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為品哥要開噴,結果給了個高分?我的世界觀崩塌了。】
【不可能!阿婆的才85分,這個樣子貨憑什麼有82分?我不服!】
陳品看著幾乎要掀翻屏幕的彈幕,嘴角一揚,早就料到了會是這個反應。
他沒有直接解釋,而是反問道:
“大家是不是覺得,有了阿婆那碗壇醃酸嘢珠玉在前,這盒網紅酸嘢就該被批得一文不值?”
【那當然!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傳統手藝yyds!網紅快餐滾粗!】
“如果我今天這麼做了,那我就不是‘品一口’,我隻是一個為了流量,故意製造對立的普通主播。”
陳品的聲音平靜下來,但每個字都清晰地傳入了所有人的耳朵裡。
“各位,我們必須明白一件事。”
“拿阿婆的酸嘢和這家店的比,就跟拿博物館裡的青花瓷,去跟宜家買的流水線馬克杯比質量一樣。”
“壓根就不是一個賽道的東西。”
他舉起那盒吃了一半的酸嘢。
“阿婆的酸嘢,吃的是‘時間’。靈魂是那幾個用了幾十年的老壇子,是壇壁上沉澱下來的菌群。它的酸,是米醋慢慢發酵出的醇厚。風味內斂、複雜,需要你靜下心來慢慢品。”
“它是一件‘藝術品’。”
說完,他又指了指身後的店鋪。
“而這家店的酸嘢,吃的是‘當下’。靈魂是食材的‘新鮮’和口味的‘創意’。萬物皆可酸嘢,草莓、葡萄,你想不到的它都能給你做出來。”
“它的味道外放、直接,就是為了讓你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最強烈的味覺刺激,吃完就一個字——爽。”
“它是一件‘消費品’。”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陳品頓了頓,做出最後的總結。
“藝術品追求的是神韻和底蘊,消費品追求的是效率和滿足感。你不能用評價藝術品的標準,去苛求一件消費品。”
“所以,阿婆的酸嘢,85分,是肯定它在傳統工藝和風味沉澱上的成就。”
“而這盒酸嘢,82分,是認可它在食材新鮮度和標準化口味上的成功。它很好地完成了它作為一件‘速食解饞小吃’的任務。”
“它們之間,沒有高下,隻有定位不同。”
“各有千秋。”
這番話,讓直播間裡瘋狂叫囂的彈幕瞬間安靜了下來。
幾秒鐘後,新的彈幕如潮水般湧出。
【我靠……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藝術品和消費品,這個總結絕了!我以後吃網紅酸嘢都有底氣了!】
【品哥牛逼!不捧一踩一,這才是真正的美食家!格局打開了!】
【破案了,我以前總覺得網紅店沒靈魂,現在才明白,人家追求的就不是靈魂,是刺激!】
【粉了粉了,這種客觀公正的主播,全網都找不到第二個!】
一旁的老板,從陳品開始評價時就湊了過來,一直安靜地聽著。
此刻,他激動地一拍大腿,操著那口“桂普”大聲說道:
“靚仔!你太懂了捏!你講得太好了!”
“就是這個意思!我阿婆也是做老壇酸嘢的,那個慢,要等好久!我這個,就是做給我們現在年輕人玩的嘛,下班了,逛街了,買一盒,吃得快活,這就夠了!”
老板的話,印證了陳品的觀點。
陳品笑著對他點了點頭,付了錢。
他將剩下的半盒酸嘢遞給旁邊早已口水泛濫的林晚,自己則轉身走出店鋪。
站在喧鬨的街邊,他對著鏡頭,長舒了一口氣。
“好了,酸嘢的‘過去’和‘現在’,我們都品過了。”
街對麵,一家米粉店的招牌在晨光中格外顯眼,蒸騰的熱氣仿佛帶著一股獨特的香氣,穿過了馬路。
陳品嘴角一勾。
“但是,來了南桂,怎麼能不嗦粉?”
“走了,帶你們去嗦一碗地道的老友粉。”
說完,大步朝著馬路對麵走去。
喜歡敢用預製菜?我直播溯源中央廚房請大家收藏:()敢用預製菜?我直播溯源中央廚房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