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大朝會。
太和殿內,文武百官肅立。龍椅之側,監國太子趙鈺端坐,目光掃過下方,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威嚴。他並沒有繞圈子,直接拋出了重磅議題。
“昨日,孤親臨國子監,遇東瀛留學生狂妄無禮,辱及聖賢,挑釁監生。”趙鈺聲音平淡,卻讓整個大殿氣氛一凝,
“更兼其國縱容海寇,侵擾我沿海州縣,劫掠商旅,屠戮百姓,罪證確鑿!此等蠻夷,畏威而不懷德,孤意已決,當興王師,跨海征討,以彰天威,以靖海疆!”
此言一出,如同巨石入水,滿殿嘩然!
跨海征討東瀛?這可不是對南疆部落的小規模震懾,這是要發動國戰啊!且跨海作戰,風險極大,前朝曾有征討失利之例!
立刻就有老成持重的大臣出列反對。
戶部侍郎首先站出來,一臉愁苦:“殿下!萬萬不可啊!如今朝廷剛剛經曆動蕩,國庫空虛,百廢待興!此時興兵遠征,耗費錢糧無數,恐傷國本啊!還請殿下三思!”
兵部一位老將軍也憂心忡忡:
“殿下,跨海作戰,非同小可。糧草轉運,兵員輸送,皆極為困難。且東瀛島國,地形複雜,氣候多變,我軍不習水土,恐有……
前車之鑒啊!”他雖未明說,但誰都聽得出是指前朝征倭失敗之事。
“是啊殿下!勞師遠征,勝敗難料!不如遣使斥責,令其約束海寇,賠款謝罪即可,何必大動乾戈?”又有幾位文官附和。
一時間,反對之聲占據了上風。大多數官員都覺得,為了幾個留學生的狂妄和些許海盜騷擾,就發動國戰,實在得不償失,太過衝動。
龍椅上的趙鈺,聽著這些反對之聲,臉上非但沒有怒意,反而露出了一絲預料之中的笑容。他等反對的聲音稍歇,才緩緩開口,聲音清晰地傳遍大殿:
“諸位愛卿所言,無非是錢糧、風險二字。但若孤告訴你們,此次征伐,非但不會耗費國帑,反而能讓我大周國庫,百年無憂呢?”
嗯?
所有大臣都愣住了,不解其意。打仗還能賺錢?天方夜譚!
趙鈺站起身,走到禦階邊緣,目光灼灼地看著下方:“爾等可知,那東瀛島上,蘊藏著何等財富?”
他頓了頓,一字一句,如同驚雷炸響:
“據孤所得密報,東瀛諸島,地下蘊藏之白銀,如江河浩瀚,取之不儘,用之不竭!其儲量,遠超我中土已知所有銀礦總和!堪稱一座漂浮在海上的……白銀之島!”
“什麼?!”
“白銀之島?!”
“取之不儘?!”
這下,整個太和殿徹底炸開了鍋!所有官員,無論是剛才反對的還是中立的,全都瞪大了眼睛,呼吸急促起來!
白銀!那可是硬通貨!是國庫的根基,是官員俸祿、軍隊糧餉、各項開支的保證!如果真如太子所說,東瀛有如此驚人的白銀儲量……
那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無窮無儘的財富!意味著大周將擁有前所未有的財政實力!什麼新政推行,什麼軍隊擴張,什麼百姓安撫,都將不再是問題!
喝點湯都能把大家撐飽,打!誰敢有意見?我們來解決有意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