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直隸通往九邊的道路上,新式的碎石路麵不斷延伸。沈驚鴻參考後世經驗,建立了嚴格的道路標準: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路基需夯實三尺,路麵需鋪碎石五寸,每十裡設養路班,負責日常維護。
更令人驚歎的是,沈驚鴻開始規劃連接南北的大運河改造工程:
不僅要疏浚河道,還要在關鍵河段修建水閘,實現水位調節。同時沿河修建纖道,方便船隻通行。
工部官員看著規劃圖,忍不住讚歎:若得建成,漕運效率可提升三倍!
五、工業化萌芽:格物致用的實踐
在推進基建的同時,沈驚鴻格外重視工業的發展。他在京師西郊劃出大片土地,設立大明格物產業園。
這裡將集中發展三大產業:沈驚鴻在規劃會議上指出,軍工、紡織、農具。要形成規模效應,降低生產成本。
他特彆重視標準化生產:
所有螺栓、螺母都要統一規格,所有尺子都要校準刻度。我們要建立大明的工業標準體係。
在沈驚鴻的推動下,一係列新式工坊如雨後春筍般出現:
·采用水力驅動的紡織工坊,效率提升十倍
·標準化生產的農具工坊,成本降低五成
·采用新式高爐的煉鐵工坊,產量翻了三番
更令人驚喜的是,在格物院的持續攻關下,第一台實用型蒸汽機終於研製成功。雖然還很笨重,但已經可以用於礦山排水、工坊動力。
這就是未來的方向!沈驚鴻在視察蒸汽機演示時激動地說,我們要儘快改進技術,讓蒸汽機更小、更輕、更高效!
六、醫療保障:普惠眾生的仁政
沈驚鴻深知,沒有健康的國民,就不可能有強大的國家。在蘇卿卿的協助下,他開始推行醫療改革。
首先,在各地設立官醫局,為貧民提供免費診療。蘇卿卿親自編寫《常見病診治手冊》,培訓大批醫官。
要建立三級醫療體係,沈驚鴻在太醫院會議上提出,村級設衛生員,鄉級設醫館,府級設醫院。重病可逐級轉診。
同時,他開始推行公共衛生製度:
·要求各地修建公共廁所
·推行飲用水煮沸製度
·建立疫情報告機製
·推廣牛痘接種預防天花
太醫院院使開始時頗多抵觸,但在親眼看到新式醫療挽救無數生命後,終於心悅誠服:沈大人此舉,實乃萬家生佛!
七、初見成效與深層挑戰
天啟十年底,新政開始顯現成效。
直隸、山東等地,獲得田地的農民生產積極性空前高漲,糧食產量增加三成。新修的道路上,商隊往來不絕,貨物其流。實學學堂培養的第一批學子,已經開始在各自崗位上發揮作用。
然而,挑戰也隨之而來。
一些地方豪強聯合朝中官員,開始抵製新政。他們散布謠言,說新政是與民爭利,說實學是奇技淫巧。
更嚴重的是,由於大規模基建,國庫開始出現壓力。雖然發行了國債,但認購情況不如預期。
雪上加霜的是,北方出現旱情,一些地方開始有流民出現。
八、調整與深化
麵對困難,沈驚鴻沒有退縮,而是及時調整策略。
他首先推行以工代賑,組織流民參與水利工程建設,既解決了民生問題,又推進了工程進度。
針對財政壓力,他開發了新的財源:
·開發台灣的樟腦、硫磺資源
·擴大對南洋的貿易
·對奢侈品開征特彆稅
為了爭取更多支持,他設立了新政成效展示館,邀請官員、士紳參觀,用實實在在的數據說話。
最重要的是,他獲得了天啟皇帝的堅定支持。朱由校甚至從內帑中撥出二百萬兩白銀,專門用於新政推行。
驚鴻,皇帝在一次私下召見時說,朕知道你在做正確的事。不要被流言蜚語所動,朕永遠支持你。
九、邁向未來
天啟十一年春,當沈驚鴻再次巡視直隸農村時,看到的是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新修的水渠中清水流淌,田地裡新式農具往來耕作,蒙學堂中傳來朗朗讀書聲。許多農戶家中都供著沈青天的長生牌位。
大人,一位老農激動地告訴他,自從得了田地,家裡終於能吃上飽飯了。小老兒的孫子也在蒙學堂念書,將來說不定也能考個功名!
回京的路上,沈驚鴻對隨行官員說:看到沒有?這就是我們奮鬥的意義。讓每一個大明子民都能有尊嚴地活著,讓這個古老的國度重新煥發生機。
他知道,前路依然漫長,改革依然會遇到阻力。但重要的是,方向已經明確,道路已經開辟。在他的規劃中,再過十年,大明將完成第一次工業革命;再過三十年,大明將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
而這一切,都始於今天踏出的每一步。
夜幕降臨,沈驚鴻的書房再次亮起燈火。在跳躍的燭光下,他開始規劃下一個五年。這個古老的帝國,正在他的手中,悄然開啟一個全新的時代。
喜歡明祚永延,我讓大明上巔峰請大家收藏:()明祚永延,我讓大明上巔峰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