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步就是……”
“和麵。”
陳品拿起旁邊一個透明的玻璃碗,往裡麵舀了半碗溫水。
他用手指試了試水溫。
“和麵第一要素,水溫。”
“激活酵母,最好是用30到40度之間的溫水。太冷了,酵母跟睡著了一樣,懶得動。太燙了,得,直接送走,開席了。”
“沒溫度計怎麼辦?簡單。用你尊貴的手指頭伸進去感覺一下,不燙手,溫溫的,就行了。你的手比溫度計靠譜,畢竟它知道什麼溫度會燙死你。”
【哈哈哈哈哈哈,我信你個鬼!我的手隻會告訴我,我餓了!】
【學廢了學廢了,這就去把我家的廚房溫度計扔了,我感覺我的手指頭已經獲得了品神認證。】
【品神:你的手,是你行走江湖的溫度計、ph試紙、硬度測試儀……】
陳品拆開一小包乾酵母,倒進溫水裡,又隨手捏了一小撮白糖扔了進去。
“酵母是微生物,也愛吃甜的。給它點甜頭,它乾活兒才賣力。這叫什麼?這叫員工激勵。”
他用筷子輕輕攪了攪,放在一旁。
“讓它自己先泡個五分鐘,活化一下。咱們趁這個時間,處理麵粉。”
他指著那盆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麵粉。
“第二個關鍵,比例。”
“麵粉和水的比例,大概是21,也就是500克麵粉,用250克左右的水。這個不是絕對的,因為不同牌子的麵粉,吸水性不一樣。”
“彆整得跟做化學實驗似的,非得拿個天平去稱。做飯是藝術,不是科學,要相信你的直覺。”
【屭貝:你禮貌嗎?我剛講完科學的嚴謹性!】
【品神:科學的儘頭是玄學,而玄學的儘頭,是廚房裡我媽的那杆手感秤。】
【我媽:差不多就行了。然後就真的差不多了!我:差不多就行了。然後就真的差很多了……】
陳品看著彈幕,笑了。
“差不多就行了,是一種境界。達不到這個境界怎麼辦?簡單。”
他把那碗已經起了細密泡沫的酵母水,分次、少量地倒進麵粉裡,一邊倒一邊用筷子攪拌。
“彆一次性全倒進去!你是加水,不是發大水!”
“一邊倒,一邊攪,攪到盆裡沒有乾麵粉,全是這種棉絮狀的麵疙瘩,就可以了。”
他把筷子往旁邊一扔,挽起的袖子又往上拉了拉,露出了因為常年奔波而顯得格外結實有力的小臂。
“好了,筷子的使命結束了。接下來,輪到我們的‘古法三十年功力手搖式和麵機’登場了。”
說著,他把手伸進了盆裡。
【來了來了!他來了!他帶著三十年功力走來了!】
【前方高能!請注意,這不是演習!這不是演習!即將展示的是饅頭界賓利的發動機核心技術!】
【我特意把我爸叫過來了,他揉了一輩子麵,想讓他看看三十年功力到底是個啥樣。】
陳品的手,在盆裡開始按、壓、揉、搓。
盆裡的麵絮,在他的揉搓下,很快就從一盤散沙,凝聚成了一個粗糙的麵團。
“好了,現在它還是一塊沒見過世麵的‘糙漢子’。想讓它變成光滑細膩的‘小鮮肉’,光用蠻力可不行。”
陳品將麵團從盆裡拿出來,放到了乾淨的操作台上,撒了點薄薄的乾粉防粘。
“接下來,是獨家秘笈,我管它叫‘搓衣板大法’。”
他將身體的重心微微前傾,用手掌的根部,對準麵團的中心,用力向前推壓出去。麵團被瞬間拉長。
“看見沒?就像這樣,往前推,把它搓開。彆怕它疼,麵筋這東西,你越折騰它,它越來勁。”
然後,他用手指把被推開的麵團重新折疊起來,將麵團旋轉九十度。
“然後折回來,轉個方向,繼續!”
推、壓、折疊、旋轉。
陳品的手臂肌肉微微隆起,動作連貫而富有節奏。
“這一推一折,就是在給麵筋做拉伸運動,讓它們從一盤散沙,手拉手,肩並肩,編織成一張結實又有彈性的網。這張網,就是饅頭鬆軟又不塌陷的骨架。沒有這個骨架,你蒸出來的就是個‘扶不起的阿鬥’。”
【我草!原來揉麵還有這麼多講究!我以前就是一通王八拳亂打!】
【搓衣板大法……我媽好像就是這麼揉的!她說像洗衣服一樣!品神總結得太精辟了!】
【我宣布,我前男友的臟襪子找到了新的用武之地!】
“和麵,講究一個‘三光’政策。”
他一邊揉,一邊嘴裡也沒閒著。
“哪三光?麵光,盆光,手光。”
“麵光,就是麵團表麵要光滑,不粗糙,不粘手。”
“盆光,就是揉到最後,麵盆的內壁是乾乾淨淨的,沒有粘著亂七八糟的麵疙瘩。”
“手光,就是你的手上,也基本不沾麵。這才是揉到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