縫紉機改裝的“車床”哐當哐當響著,算是勉強解決了撞針維修的燃眉之急。後山礦洞那邊,叮叮當當的敲打聲也沒斷過,雖然煉出來的鐵疙瘩還是糙得很,好歹能打點鋤頭、鎬頭,補充日常損耗。山寨裡,似乎有了一絲微弱卻持續的“生產”氣息。
可楊帆心裡那根弦,非但沒鬆,反而繃得更緊了。上次伏擊了鬼子巡邏隊,還跑了一個,這都過去好些天了,山下卻一點動靜都沒有。這種反常的平靜,讓他覺得格外不安。鬼子絕不是吃了虧就認慫的主,這iet,更像是暴風雨前的醞釀。他們就像躲在暗處的瞎子,敵人什麼時候來,來多少,從哪個方向來,一概不知。這種被動挨打的滋味,太難受了。
“不行,咱們不能當聾子、瞎子!”楊帆把鐵柱和王老蔫叫到一塊,語氣沉重,“得想辦法把耳朵和眼睛伸到山下去!”
可派誰去?弟兄們大多是生麵孔,一下山,在那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很容易暴露。而且,需要長期、穩定地獲取消息。這時,楊帆想起了那個每隔十天半月,就會挑著雜貨擔子上山來的貨郎——老周。
老周五十多歲年紀,乾瘦,臉上總掛著生意人慣有的謙卑笑容,走鄉串戶,消息靈通。以前山寨物資匱乏時,也常跟他換點鹽巴、針頭線腦什麼的。這人看起來膽小,但骨子裡有股義氣,對鬼子漢奸也時常罵罵咧咧。
這次老周上山,楊帆沒急著換東西,而是把他請到屋裡,倒了碗熱水。“老周哥,最近山下……風聲緊不緊?”楊帆試探著問。
老周捧著碗,歎了口氣:“唉,彆提了!楊排長,你們上次那事兒,動靜不小啊!鎮上和炮樓的鬼子偽軍,這些天查得可嚴了,進出屯子都要搜身,盤問。聽說……聽說鬼子要從彆處調兵,要進山清剿呢!”
這話印證了楊帆的擔心。“老周哥,”楊帆身體前傾,壓低聲音,“咱們這寨子裡,幾十號弟兄的性命,可都懸著。光靠撞大運不行,得有人能給咱們遞個消息。您常年在山下走動,認識的人多,能不能……幫咱們留留心?比如鬼子偽軍的調動,炮樓的虛實,有沒有生麵孔進山啥的?”
老周一聽,手一抖,碗裡的水差點灑出來,臉都白了:“楊……楊排長,這……這可是殺頭的罪過啊!俺就是個做小買賣的,俺……”
“老周哥,”楊帆打斷他,語氣誠懇,“我知道這風險大。可您想想,要是鬼子真摸上來,咱們這寨子破了,這方圓幾十裡的鄉親,還能有安生日子過嗎?鬼子是啥德行,您比我清楚。”他拿起旁邊一雙從鬼子屍體上扒拉下來的、還算完好的皮鞋,“這皮鞋,結實,耐穿,您走山路用得著。以後,您給我們送消息,我們按價值,用繳獲的鬼子東西跟您換,絕不讓您白忙活,也儘量不讓人懷疑。”
老周看著那雙簇新的皮鞋,又看看楊帆誠懇而堅定的眼神,猶豫了很久。他想起鬼子在鎮上橫行霸道的樣子,想起那些被無辜打殺的鄉親,最終咬了咬牙,把皮鞋接了過去,揣進懷裡:“楊排長,你們是打鬼子的好漢!俺老周……俺就豁出去了!以後有啥消息,俺想辦法遞上來!不過……你們可得千萬小心,彆把俺給漏出去啊!”
“您放心!規矩我們懂!”楊帆鄭重承諾。就這樣,山寨第一條通往山下的情報線,算是勉強搭上了。老周下次來時,果然帶來了消息:“炮樓裡昨天來了幾個騎馬的鬼子官,在裡麵待了小半天才走。”
楊帆和鐵柱一分析,覺得這可能是鬼子在偵察地形,部署進攻。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楊帆立刻派鐵柱帶一個小隊,到老周說的那個方向的山口潛伏了兩天兩夜。
結果是,山風吹了兩天,連個鬼影子都沒見到。隊伍白白浪費了體力精力,還消耗了不少乾糧。
鐵柱帶著人灰頭土臉地回來,氣得直罵娘:“排長!那老周頭是不是耍咱們?拿個瞎話騙雙皮鞋?”
楊帆心裡也疑惑,但他壓住了火氣。“先彆急下定論。也許鬼子改了計劃,也許老周聽錯了。咱們乾情報,不能光聽一家之言。”
他讓鐵柱帶人去另一個方向的山民那裡,用糧食換了些山貨,順便旁敲側擊地打聽。又讓王老蔫找了山下另一個村子裡的遠房親戚,托人帶話問問情況。
幾天後,多方消息彙總過來,互相印證,才發現老周的消息半真半假:確實有鬼子軍官去炮樓,但不是偵察進攻路線,而是為了催繳糧食,當天下午就返回縣城了,虛驚一場。
楊帆沒有責怪老周,反而下次他上山時,依然用一條鬼子毛毯換了他的鹽巴,並委婉地提醒:“老周哥,消息很重要,但最好能說得再細點,比如鬼子多少人,帶了啥裝備,待了多久。要是能從不同人那裡都打聽一下,就更穩妥了。”
老周也是滿臉愧疚:“對不住,對不住,楊排長,俺下次一定打聽清楚些。”吃一塹,長一智。楊帆立刻定下了規矩:以後所有情報,必須儘可能有兩個以上互不關聯的來源印證,才能采信。重要情報,必須核實時間、地點、人物、數量等關鍵細節。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套笨辦法雖然效率低,卻大大提高了情報的可靠性。又過了半個月,老周再次急匆匆上山,這次他帶來了兩個消息。一個是來自他連襟,在鎮上偽軍裡當夥夫,偷偷傳出來的:炮樓裡偽軍這個月的餉錢被克扣了,怨氣很大。另一個消息,是他親眼所見,結合一個從那邊屯子過來的親戚的說法:一小隊鬼子兵,大約十五六人,帶著一挺機槍,昨天進駐了離黑瞎子溝最近的那個屯子,像是在找向導。
楊帆立刻讓鐵柱派人去核實。去的人回來報告,那個屯子確實來了鬼子,人數、裝備跟老周說的基本對得上,而且鬼子正在逼問屯裡人進山的小路。兩條消息互相印證,指向明確!鬼子這是要動手了,而且是想找小路偷襲!
楊帆立刻下令,山寨進入戒備狀態,按照預案,秘密轉移部分物資和人員到更隱蔽的後備營地。同時,派出偵察小組,重點監控老周說的那條鮮為人知的小路及其周邊區域。
果然,兩天後的清晨,天剛蒙蒙亮,一支十五人左右的鬼子小隊,在一個漢奸向導的帶領下,沿著那條隱蔽的小路,悄無聲息地向山寨側後方摸來!他們想打楊帆他們一個措手不及!
然而,他們剛剛進入伏擊圈,就遭到了迎頭痛擊!早就埋伏好的隊伍,憑借地形優勢和準確的情報,打得鬼子暈頭轉向,丟下幾具屍體,狼狽地縮了回去。
山寨避免了一次可能的嚴重損失。看著鬼子退去的方向,楊帆長長舒了一口氣。他拍了拍身邊鐵柱的肩膀,又望了望山下那條蜿蜒的小路,仿佛能看到那個挑著貨擔的乾瘦身影。
這次成功預警,靠的不是運氣,而是那條剛剛建立、經曆過失敗、並不斷完善起來的情報線。雖然它還很小,很脆弱,像風中蛛絲,但終究是讓這支在黑暗中摸索的隊伍,看到了一線微光。耳朵,總算能聽到一點山外的風聲了。這比多繳獲兩杆槍,更讓楊帆感到踏實。
喜歡烽火涅盤抗日血淚請大家收藏:()烽火涅盤抗日血淚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