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靈的春日陽光透過首相辦公室的高大窗欞,在地板上投下明亮的光斑。空氣中彌漫著新油漆和舊書籍混合的氣息。亞曆山德羅站在一幅巨大的非洲地圖前,目光如鷹隼般掃過那片廣袤而神秘的大陸。他的指尖剛剛離開蘇伊士運河那條纖細卻至關重要的藍線,緩緩向南移動,掠過北非的沙漠,撫過東非的海岸線,最終停留在那片被標注為未知的廣袤內陸。
書房內並非隻有他一人,外交大臣蒙特貝羅子爵、殖民事務大臣賈科莫·列蒂、財政大臣保羅·裡卡爾迪、陸軍大臣羅西將軍、總參謀長埃托雷·加裡波第、以及科斯塔集團安東尼奧悉數在列。氣氛嚴肅而隱秘,預示著即將討論的議題關乎王國未來的國運。
“先生們,”亞曆山德羅轉過身,聲音沉穩而有力,“蘇伊士運河的通航,不僅改變了貿易路線,更重新繪製了權力的地圖。它為我們打開了一扇通往東方和南方的大門,但也提醒我們,在這個帝國主義的時代,遲疑者將一無所獲。”
他走到巨大的非洲地圖前,拿起一根教鞭,點向地圖的西海岸。“看看這裡。西非正被英國、法國、葡萄牙,甚至後來的德國,像切蛋糕一樣迅速瓜分,尤其是幾內亞灣沿岸、剛果河口等沿海據點、河口要津幾乎已被搶占殆儘。我們作為一個統一未久的後發國家,此刻強行擠入西非,必將直麵與這些老牌殖民強國的激烈衝突,成本高昂,得不償失。”
教鞭繼而向南移動,停在南非。“這裡,鑽石和金礦的誘惑巨大,但已是英國人和布爾人荷裔南非人)角力的戰場。布爾人堅韌排外,英國誌在必得。我們遠隔重洋,貿然介入,很可能陷入一場代價巨大的‘布爾戰爭’泥潭,耗儘我們本就不甚充裕的國力和軍力。這絕非明智之舉。”
教鞭最後重重地敲在北非和東非廣袤的土地上。“因此,我們的目光必須聚焦於地中海南岸和紅海印度洋沿岸,這裡才是意大利殖民帝國之路的起點和希望所在。”
他環視眾人,眼中閃爍著戰略家的光芒:“我們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地理的臨近性與北非隔海相望)、曆史的淵源古羅馬時期的聯係)、以及蘇伊士運河帶來的戰略支點和航運便利正在獲得蘇伊士運河股份)。我們的殖民計劃必須圍繞這片‘我們的海’展開。”
亞曆山德羅清晰地道出了他深思熟慮的十年殖民計劃18701880):
一、戰略目標與階段劃分:
第一階段未來35年):立足點與橋頭堡
北非:首要目標鎖定突尼斯。奧斯曼帝國宗主權名存實亡,法國雖有興趣但尚未完全控製。策略:以經濟滲透為先導,利用英、法、意三國主導的“國際財政調查團”逐步控製其海關、財政命脈;鼓勵意大利商人、移民進入突尼斯;在沿岸尋找合適地點建立補給站和貿易點,為海軍和商船服務。同時,密切關注的黎波裡塔尼亞利比亞),搜集情報,等待奧斯曼帝國進一步衰弱的時機。
東非:目標指向索馬裡沿海以及肯尼亞坦桑尼亞沿岸曆史上曾被稱為‘意屬索馬裡蘭’和‘意屬東非’的核心區域)。策略:以安東尼奧負責的“科斯塔東非探險隊”的初步成果為基礎。選擇天然良港如基斯馬尤、摩加迪沙、或肯尼亞的拉穆、蒙巴薩),通過與當地酋長簽訂‘保護條約’、購買土地、建立商貿站等方式,建立小型沿海定居點。名義上是商業行為,實質是攫取領土主權的第一步。這些據點將成為未來向內陸擴張的跳板,並控製紅海出口和印度洋航線。
第二階段5年後視情況展開):向內陸延伸
在穩固沿海據點後,沿著河流如朱巴河、塔納河)和商路,逐步向烏乾達、盧旺達、布隆迪盧達旺)、馬拉維、讚比亞東部等內陸地區進行探險、滲透和影響力擴張。目標:獲取更廣闊的腹地、勞動力、以及傳聞中的礦產資源黃金、銅礦等)。此階段需要更強的軍事力量和更複雜的當地外交。
遠期目標遠景展望):埃塞俄比亞高原。這個古老的基督教王國是東非的硬骨頭,地形複雜,軍隊有一定戰鬥力。必須謹慎對待,前期以外交和傳教活動為主,伺機而動。
更遠的野望:地圖上的也門、阿曼部分海岸控製紅海入口)、波斯灣控製石油)、甚至遠東的越南、中國的台灣作為遠東貿易站和殖民地),也曾在亞曆山德羅的遠期構想中浮現,但他深知飯要一口口吃,當前必須集中力量於近處的目標。
二、殖民策略與手段:“我們的殖民,不能完全模仿英國人的直接統治或法國人的同化政策,那需要過於龐大的行政和軍事力量。”亞曆山德羅闡述著他的思路,“我們將采取‘以經濟控製為先導,以協議條約為掩護,逐步蠶食,最終確立保護國或直接統治’的混合模式。”
經濟開路:科斯塔集團將扮演先鋒。投資種植園棉花、劍麻、咖啡)、礦產勘探、基礎設施建設港口、短途鐵路),通過資本輸出控製經濟命脈。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條約體係:外交部和殖民事務部合作,訓練專門的“條約官員”,擅長與當地部落酋長、土王談判,利用小恩小惠、武力威脅或利用部落矛盾,簽訂一係列“保護條約”、“租借條約”、“商業特權條約”,為吞並提供“法律依據”。
移民與同化:有計劃地引導意大利過剩人口尤其是南方貧困農民)前往新殖民地,授予土地,建立定居點,實現事實占領和文化滲透。
軍事後盾:陸軍需要組建適合熱帶作戰的輕步兵部隊“殖民兵團”),配備輕型火炮和先進步槍。海軍則需要更多巡航艦、炮艇,用於巡邏漫長海岸線、威懾沿岸部落、運送軍隊和補給,展現存在和力量。“黑水”類型的私人武裝也將配合行動。
三、潛在挑戰與應對:“前路絕不會平坦。”亞曆山德羅警告道。
歐洲競爭:法國對突尼斯、英國對埃及和蘇丹、德國也可能插手東非,都是潛在衝突點。必須借助外交手腕,利用大國矛盾,甚至考慮在特定問題上與某一方進行有限合作。
當地抵抗:北非的阿拉伯部落、東非的斯瓦希裡城邦和強悍的內陸民族如馬賽人、祖魯人分支)都不會輕易屈服。軍事行動必須高效、果斷,避免陷入持久遊擊戰。同時輔以“分而治之”策略。
環境與疾病:東非的瘧疾、黃熱病等熱帶疾病是“白人的墳墓”。必須嚴格執行安東尼奧探險隊總結的衛生條例,建立完善的醫療站,研發和儲備奎寧等藥物。
國內輿論與財政:殖民擴張前期投入巨大,回報周期長,必然遭到議會內反對派和部分民眾的質疑。必須巧妙宣傳,強調殖民帶來的‘榮耀’、‘生存空間’、‘原料產地和市場’,並用金礦或者蘇伊士運河可能帶來的收益作為誘餌和支撐。
“諸位,”亞曆山德羅最後總結道,聲音中充滿了不容置疑的決心,“這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事業,或許需要一代人甚至更長時間的努力。但它關係到意大利的未來,關係到我們能否從一個統一的民族國家,成長為一個真正受人尊敬的世界強國。我們不能再滿足於做一個歐洲的配角,我們要在地中海和紅海印度洋地區,贏得屬於我們自己的陽光下的地盤。”
他看向殖民事務大臣賈科莫·列蒂:“立刻組織人手,根據此框架,製定詳細的北非突尼斯)行動綱要和東非沿岸滲透計劃,包括預算、人員、時間表。”
看向埃托雷·加裡波第:“總參謀部與陸海軍合作研究組建殖民部隊和增強海軍巡邏力量的方案。”
看向安東尼奧:“科斯塔集團做好前期準備工作,儘快開始滲透。”
看向蒙特貝羅子爵:“外交上,儘可能淡化我們的意圖,避免過早刺激法國和英國。同時,嘗試與奧斯曼帝國保持表麵友好,為我們將來在的黎波裡塔尼亞利比亞)的行動預留空間。”
會議結束後,眾人領命而去,每個人的臉上都混合著凝重與興奮。亞曆山德羅再次獨自站在非洲地圖前。他的藍圖已經繪就,野心已然昭示。這一步邁出,便將意大利的命運與非洲大陸緊密糾纏在一起,前方是榮耀的誘惑,也是無儘的風險與未知。帝國的車輪,在他的推動下,開始向著那片充滿挑戰與機遇的“太陽照耀之地”,緩緩啟動。
喜歡青銅賬簿與鐵王座請大家收藏:()青銅賬簿與鐵王座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