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天災考驗與新政轉機_明祚永延,我讓大明上巔峰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明祚永延,我讓大明上巔峰 > 第178章 天災考驗與新政轉機

第178章 天災考驗與新政轉機(2 / 2)

第三,建立糧食儲備體係,在各省修建新式糧倉,豐年儲糧,荒年放賑。

首輔葉向高撫須沉吟:沈閣老所議甚好,然錢糧何來?

沈驚鴻早已成竹在胸:下官有三策:其一,發行建設國債,許商民認購;其二,設立大明發展銀號,吸納民間存銀;其三,開發台灣、遼東之利,以新土之產養中興之業。

更令人驚歎的是,他提出了工程股份製的設想:

重大工程可許商民入股,建成後分享收益。譬如修橋,可設卡收取通行費,按股分紅。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這一創新性的提議立即在內閣引發熱議。雖然保守派官員質疑與民爭利,但在實實在在的效益麵前,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支持沈驚鴻的構想。

五、科技突破:堅石漿的推廣

在連番救災中,速凝灰漿表現出色,沈驚鴻借機在內閣推動成立了堅石漿推廣司。

此物不僅可用於救災,沈驚鴻在向天啟帝演示時說道,更能用於修路、築城、建倉,實乃強國利器。

他親自改進了生產工藝,在京師西山設立官窯,日產堅石漿已達千石。更令人驚喜的是,工部匠作在此基礎上研發出了強化堅石漿,強度更勝一籌。

臣建議,沈驚鴻在內閣會議上提出,在各行省設立堅石漿官窯,就地取材,降低成本。同時製定《堅石漿營造法式》,規範使用標準。

六、財政創新:破局之道

麵對連番救災的財政壓力,沈驚鴻展現出了卓越的理財能力。

他首先改革了稅收製度,推行攤丁入畝,減輕貧民負擔;

其次創設海關總署,擴大海外貿易稅收;

最重要的是推行工程融資製,允許民間資本參與基礎設施建設。

以往修路築橋,全賴國庫,而今可許商民投資,建成後分享收益。沈驚鴻在給天啟帝的奏疏中寫道,如此可解錢財之困,加速工程之進。

這一創新很快見到成效。江南富商集資百萬兩,請求修建蘇州至杭州的蘇杭官道;山西商幫投入五十萬兩,參與黃河堤防加固工程。

七、製度完善:長治久安之基

天啟十一年底,經曆天災考驗的新政更加完善。沈驚鴻借機推動了一係列製度創新:

成立應急賑災司,建立從中央到地方的快速反應機製;

設立工程質量監,製定嚴格的工程標準;

創建災情預警製,在全國設立觀測網絡。

更重要的是,他推動了數據化管理:

各項工程都要有詳細記錄,用工多少、用料幾何、成效如何,都要造冊備案。如此方可總結經驗,優化方案。

八、民心所向:新政的根基

當沈驚鴻以閣臣身份巡視災區時,看到的是煥然一新的景象。

在四川,新式學堂裡書聲琅琅,孩子們在學習《格物啟蒙》;

在河南,新修的堤防巍然屹立,田地裡冬小麥長勢喜人;

在江南,新式水車緩緩轉動,疏浚後的河道舟楫往來。

沈閣老的德政在民間廣為傳頌。許多地方甚至自發修建沈公祠,感念他的再造之恩。

一位老農的話道出了百姓的心聲:往年遭災,官府隻會催糧逼稅。沈閣老來了,不但救災,還帶我們修路築堤,這是實實在在為我們謀福利啊!

九、深謀遠慮:強國之路

回京途中,沈驚鴻對隨行官員說:

經此天災,我更深知基建之重要。我們要建立的,是一個路通、水治、倉實、民安的強大帝國。

在給天啟帝的密奏中,他係統地闡述了強國方略:

陛下,臣觀古今興衰,強國必先強基。請準臣推行十年強基計劃:五年之內,建成貫通南北、連接東西的官道網;十年之內,完成主要江河治理,建成全國糧食儲備體係...

夜幕降臨,內閣值房內燈火通明。沈驚鴻正在審閱各地報送的工程進度。牆上那幅巨大的《大明振興規劃圖》上,一條條紅線正在變成通衢大道,一個個標記正在化為現實工程。

這位最年輕的閣臣,正用自己的智慧和魄力,為這個古老的帝國鋪設一條通往強盛的道路。而這一切,才剛剛開始。

喜歡明祚永延,我讓大明上巔峰請大家收藏:()明祚永延,我讓大明上巔峰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漫畫重啟後,論壇讀者為我哭崩了 年代:穿書八零,軍官老公動心了 在毀滅邊緣開花 夜色拂曉 零域建築師 雪葬紀元 星淵之下:地球的崛起 開局一木筏:大佬的求生日常 山醫逍遙行 漢末三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