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輪軸流轉_明祚永延,我讓大明上巔峰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25章 輪軸流轉(1 / 1)

萬曆二十七年穀雨剛過,軍器監後院的泥地上還留著未乾的雨痕。沈驚鴻蹲在新搭的木棚下,看著工匠們將模鍛好的槍管坯料碼成整齊的長排,鼻尖縈繞著熟鐵冷卻後的腥氣。

“李匠頭,這坯料的壁厚還是不均。”他撿起一根槍管,對著天光打量,管壁一側隱約能看到模鍛時留下的凹陷,“這樣鏜孔時容易偏,得再調整凹模的弧度。”

李匠頭蹲下來,用卡尺量了量凹陷處,眉頭擰成個疙瘩:“沈少爺,凹模用的是太行山青石,打了五十支就磨得差不多了,換一塊又得耽誤兩天工。”

沈驚鴻望著堆在牆角的廢石料,忽然想起前幾日在《天工開物》裡看到的“泥範鑄造”記載。他起身往材料房跑,回來時手裡捧著塊青灰色的膠泥:“試試這個!”

“膠泥?”李匠頭接過泥塊,捏了捏,“這玩意兒軟乎乎的,能當模具?”

“得混上麻絲和炭灰。”沈驚鴻叫人取來麻線和燒過的煤渣,親手將三者揉在一起,“捶打百遍,陰乾七日,硬度不輸青石,還能反複修補。”他想起後世的砂型鑄造,雖工藝不同,原理卻相通,“最重要的是,能一次做出十個凹模,輪換著用!”

李匠頭半信半疑地按他說的調泥,沈驚鴻則蹲在地上畫起了木架圖紙。他要做的不是單個吊錘,而是三排並列的工作台——第一排工匠負責將鐵坯燒紅,用長鉗夾進膠泥凹模;第二排拉動吊錘衝壓成型;第三排立刻將熱坯浸入冷水淬火。

“這叫‘流水作’。”他指著圖紙上的箭頭,“每個人隻做一件事,熟了就快。”

徐光啟恰好撞見這幕,撚著胡須笑道:“你這法子,倒像江南織坊裡的提花工序,各司其職,環環相扣。”

“先生說的是!”沈驚鴻眼睛一亮,“織坊一天能出百匹布,咱們的槍管也該這樣!”他忽然想起什麼,拉著徐光啟往庫房走,“還有個要緊事,得請先生幫忙。”

庫房裡堆著幾捆剛送來的鐵料,沈驚鴻拿起一塊敲了敲,聲音發悶:“這鐵裡雜質太多,模鍛時總出沙眼。學生聽說,福建的高爐能煉出‘蘇鋼’,質地更純,能不能請工部調些來?”

徐光啟沉吟片刻:“蘇鋼要用上好的生鐵和熟鐵合煉,價格是普通鐵料的三倍。趙尚書那邊怕是……”

“學生算過賬!”沈驚鴻翻出賬冊,“蘇鋼做的槍管,報廢率從三成降到一成,算下來反而省料。而且淬火後不易變形,能多打五十發子彈!”

正說著,太子朱常洛帶著內侍踏進門來,靴底沾著的泥點落在青磚上。“孤在廊下都聽見了,”他拿起那塊蘇鋼,掂量著,“驚鴻要的蘇鋼,孤讓人從內帑撥。但這‘流水作’,三日之內必須見成效——遼東急報,女真又在邊境集結了。”

沈驚鴻心口一緊,猛地跪下:“學生保證,三日後日產槍管五十支!”

接下來的三天,軍器監像個上了發條的鐘。沈驚鴻帶著工匠們豎起三排木架,膠泥凹模在陰涼處晾著,吊錘的麻繩被磨得鋥亮。蘇卿卿領著幾個小吏在旁記錄:第一排燒坯用了多少柴,第二排衝壓用了多少時,第三排淬火耗了多少水,每個環節都掐著時辰算。

“燒坯的火太旺了!”第二天午後,沈驚鴻發現槍管出現裂紋,抓起塊紅熱的鐵坯就往水裡扔,“嗤”的一聲白霧騰起,他指著冷卻後的紋路,“鐵性脆,火溫過高就裂,得用溫火慢燒,時辰控製在兩刻鐘!”

李匠頭急得直擦汗:“可慢了就趕不上衝壓的節奏……”

“那就加兩座熔爐!”沈驚鴻立刻讓人拆了旁邊的工具棚,“保證鐵坯供得上!”

到了第三天傍晚,最後一縷陽光掠過木架時,計數的小吏報出了數字:“沈少爺,今日出了五十三支槍管!個個都能用!”

沈驚鴻癱坐在泥地上,看著工匠們將槍管碼成小山,忽然笑出聲。這些槍管還沒鏜孔、沒裝扳機,卻比任何珍寶都讓他心安——它們不是冰冷的鐵器,是能擋在遼東雪原上的盾。

太子驗過槍管,當即下旨:軍器監擴招工匠,再增五排“流水作”,務必在五月前造出三千支燧發銃。旨意傳到工部,趙世卿雖不情願,卻也隻能調撥木料和鐵料,隻是在奏折裡暗諷“少年弄權,靡費錢糧”。

沈驚鴻沒空理會朝堂紛爭。他正忙著解決新問題:鏜孔的工匠手藝參差不齊,有的槍管內徑差了半厘,裝上火藥就炸膛。

“得做個標準量具。”他讓銀匠打了個黃銅圓筒,內徑恰好是銃口的尺寸,“每個鏜好的槍管都得能套進這圓筒,差一絲都不行。”他又畫了個帶刻度的木尺,“槍管長度必須是三尺二寸,多一分少一分都要返工。”

蘇卿卿看著他在木尺上刻線,忽然道:“鏜孔時,工匠總憑手感定深淺,不如做個‘止推器’?”她撿起根竹片,比劃著,“在鏜杆上套個木環,到了尺寸就卡住,再也進不去。”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沈驚鴻拍著大腿站起來:“對!就像木匠刨木頭用的卡子!”他立刻找來硬木,讓木匠照著做了十幾個,果然鏜孔的誤差小了大半。

五月初的朝會上,徐光啟捧著第一批組裝好的燧發銃,奏請太子派軍匠赴遼東傳授使用之法。趙世卿卻突然發難:“三千支銃,用了五千斤蘇鋼,耗費軍餉兩萬兩,可這滑膛銃終究是滑膛銃,能比得過女真的弓馬?”

沈驚鴻站在殿下,忽然開口:“趙大人,弓馬再好,一箭隻能射一人;燧發銃雖準頭有限,卻能十支齊發,百步之內人馬俱碎。”他頓了頓,聲音朗朗,“更重要的是,這‘流水作’能日夜不停,女真能一日造十張弓,咱們卻能一日造百支銃!”

殿內鴉雀無聲。朱常洛看著階下那個身形尚顯單薄的少年,忽然想起他初見時,還在為鑽槍管的廢鐵心疼。不過半年光景,竟已能站在朝堂上,用鐵與火的道理反駁尚書。

“準奏。”太子的聲音帶著笑意,“徐大人,你親自帶著軍匠去遼東,告訴將士們,這銃不是死物,是他們手裡的底氣。”

送徐光啟出城那天,沈驚鴻往他行囊裡塞了本小冊子,上麵記著槍管保養的法子:“雨天用完要擦乾,銃口得用布塞住防泥沙,每月要拆開扳機上油……”

徐光啟笑著收下:“你這心思,比軍器監的老匠頭還細。”他忽然壓低聲音,“南京那邊傳來消息,畢懋康看到了你改良的燧發銃圖紙,說要親自來京與你論藝。”

沈驚鴻心裡一動。那個在圖紙上寫下“自生火銃”的先驅,終於要來了。

回到軍器監,流水線上的叮當聲此起彼伏。第一排的熔爐燒得正旺,紅熱的鐵坯映著工匠們黝黑的臉龐;第二排的吊錘起落有序,“咚咚”聲像在敲打著時間的鼓點;第三排的水桶裡,淬火的槍管發出“滋滋”的輕響,泛起一層細密的藍霜。

沈驚鴻走到最末的檢驗台,拿起一支鏜好的槍管,對著太陽看。滑膛的內壁雖不及後世膛線精密,卻光滑如鏡,看不到一絲瑕疵。他知道,這還不是儘頭——膠泥凹模能更耐用,淬火的水溫能更精準,流水作的環節能再細分。

晚風從敞開的棚門吹進來,帶著遠處麥田的麥香。沈驚鴻摸了摸腰間的算籌銀簪,忽然覺得,這軍器監的鐵與火,和江南織坊的絲與線,原是一樣的道理——都要靠著無數人的手,無數次的試,才能織出守護家國的網。

他轉身往工匠們走去,手裡拿著新畫的圖紙。上麵畫著個更精巧的扳機,用的是南方產的硬木,能減少三成的磨損。明天,又將是流水不停、輪軸轉動的一天。

喜歡明祚永延,我讓大明上巔峰請大家收藏:()明祚永延,我讓大明上巔峰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漫畫重啟後,論壇讀者為我哭崩了 年代:穿書八零,軍官老公動心了 在毀滅邊緣開花 夜色拂曉 零域建築師 雪葬紀元 星淵之下:地球的崛起 開局一木筏:大佬的求生日常 山醫逍遙行 漢末三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