任務時,變得無比清晰和迫切。
地質探測杖是勘探工作的眼睛。標準型號的探測杖通過激發穩定的地脈感應波來反饋地下結構,但在晨曦之星能量環境異常活躍且複雜的背景下,其探測精度、深度和抗乾擾能力都大打折扣。工程部的法師們嘗試了多種改進方案,收效甚微,最終求助到了萊恩這裡。
萊恩接下了這個挑戰。公開場合,他與工程部的法師們一同討論,分析了標準回路的局限性,並提出了一個看似清晰的優化方向:調整幾個關鍵共鳴節點的參數以更好地適配本地能量頻率,並增加一個旨在過濾環境能量乾擾的輔助符文陣列。他甚至在討論會上,用清晰的語言和標準的符文圖示,闡述了基本原理,贏得了在場技術人員的頻頻點頭。
然而,真正的核心設計,是在他獨自於工作室中,麵對那些閃爍著微光的導魔金屬和待刻的符文基板時才開始的。夜深人靜,隻有刻刀劃過材料的細微聲響和能量在指尖流淌的微弱嗡鳴。他的精神力高度集中,雙眼雖凝視著實物,但“視野”卻已沉入那常人無法感知的能量維度。
那個關鍵的“環境能量過濾”陣列,成了他設立第一道技術壁壘的實驗場。公開的設計圖紙上,它被描繪成一個結構相對複雜、但邏輯清晰的網狀符文組合,任何有經驗的符文師都能依樣畫葫蘆地複製出來。但萊恩在實際銘刻時,注入的遠不止是標準的魔力流。
他的刻刀軌跡在微觀層麵上發生了極其精妙的變化。那些看似隨機生成、如同植物根係般蜿蜒扭曲的能量通道,並非隨意為之。每一條弧度的細微調整,每一個交叉節點的特殊處理,都基於他對此刻工作室周圍、乃至更廣闊區域內能量流動的實時“感知”。他就像一位頂級的樂器調音師,並非按照固定的樂譜演奏,而是根據音樂廳獨特的聲學特性,實時調整著每一個音符的共鳴。
他設計了一套動態的能量引導邏輯,並將其“編碼”進了這些扭曲的通道之中。這套邏輯並非固定不變的死程序,而是需要操作者在銘刻乃至後續激活時,持續注入極其細微、且隨著外界能量場波動而同步調整的精神力引導。這種引導並非有意識的複雜施法,更像是一種基於深度感知的本能微調,一種與能量本身進行的“對話”。
換句話說,即使有人拿到了他公開的、毫無保留的設計圖紙,使用了最頂級的材料,擁有絲毫不差的雕刻技藝,完美複刻了每一個物理結構,如果沒有萊恩那種能與能量流動產生共鳴的超凡感知力,以及與之匹配的、精細入微到近乎本能的精神力微操能力,製作出來的過濾陣列要麼效果平平,僅比標準型號略有提升,要麼甚至會因為能量回路的內在衝突而導致性能不穩定,乃至損壞。
這就是他悄然加入的“私貨”,一道基於他獨一無二天賦的、無形的鎖,一道隱藏在開源設計中的閉源核心。
當首批二十根經由萊恩親手優化核心陣列的地質探測杖交付工程部使用時,引發的效果是轟動性的。在實際勘探測試中,新型探測杖的有效探測深度從平均五十米提升至七十米以上,對礦脈和能量節點的定位精度提高了近一倍,更令人驚歎的是,在以往乾擾嚴重的複雜能量區,它依然能穩定地提供清晰的數據反饋,抗乾擾能力提升了數個量級。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工程部的負責法師握著新型探測杖,激動得語無倫次,對著萊恩連連道謝,稱讚這是“顛覆性的改進”。消息迅速傳開,萊恩的聲望再次攀升。
然而,技術的魅力與壁壘往往同時顯現。一位名叫埃爾文的工程法師,同樣是一位在符文學上頗有造詣、心高氣傲的專家。他對萊恩的設計深感佩服,但內心深處也存著一絲“我亦能為之”的挑戰心態。在仔細研究了萊恩公布的優化圖紙後,他自信憑借自己多年的經驗和精湛手藝,足以複製出同等效果的產品。
他耗費了整整三天時間,動用了私人珍藏的高純度導魔銀絲和微型聚焦刻刀,在絕對無塵的環境下,屏息凝神,幾乎以創造藝術品的態度,完美複刻了圖紙上那複雜的過濾陣列。每一個符文的轉角,每一條能量通道的寬度與深度,他都反複核對,確保與圖紙分毫不差。
當他滿懷期待地激活這根傾注了心血的仿製探測杖時,杖頭鑲嵌的探測水晶先是劇烈地閃爍起不穩定的光芒,發出幾聲刺耳的“滋滋”聲,隨即投射出的地脈感應波變得雜亂無章,如同被狂風攪亂的湖麵倒影,根本無法形成有效的探測場。反複嘗試數次,結果甚至比工程部的標準製式產品還要糟糕。
埃爾文臉上的自信和期待瞬間凝固,轉而化為難以置信的愕然與深深的挫敗。他一遍又一遍地檢查自己的作品,對照著萊恩的圖紙,尋找可能存在的瑕疵,卻一無所獲。物理結構上,他確信自己的複製是完美的。
“為什麼……為什麼會這樣?”他最終隻能頹然地對同僚們承認,“萊恩法師的設計……似乎蘊含著某種我們無法理解、更無法複製的‘靈魂’。缺少了那種……與能量共鳴的‘鑰匙’,我們即使拿到了地圖,也打不開那扇門。”
埃爾文的失敗經曆,如同一個無聲的公告,在基地的技術圈層內悄然流傳開來。人們開始意識到,萊恩·沃特的優化,遠不是簡單的符文替換或參數調整那麼簡單。其核心隱藏著一種獨屬於他個人的、基於某種特殊天賦的“秘訣”,這使得他的技術成果帶有了一種天然的、難以逾越的壁壘。
萊恩敏銳地察覺到了這種氛圍的變化,但他選擇了沉默。他並非想要壟斷知識或故弄玄虛,相反,他樂於分享優化思路和基礎原理,推動整體技術的進步。然而,他必須保護那最核心的、與自身天賦綁定的部分,那是他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團隊在未來可能的風浪中保持獨立性和話語權的重要籌碼。
在後續承接的各種優化任務中,他謹慎而持續地實踐著這一策略。為後勤廚房設計的【低溫保鮮符文箱】,其內部複雜的溫度平衡回路,依賴於對箱內微觀熱量流動的精確“感知”與動態引導;為醫療帳篷優化的【傷口淨化法陣】,其高效殺滅有害微生物的同時不損傷健康組織的特性,建立在他能清晰“看見”並區分不同能量屬性的生命波動之上。
他提交的圖紙依舊邏輯清晰,注解詳儘,足以讓其他技術人員理解其設計意圖、進行日常維護甚至一定程度的改進。但決定性能上限、實現那種超越常規效果的核心——那基於超凡感知的動態能量引導邏輯與匹配的精神力微操“密鑰”——卻被他巧妙地、無縫地嵌入到那些看似複雜、甚至略帶冗餘的符文結構深處,如同藏木於林。
維克多無疑是第一個洞察到萊恩這種微妙轉變的人。他的目光總是能穿透表象,直抵利益與權力的核心。一次,在討論如何利用一處新發現的、能量波動極不穩定的地熱泉時,他看著萊恩繪製的那張引導回路草圖——表麵上是標準的能量分流與穩定結構,內裡卻隱藏著隻有他們兩人才心知肚明的、基於實時感知的動態調節機製——嘴角勾起一抹了然的弧度。
“非常精妙的設計,萊恩。”維克多的聲音不高,帶著慣有的慵懶,但眼神卻銳利而讚賞,“你在慷慨分享果實的同時,巧妙地保留了培育果樹的獨門秘訣。看來,你已經深刻理解了,在這個由利益和力量編織的舞台上,保護好自己最獨特的資產,才是能夠持續舞下去的關鍵。”
萊恩從複雜的能量回路模擬中抬起頭,迎上維克多的目光,沒有言語,隻是平靜而堅定地點了點頭。有些共識,無需宣之於口。知識的燈塔可以照亮共同的航路,但守護燈塔的火種,必須掌握在自己手中。這道由他親手構築的、基於絕對天賦與精深知識的技術壁壘,雖無形無質,卻正成為他與他的夥伴們,在這片充滿無限機遇與未知風險的晨曦之星上,能夠真正立足、並自主邁向未來的堅實基石。
喜歡奧術徽記請大家收藏:()奧術徽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