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天沒亮,楊靖就揣著糖塊兒敲開了李老拐的門。
劉會計夾著賬本,張大山扛著半袋玉米,三個人往院裡一紮,李老拐的煙袋鍋子都抖了抖:“你們...乾啥?”
“給老爺子賠個不是。”楊靖把糖塊兒往炕桌上一放,“昨兒牌匾掛得急,沒跟您老說清楚。您當年編靰鞡鞋支前,那叫不叫副業?如今婦女們用隊裡分的邊角料做棉襖,換的是被麵、識字本,連火柴都省著用——這不是給隊裡減負?”
李老拐吧嗒吧嗒抽旱煙,煙圈兒裹著晨光飄到房梁。
“那也得掛個正名。”他突然開口,“我孫女兒昨兒回來說,小石頭娘教她們認‘工’‘坊’倆字——要真能教娃娃識字,倒...倒也不是不行。”
晌午頭,隊部院裡支起了長條凳。
隊長蹲在牆根兒卷旱煙,楊靖搬來塊門板當講台,小石頭娘捧著《家庭治理賬》站在上頭,手心裡全是汗。
“一尺藍布三毛二,一針一線耗半厘錢,機器折舊按月攤...”她聲音發顫,翻賬本的手卻穩當,“上個月淨賺三十七塊六,三成要交隊裡當公益金。”
劉會計“啪”地合上算盤:“七戶人家,月均多掙五塊二,還帶動識字、節能——這哪是單乾?這是給集體添磚!”
“我看行!”張大山突然站起來,震得長條凳直晃,“我媳婦上個月省下的煙錢,夠買半台縫紉機——這‘共富’,我看行!”
隊長把旱煙往鞋底一磕,站了起來:“隻要不脫產、不雇工、利潤三成上交,就按‘生產隊婦女副業聯營組’備案!”他話音剛落,院裡就炸起掌聲,小石頭娘的賬本“啪”地掉在地上,趙奶奶彎腰去撿,摸了摸紙頁上的字,突然抹起眼淚:“我重孫能認‘公’‘社’了,能認‘共’‘富’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新牌匾掛上時,楊靖特意讓張大山釘了三顆大鐵釘。
紅漆字底下多了張紅紙條,歪歪扭扭寫著“經生產隊批準”。
李老拐蹲在牆角抽旱煙,遠遠瞅了一眼,嘟囔著“花哨”,可等沒人注意時,他偷偷踮腳把歪了的牌匾扶正。
當晚,王念慈趴在縫紉機前畫新訂單,油燈把她的影子投在牆上,像隻撲棱棱的蝴蝶。
外村的信攤了一桌,最上頭的是靠山屯的:“聽說你們的娘子坊能教識字,俺們想派倆人來學。”
楊靖翻著係統新解鎖的“鄉村聯營備案模板”,筆尖在日誌上頓了頓,寫下:“牌匾釘得再牢,不如製度立得穩——”
“哥!”小石頭娘舉著個藍布本子衝進屋,“這是新印的工作證!”她翻開本子,裡麵貼著她的小照片,旁邊寫著“平安屯生產隊婦女副業聯營組·工人王秀蘭”。
“我婆婆說,”她眼睛亮得像星星,“咱這回,是正經‘工人’了。”
窗外傳來“叮鈴鈴”的車鈴聲,楊靖探頭一看,村頭大槐樹下停著輛自行車,車把上掛著個花布包袱。
趕車的婦女正跟張嬸打聽:“大姐,共富工坊咋走?俺們是鄰村的,來...”
王念慈從裡屋探出頭,手裡還攥著半張訂單。
楊靖望著她發梢沾的線頭,突然笑了——明天,怕是要更熱鬨了。
喜歡六零年屯裡,我開係統商城當萬元請大家收藏:()六零年屯裡,我開係統商城當萬元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