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靈首相府的書房內,壁爐裡的柴火劈啪作響,卻驅不散亞曆山德羅眉宇間的那份凝重。窗外是二月的寒霜,而攤開在他麵前的,是剛剛出爐的《1861年意大利王國工業發展報告》。這份由新成立的中央統計局彙編的文件,用冰冷的數字勾勒出新生意大利工業稚嫩的輪廓。
報告像一幅色彩不均的畫卷。輕工業板塊,尤其是依托於北方傳統優勢的絲綢紡織業,在統一市場取消內部關稅的刺激下,呈現出蓬勃的生機。都靈、米蘭、佛羅倫薩等地,中小型紡織廠如雨後春筍般湧現,機器轟鳴,訂單不斷,出口額穩步上升。這是市場整合帶來的紅利,令人欣慰。
然而,翻到重工業部分,畫卷的色彩瞬間黯淡下來。報告用詞謹慎,但結論清晰得刺眼:基礎薄弱,發展緩慢,高度依賴單一主體——科斯塔集團。
“鋼鐵產量…不足法國十分之一,且多為低質生鐵,熟鐵和鋼材嚴重依賴進口…”
“機械製造…僅有零星幾家小廠能仿製簡單農具和紡織機械,核心部件如蒸汽機、精密機床幾乎全靠進口…”
“化工…起步階段,除科斯塔化工廠的化肥和染料初具規模,其餘領域近乎空白…”
“造船…大型船塢匱乏,僅能維修和建造小型木殼商船,鐵甲艦?紙上談兵…”
報告末尾的分析更是一針見血:“…重工業投資大、周期長、技術門檻高,民間資本普遍觀望。若無強力引導和國家資本參與,或特定大型企業如科斯塔集團)持續投入,此局麵短期內難以改觀。”
亞曆山德羅的手指重重敲在“高度依賴單一主體”那幾個字上。他走到巨大的意大利地圖前,目光掃過標注著礦產資源的皮埃蒙特、托斯卡納和厄爾巴島。資源不是沒有,缺的是將它們轉化為國家力量的熔爐和鐵砧。五年計劃的“初級工業扶持”政策關稅保護、貸款)像細雨,滋潤了輕工業的幼苗,卻無法澆灌重工業這片乾涸的荒漠。
“不能等了。”他低聲自語,眼中閃爍著決斷的光芒。意大利需要鋼鐵的脊梁,需要機械的筋骨,需要化工的血液,需要造船的臂膀。沒有這些,所謂的“地中海強國”就是沙灘上的城堡,經不起任何風浪。科斯塔集團,這個由他一手締造、與國家命運深度綁定的龐然大物,必須承擔起更重的責任,成為點燃意大利重工業燎原之火的火種。
他按鈴喚來秘書:“通知科斯塔集團董事會核心成員,明天下午5點,集團總部頂層戰略會議室,關於重工業投資發展緊急會議,相關部門人員參會。”
豎日,熱那亞科斯塔集團總部頂層。巨大的落地窗外是繁忙的都靈港,室內氣氛卻嚴肅異常。集團總裁喬瓦尼·羅西尼,財務總監安東尼奧亞曆山德羅最信任的商業執行者)、財務總監安東尼奧、銀行行長萊昂納多·巴爾迪、負責機械製造的恩裡科·博塔、化工負責人路易吉·康蒂、鋼鐵廠負責人文森特·托馬斯、造船廠負責人托馬索·斯帕諾以及助理埃利奧·卡斯特拉尼等悉數在座。
亞曆山德羅沒有寒暄,直接將那份工業報告的核心數據投影或用大型圖表展示)出來,開門見山:“先生們,這就是王國工業的現狀。輕紡繁榮,值得高興。但重工羸弱,令人警醒。沒有強大的重工業,科斯塔集團就是無根之萍,意大利王國就是泥足巨人。五年計劃的核心目標之一——為未來打基礎——正麵臨嚴峻挑戰。”
他目光掃過在座的高管,聲音帶著不容置疑的力度:“集團必須立刻調整戰略重心,帶頭擴大對核心重工業領域的投資。這不是請求,是命令,是關乎集團和國家未來的必然選擇。”
他走到戰略圖板前,拿起炭筆或指揮棒),開始勾勒未來的鋼鐵骨架:“一、科斯塔機械製造廠:目標:成為王國工業母機的搖籃。立刻著手:1.擴大都靈主廠區規模,新建重型機床車間和蒸汽機車組裝線。我們要能自己造精密車床、銑床、刨床,更要能造驅動國家鐵路網的火車頭。
2.設立技術研發中心,高薪聘請法國、德國、英國工程師,同時大力培養本土人才。目標是三年內,實現中大型蒸汽機和關鍵機床部件的自主設計與製造。
3.主動尋求與國內有潛力的小型機械廠合作,通過技術授權、訂單分包、甚至兼並重組政府工業部會配合審查,確保公平),整合資源,完善產業鏈。”
恩裡科·博塔眼中燃起興奮的火焰,重重點頭:“明白,火車頭訂單和機床需求巨大,市場就在眼前。整合能快速提升產能和技術。”
“二、科斯塔化工廠:路易吉,你的擔子更重。現有化肥硫酸銨)和染料苯胺紫等)產能翻倍隻是基礎。立刻調研上馬:1.純堿蘇打)生產線。這是玻璃、肥皂、造紙的基礎原料,市場需求巨大,長期依賴進口。2.硫酸規模化提純與濃縮技術。不僅是化肥原料,更是冶金、炸藥工業的命脈。3.探索煤焦油深加工。染料隻是開始,未來苯、甲苯等基礎有機原料潛力無限。化工廠要成為王國工業的‘血液’供應中心。”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路易吉·康蒂推了推眼鏡,迅速記錄:“純堿和硫酸是當務之急。煤焦油深加工需要更多基礎研究,但方向正確。”
“三、科斯塔鋼鐵廠:這是根基中的根基,滿足於生鐵和少量熟鐵?肯定不行。
1.立刻引進最新貝塞麥轉爐或類似先進煉鋼技術,目標:規模化生產低碳鋼,這是造鐵軌、造機器、造船殼的基礎。
2.提升鐵礦品位處理技術,降低焦炭消耗,提高鋼材質量穩定性。
3.政府會協調厄爾巴島港口擴建和礦區道路,確保原料和產品運輸暢通。鋼鐵廠要成為意大利工業真正的‘脊梁’。”
文森特·托馬斯激動地站起來:“老板,提升我們的現有貝塞麥轉爐煉鋼技術,我們夢寐以求。有了它,鋼產量和品質能飛躍。”
“四、科斯塔造船廠熱那亞):托馬索,這是未來的希望。擴建船塢隻是第一步:1.目標:具備自主建造5000噸級以上大型商船和鐵甲艦的能力,積累經驗;2.設立船舶設計所,吸收英國鐵甲艦技術,培養本土設計師和高級技工;3.與鋼鐵廠、機械廠緊密協作,確保船用鋼板、蒸汽主機、傳動軸等關鍵部件的供應和質量。造船廠要鍛造王國未來的‘海上鐵拳’。”
托馬索·斯帕諾感受到巨大的壓力,但更多的是振奮:“是,老板。我們一定儘快吃透技術,把船台利用起來。”
亞曆山德羅放下炭筆,環視眾人,語氣斬釘截鐵:“資金,集團自己解決,不向政府額外要一分錢補貼。利用現有盈利、發行集團工業債券、吸引戰略合作夥伴投資。我們要用行動證明,科斯塔集團不僅能賺錢,更能為意大利鍛造強國的筋骨。保羅,”他看向埃利奧·卡斯特拉尼,“通知政府相關方麵,配合集團兼並重組計劃,確保程序合法、市場有序,同時利用關稅杠杆,為這些‘國家支柱’產業的產品提供合理保護期。”
“明白,”埃利奧和眾高管齊聲應道,眼中充滿了使命感和昂揚的鬥誌。一場由科斯塔集團引領、旨在為意大利鑄造鋼鐵脊梁的重工業衝鋒,就此拉開序幕。書桌上那份報告所揭示的羸弱,即將在熔爐的烈焰與機床的轟鳴中,被鍛打成型。
喜歡青銅賬簿與鐵王座請大家收藏:()青銅賬簿與鐵王座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