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哥!”鐵蛋姑從村東頭跑過來,鬢角的雪花都沒撣,“紡織廠的卡車堵在村口了,說要拉布!”
楊靖還沒反應過來,懷裡的係統麵板突然震得發燙。
他躲進柴房一瞧,“民俗認同度”欄裡的數字正瘋狂往上跳,從70、85,直飆到100!
係統提示音“叮”地炸響:“【物魂賦名】完全穩固,民俗之力抵消神秘度,後續使用不計係統暴露風險。”
可有人比他更坐不住。
縣報編輯部裡,齊建國把報紙拍在主編桌上,臉漲得跟豬肝似的:“這是虛假宣傳!他們的布哪能比國營廠的好?”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主編推了推老花鏡,慢悠悠翻到內頁:“齊廠長,您看這張照片——陳記者拍的,您廠的布和鐵骨棉放一塊兒,拿裁布刀劃。您廠的布破了三個洞,鐵骨棉就一道白印子。”他合上報紙,“要不您拿塊摔破的鐵骨棉來,我立馬登道歉?”
齊建國的嘴唇直哆嗦。
更糟的是,紡織廠車間裡,工人們圍在公告欄前議論:“咱廠的布,連娃都穿不住,還談啥‘勞動本色’?”他的親信老張湊過來,搓著手小聲道:“廠長,要不……咱也進點鐵骨棉當樣品?”
楊靖可不給對手機會。
他在曬穀場支起紅布棚子,請來啞婆李侄當“技術顧問”。
李侄舉著雙補丁摞補丁的鞋,用錐子戳著補丁部位直比劃,急得直跺腳。
陳記者的相機“哢嚓”一聲,新照片裡,齊建國的裁布刀正紮向鐵骨棉,標題擬好了:“誰的刀快?誰的布硬?”
當天下午,紡織廠的通訊員就送來了信。
楊靖拆開一看,上麵寫著:“布料留用,但不得標‘化纖’二字。”他把信遞給王念慈,姑娘噗嗤一笑:“咱們從沒標過化纖——咱標的是‘鐵骨’。”
夜裡,楊靖蹲在染坊門口看星星。
十輛“平安代購”驢車已經裝好貨,車夫們裹著鐵骨棉棉襖,正往車軲轆上綁草繩。
王念慈抱來件新縫的棉袍,領口繡著朵小藍花:“給奶奶的,膝蓋這兒加了兩層棉。”
楊靖接過棉袍,指尖觸到針腳裡的線頭——還是熟悉的“回字針”,每一針都繞了兩圈。
他望著驢車尾燈在雪地裡連成串,像十支不滅的火把。
遠處山梁上,新犁的黑土在月光下泛著光,蜿蜒得像個“信”字——這一回,是千人用膝蓋摔出來的。
王念慈突然拽了拽他的袖子:“靖子,我今兒翻係統商城,發現……”她頓了頓,望著染坊裡吱呀作響的老縫紉機,“發現有個好東西,能讓做衣服快十倍。”
楊靖挑眉:“啥寶貝?”
“不告訴你。”王念慈笑著跑開,發梢的靛青在夜色裡閃了閃,“明兒你就知道了。”
楊靖望著她的背影,係統麵板突然又震了震。
他低頭一看,積分欄裡的數字正蹭蹭往上漲——夠換半車化肥,夠給奶奶換床新棉被,更夠……讓平安屯的布,走得更遠。
喜歡六零年屯裡,我開係統商城當萬元請大家收藏:()六零年屯裡,我開係統商城當萬元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