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股東也有套現想法。
您可以看看哪一家合適?”
林潮宗聽到有合適的目標,臉上露出欣喜,伸手接過文件翻看起來。
半小時後,林潮宗放下文件,看向黃國棟,疑惑道:
“黃經理,我發現這百樂門、伊美服飾、五洲電子三家公司,都是在71、72年上市。
上市時期的主業是餐飲、服裝製造、電子製造。
資料上顯示,這三家上市公司,除了百樂門,還保留有酒樓業務,還是處於虧損狀態。
另外兩家公司怎麼沒有關於他們主業的介紹?
反而介紹他們旗下持有的物業資料最多!”
黃國棟聽後,解釋道:“林生,香江的上市公司不能從名字去猜測他們主業。
特彆是70年代初上市的那些公司。
他們在上市初期主業或許是對的,但是他們很快都會轉變主業。”
“這是為什麼?”林潮宗一臉懵逼。
黃國棟苦笑道:“這和70年代初華人連續成立三家交易所有關。
70年代以前,香江隻有香江交易所,那是屬於英資企業地盤。
華人企業想要上市,條件非常的苛刻。
所以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短短兩三年的時間裡,我們華人先後成立了遠東交易所,九龍交易所、金銀交易所。
香江不大,確有四家交易所,要是按照以前的標準,哪裡去尋找那麼多達到標準的公司上市。
所以為了爭奪市場,四家交易所就隻能不斷的降低上市門檻。
門檻的降低,造就了70年代初香江的牛市。
但同樣也帶來了亂象。
很多企業連最低門檻標準都沒達到。
但隻要願意給交易所的一些人物送點新股,他們就能幫你包裝,輕輕鬆鬆把公司上市。
這種情況到72年達到頂部,一年的時間裡,上市的公司就超過100家。
讓香江上市公司數量,直接擴大了一倍。
林生,這些上市公司質量如何,可想而知!”
林潮宗聞言笑了笑,一年上市上百家公司,這裡麵濫竽充數的有多少?
他不用猜也知道。
後市國內那麼大的市場,一年能找出上百家符合標準上市條件的公司,恐怕都不容易。
更何況一個小小的香江。
林潮宗看向黃國棟,問道:
“黃經理,你彆告訴我這三家公司,也是當時濫竽充數之輩?”
喜歡重生香江:從上官小寶徒弟開始請大家收藏:()重生香江:從上官小寶徒弟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