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的堅冰未能融化,財政的壓力如影隨形,但亞曆山德羅深知,意大利最匱乏的並非暫時的金錢或一塊土地,而是支撐其長遠崛起的基石——人才。尤其是掌握現代科學技術、能夠駕馭工業文明引擎的人才。在安撫了受挫的裡卡索利男爵後,他立刻將全部政治重量壓在了教育改革的戰車上。
首相府的書房徹夜燈火通明。裡卡索利男爵一掃梵蒂岡之行的陰霾,眼中燃燒著新的使命感,帶領著教育部和從科斯塔集團借調來的技術專家團隊,日夜奮戰。厚厚的《義務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振興法案》草案在激烈的討論和反複修改中逐漸成型。
內閣擴大會議上,氣氛凝重。財政大臣裡卡爾迪首先發難,看著草案中龐大的預算需求校舍建設、教師薪酬、教材印刷、獎學金),眉頭擰成了疙瘩:“首相,男爵,我理解教育的重要性,但國庫…您知道的。鐵路要錢,剿匪要錢,軍隊整編要錢,現在又要這麼大一筆教育開支?錢從哪裡來?難道再去借一筆‘教育貸款’?”
保守派代表,一位老派貴族也慢悠悠地開口:“強製所有孩子上學?這…是否有必要?農夫的孩子就該學著種地,工匠的孩子就該學手藝。讓他們都去讀書認字,學那些奇技淫巧,豈不是亂了綱常?而且,這會不會…削弱了家庭和教會對下一代的影響力?”他的話代表了相當一部分舊勢力的擔憂。
亞曆山德羅沒有立刻反駁,他看向裡卡索利男爵。這位虔誠的天主教徒,此刻卻展現出驚人的戰鬥力,他猛地站起身:“諸位。意大利的落後,根源在哪裡?在於愚昧,在於我們擁有數千年燦爛文明,卻讓絕大多數人民目不識丁。看看英國,看看法國,看看普魯士,他們的強盛,建立在受過基本教育的產業工人、工程師和科學家之上。我們的工廠引進了機器,卻找不到足夠能操作、能維修的工人。我們的鐵路在鋪設,卻缺乏懂測繪、懂管理的技術員。長此以往,我們的‘五年計劃’就是沙灘上的城堡。”
他轉向保守派貴族,語氣激昂卻帶著說服力:“至於綱常?讓人民識字,懂得法律,明白事理,隻會讓社會更穩定,更有秩序。教會教導靈魂向善,學校啟迪心智明理,兩者並行不悖。一個能讀懂《聖經》的信徒,難道不比一個文盲更虔誠嗎?”
亞曆山德羅適時接話,聲音不高,卻帶著千鈞之力:“錢的問題,擠一擠總會有的。壓縮其他不必要的開支暫緩軍隊換裝),動用一部分倫敦貸款中指定用於‘基礎建設’的部分校舍也是基礎建設),科斯塔集團會帶頭捐資助學。至於教育的回報?”他冷笑一聲,“諸位難道沒看到科斯塔工廠裡那些能看懂圖紙、操作精密機器的工人帶來的效率提升?沒看到北美訂單因為我們有相對識字的勞動力能快速理解標準而順利交付?教育不是開支,是投資,是回報率最高的投資。投資於我們孩子的頭腦,就是投資於意大利的未來。”
他的目光掃過全場,帶著不容置疑的決斷:“這兩份法案,必須通過,這是王國複興的根基。誰反對,誰就是意大利未來的罪人。”
亞曆山德羅的威望、裡卡索利的雄辯以及那不容辯駁的“強國邏輯”,最終壓倒了反對的聲音。在內閣勉強通過後,法案被提交議會。雖然保守派和部分利益相關者如擔心失去廉價童工的地主)依舊鼓噪,但在統一黨的強力運作、亞曆山德羅的親自遊說以及科斯塔集團暗中支持的輿論造勢下,《義務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振興法案》最終在1861年10月獲得議會通過。
《義務教育法》核心:規定全國612歲兒童強製接受初等教育,為期4年。公立初等學校免收學費初期受財力所限,優先覆蓋城鎮和改革試點區,逐步推廣)。課程以讀寫算意大利語、算術)為核心,輔以基礎曆史、地理和自然科學常識,強調實用。授權地方政府和教會在監管下)參與辦學,但核心課程標準和教師資格由教育部統一製定審核。
《高等教育振興法案》核心:重點投入擴建和提升現有理工學院。將都靈、米蘭等地已有的工程、技術學院進行整合升級,並合並之前由科斯塔集團資助建立的幾所職業技術學院,形成更強大的教學和研究實體。
重中之重:傾力打造“都靈皇家理工學院”為全國標杆。法案撥付巨款,用於在都靈城郊建設全新的、規模宏大的校區。設立“國家工程師和科學家獎學金”,資助優秀寒門學子。高薪聘請歐洲尤其是德意誌地區)知名工程師、科學家前來任教。課程設置緊密圍繞國家需求:土木工程鐵路、橋梁)、機械製造、冶金、化學工業、軍事工程等。
法案通過的第二天,都靈城郊一片規劃好的開闊土地上,舉行了盛大的“都靈皇家理工學院”新校區奠基儀式。秋風送爽,彩旗飄揚。亞曆山德羅首相、裡卡索利教育大臣、內閣成員、議員代表、學術界人士、科斯塔集團高層以及大批聞訊而來的市民和學生,將現場圍得水泄不通。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亞曆山德羅沒有穿華麗的禮服,而是換上了一身簡潔的深色西裝。他拿起一把嶄新的、係著紅綢的鐵鍬,走到奠基石前。在無數目光和鏡頭的注視下,他用力將第一鍬土鏟起,拋向奠基石基座。
“先生們,女士們,意大利的公民們!”亞曆山德羅放下鐵鍬,走到臨時搭建的講台前,聲音通過簡易擴音器,清晰地傳遍全場,帶著一種穿透人心的力量:“今天,我們在這裡奠定的,不僅僅是一座學院的基石。我們奠定的是意大利未來的脊梁,是王國複興的希望。”他指向遠方隱約可見的工廠煙囪和正在鋪設的鐵路路基:“看,那是工業的力量,是溝通的動脈。但驅動這些鋼鐵巨獸的,不是煤炭,不是蒸汽,而是知識。是掌握數學、物理、化學規律,懂得如何設計、建造、改進它們的頭腦。”
他的聲音陡然拔高,充滿了激昂的感染力:“意大利的未來,不在於梵蒂岡的古老城牆,不在於議會的無謂爭吵,而在於實驗室的燒瓶,在於工程師的圖紙,在於科學家探索未知的眼睛,在於科學與工業。”
“都靈皇家理工學院,將是孕育這些頭腦的搖籃,它將是我們追趕歐洲列強的起跑線。在這裡,我們將培養出屬於意大利自己的布魯內爾英國工程師)、西門子德國發明家)、巴斯德法國化學家)。”
他目光掃過台下那些年輕而充滿求知欲的麵孔:“年輕的學子們,拿起你們的書本,鑽研你們的公式。你們手中握著的筆和計算尺,將是未來建造我們鐵甲艦、貫通我們全國鐵路網、點亮我們城市、讓貧瘠土地豐收的武器。你們將是新的騎士,用知識而非刀劍,為意大利贏得尊嚴與富強。”
最後,他鄭重宣布:“科斯塔集團,將設立‘未來工程師與科學家’專項獎學金,每年資助一百名最優秀的、出身寒微的學子,在此深造。知識的大門,將向所有有才華的意大利青年敞開。”
雷鳴般的掌聲響徹雲霄,經久不息。許多在場的學者,尤其是被高薪吸引來的幾位德國教授,眼中閃爍著激動和認可的光芒。年輕的學生們更是熱血沸騰,仿佛看到了自己用知識改變國家命運的道路。
在掌聲中,亞曆山德羅的目光越過沸騰的人群,投向南方,投向羅馬的方向。教廷的孤島依舊頑固,財政的繩索依然緊繃,議會的魔鬼們時刻窺伺。但他知道,當第一塊奠基石埋下,當“科學與工業”的口號響徹雲霄,當都靈理工學院嶄新的校舍在這片土地上拔地而起時,意大利的複興,便擁有了最堅實、最不可逆轉的內核動力。教育的火種已經播下,它將在未來的歲月裡,燃儘愚昧的荊棘,照亮通往強盛的道路。這,才是他對抗一切內外挑戰的終極武器。
喜歡青銅賬簿與鐵王座請大家收藏:()青銅賬簿與鐵王座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