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天災考驗與新政轉機_明祚永延,我讓大明上巔峰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明祚永延,我讓大明上巔峰 > 第178章 天災考驗與新政轉機

第178章 天災考驗與新政轉機(1 / 2)

天啟十一年四月,京師內閣值房。

年僅三十歲的沈驚鴻身著緋色仙鶴補服,正與幾位閣老商議國事。自去年被特簡入閣,成為大明開國以來最年輕的閣臣,他便以內閣輔政大臣的身份,統領著新政的推行。值房內,新式的大明全輿圖取代了傳統的山水畫,圖上密密麻麻標注著各項工程的進度。

沈閣老,首輔葉向高雖是東林元老,但在新政成效麵前也不得不放下成見,四川巡撫急報,地動之後,災民流離,依你看該如何處置?

沈驚鴻從容起身,走到地圖前:首輔大人,下官建議立即啟動三級應急製

一、蜀地大震:新政實力的檢驗

四月初八,四川地震的消息傳到京師時,沈驚鴻正在向天啟帝彙報新政進展。

陛下,沈驚鴻鎮定自若,這正是檢驗新政成效之時。請準臣調用應急專款,啟動救災機製。

在沈驚鴻的調度下,一套成熟的救災體係迅速運轉:

第一,通過新修的長江水道,三日之內就從湖廣調撥十萬石糧食入川;

第二,太醫院派出首批醫療隊,攜帶新研製的消毒藥粉乘快船西進;

第三,工部工程隊攜帶新式工具和速凝灰漿連夜出發。

更令人驚歎的是,沈驚鴻創造性地提出了以工代賑升級版:

災民參與重建,不僅發放口糧,還按工程量支付工錢。重建的房屋歸災民所有,官府提供建材和技術指導。

內閣會議上,有官員質疑:如此救災,耗費甚巨啊!

沈驚鴻從容應答:若按舊法,災民流離,盜匪四起,鎮壓所費更巨。且災後重建的房屋更加堅固,可保數十年平安,實為長遠之計。

二、黃河決口:閣臣親征

六月,黃河孟津口決堤的急報傳來時,朝中反對新政的聲音再度抬頭。

禦史王誌堅上疏彈劾:沈驚鴻以年少之身位列閣臣,專權跋扈,大興土木,致使天怒人怨,黃河決口示警!

麵對攻訐,沈驚鴻在朝會上慨然請命:陛下,臣請親赴孟津,若一月之內不能堵住決口,甘願辭去閣臣之職!

天啟帝力排眾議:準奏!賜沈愛卿尚方寶劍,節製河南軍政,全力堵口!

在孟津口,沈驚鴻展現了閣臣的威嚴與能力。他不僅調來三千軍工,更動員五萬民夫,采用全新的立體施工法:

水上,新式打樁機轟鳴作業;

水下,沉箱法精準投放;

決口處,速凝灰漿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凝固。

更令人稱道的是他的分區責任製:將工程劃分為十個工區,每區設總監、技術監、物資監,各司其職。同時實行計件付酬,民夫積極性空前高漲。

工部尚書在巡視後驚歎:以往堵口需三月,耗費百萬,今沈閣老一月可成,耗費不及半數,真乃神人也!

三、江南旱澇:化危為機

八月,江南旱澇交替的噩耗傳來時,連一向支持新政的天啟帝都有些動搖。

沈愛卿,皇帝在召見時間道,連番天災,莫非真是新政過於激進?

沈驚鴻從容奏對:陛下,臣近日研究曆代災異,發現天啟年間災害頻率實與往年相當。之所以顯得密集,是因為驛道暢通,消息傳得快了。這正是新政成效的體現啊!

他立即提出江南救災三策:

第一,動用糧食平準倉,立即投放五十萬石存糧平抑糧價;

第二,推廣新式龍骨水車,以官府補貼方式快速普及;

第三,借災後重建之機,重新規劃太湖流域水利。

臣請撥內帑銀一百萬兩,在江南推行以工代賑升級版:災民參與水利工程,不僅得口糧工錢,工程完工後還可分得灌溉之利。

這一創新性的提議,立即獲得江南士紳的支持。鬆江府鄉紳聯名上書:沈閣老之策,既解燃眉之急,又謀長遠之利,江南百姓感念天恩!

四、內閣博弈:新政的鞏固

經曆連番天災考驗,沈驚鴻在內閣中的地位不降反升。

在次日的內閣會議上,他提出了災後重建與長遠發展相結合的新思路:

諸位大人,沈驚鴻展開精心繪製的《大明基礎設施規劃圖》,此次天災告訴我們,基礎設施建設刻不容緩。我建議趁災後重建之機,推進三大工程:

第一,修建長江防洪體係,在險要地段修築石堤,建立水位監測製度;

第二,建設官道骨乾網,以堅石漿鋪設主要乾道,形成三日千裡的交通網;


最新小说: 漫畫重啟後,論壇讀者為我哭崩了 年代:穿書八零,軍官老公動心了 在毀滅邊緣開花 夜色拂曉 零域建築師 雪葬紀元 星淵之下:地球的崛起 開局一木筏:大佬的求生日常 山醫逍遙行 漢末三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