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暗流湧動雙線行_明祚永延,我讓大明上巔峰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58章 暗流湧動雙線行(1 / 1)

萬曆三十一年的夏天,北京城悶熱難當。翰林院古槐上的知了聲嘶力竭,更添了幾分煩躁。沈驚鴻身著薄紗官服,伏案整理著《萬曆起居注》中關於萬曆二十七年寧夏之役的記載。汗水浸濕了額發,但他心神卻沉浸在對當年戰事後勤調度的分析中,試圖從中提煉出可供借鑒的經驗教訓。

“沈年兄,”同科的庶吉士李文博湊了過來,壓低聲音,“聽聞遼東李總兵李如鬆)又上了請餉疏,言說建州女真雖表麵恭順,實則秣馬厲兵,吞並海西諸部步伐未停,邊患恐在旦夕之間啊。”

沈驚鴻手中毛筆一頓,抬起頭。李文博是北直隸人,其父在戶部任職,消息向來靈通。他不動聲色地問:“李年兄可知朝廷是何議論?”

李文博左右看了看,聲音更低了:“還能如何?戶部喊窮,兵部催餉,閣老們也是左右為難。聽說,又有禦史風聞‘蕩寇銃’耗資不菲,上書質疑,言有此靡費,不如多練精騎,或可直搗黃龍。”

沈驚鴻心中冷笑,又是這套陳詞濫調。精騎?若無火器壓製女真日益精銳的弓馬,大明騎兵在野戰中早已不占優勢。但他麵上依舊平靜:“雷霆、蕩寇二銃,乃太子殿下欽定,孫樞輔孫承宗已升任兵部尚書)力主,其效已在演練中驗證。些許非議,動搖不了大局。”

話雖如此,沈驚鴻心中卻是一沉。他知道,這些言論背後,是朝中部分官員對太子一係勢力擴張的警惕,也是傳統軍事思想對新技術、新戰法的本能排斥。自己身處翰林院,雖能接觸到核心信息,但畢竟人微言輕,直接參與軍事決策更是無從談起。

散衙回府,沈驚鴻將此事告知了蘇卿卿。蘇卿卿蹙眉道:“樹欲靜而風不止。夫君如今身在清流,那些攻訐雖傷不了根本,卻也煩人。況且,遼東局勢若真如李總兵所言,恐怕……留給我們的時間不多了。”

沈驚鴻默然點頭。他走到書房一角,打開一個上了鎖的檀木匣子,裡麵是他封存已久的金屬定裝彈核心資料和試驗樣品。他拿起一枚粗糙的、結合了熟鐵藥筒和黃銅底火帽的試驗彈,冰涼的觸感讓他精神一振。

“技術儲備必須加速了。”沈驚鴻沉聲道,“不能等到刀架到脖子上再臨時抱佛腳。卿卿,明日你以我的名義,去一趟製造局,將我標注的這幾份關於水力鍛錘改進和微型衝壓的構想圖紙,交給張匠頭。讓他們在不引人注目的前提下,優先試驗,所需銀錢,依舊從我們的‘私房’研發款中支出。”他所謂的“私房”,主要是太子以往的賞賜和他自己部分俸祿的積攢,以及製造局自身的一些合法結餘。

“好。”蘇卿卿接過圖紙,沒有多問。她深知此事機密,也明白丈夫肩頭的壓力。

與此同時,沈驚鴻也開始在翰林院中,有意識地引導話題。在探討曆代邊患時,他會著重分析漢唐之所以能壓製遊牧民族,不僅在於良將精兵,更在於強大的國力和領先的軍事技術,如強弩、陌刀、以及成熟的馬政。在議論財政時,他會巧妙地將話題引向如何通過技術革新,降低軍備成本,提升軍隊效能,實現“強兵而省餉”。

他的言論,因其進士身份和翰林院的平台,開始產生一些微妙的影響。一些較為務實的年輕官員,開始接受並思考他的觀點。當然,也引來了守舊派更隱晦的反感。

這日,翰林院掌院學士,一位年高德劭、思想卻略顯保守的老臣,在翻閱沈驚鴻參與編纂的起居注稿時,看到其中一段關於“匠作改良火器,乃固邊之要務”的按語,眉頭微蹙,將沈驚鴻喚至值房。

“沈編修,”老學士語氣平和,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起居注,貴在實錄,秉筆直書即可。些許個人見解,尤其是涉及……工巧之技,不必贅言,以免有失史筆莊重。”

沈驚鴻心中明了,這是委婉的批評和提醒。他躬身應道:“學生謹記學士教誨。隻是學生以為,火器之利,關乎國朝安危,實錄之中,略陳其要,或可備後人參詳。”

老學士看了他一眼,未再多言,隻是揮了揮手讓他退下。但這次談話,無疑是一個信號,提醒沈驚鴻在翰林院中,仍需更加謹言慎行。

時間就在這種明麵的學術鑽研與暗地裡的技術推進、以及微妙的人際周旋中,進入了萬曆三十二年。沈驚鴻在翰林院的資曆漸深,參與的事務也更多。而遼東傳來的消息,也越發不容樂觀。努爾哈赤之子皇太極等人,整合內部的力量越來越強,對大明邊境的試探性攻擊頻率和規模都在上升。朝中主戰的呼聲再次高漲,但具體如何戰,派誰戰,錢糧從何而來,依舊爭論不休。

沈驚鴻知道,風暴正在積聚。他必須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做更多的準備。一方麵,他通過徐光啟和孫承宗的關係,更加關注遼東的軍情奏報,分析建州女真的戰術特點。另一方麵,他加緊了與製造局的秘密聯係。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在蘇卿卿的巧妙安排下,張匠頭偶爾會扮作送菜或修繕房屋的匠人進入沈府,向沈驚鴻彙報預研進展。

“小公子,”張匠頭壓低聲音,臉上帶著興奮與疲憊交織的神色,“按您給的新圖紙,那水力帶動的衝壓架子,總算是有點模樣了!雖然力道還控製不好,廢品率高,但確實能把這薄銅片衝成個大概的盂狀!還有您說的那個‘底火擊砧’一體化的底托,用新淬火的鋼料,也能勉強做出來,就是精度……”

“很好!”沈驚鴻眼中閃過亮光,“不必追求完美,繼續試驗,積累經驗,優化工藝。記住,安全第一,保密為重!”

送走張匠頭,沈驚鴻站在書房的窗前,望著暮色沉沉的天空。他仿佛能聽到,遠在千裡之外的山海關外,寒風卷著雪花,掠過荒原,也仿佛能感受到,這紫禁城內的波譎雲詭,以及那隱藏在翰林院清雅外表下的暗流湧動。

他攤開紙筆,開始起草一份奏疏的草稿。這份奏疏,他準備以翰林院編修的身份上呈,內容並非直接談論火器,而是以“考據曆代兵製得失”為名,著重分析宋明以來,麵對北方強敵時,單純依靠步兵方陣或騎兵突擊的局限性,並隱晦地提出“器利與兵精並重,方為製勝之道”的觀點。他要用一種更符合翰林官身份、更易於被朝堂接受的方式,為即將到來的風暴,鋪墊輿論,爭取空間。

前路艱險,但他已不再是孤身一人,也不再是那個隻能依靠“奇技”引人注目的少年。進士的身份,翰林院的平台,家庭的支持,以及那在隱秘角落不斷積累的技術火花,都成為了他手中新的籌碼。他深吸一口氣,落筆如刀,在這沉寂的黃昏裡,為自己,也為這個帝國,勾勒著應對危機的策略。雙線並進,明暗交織,他正以一種超越年齡的成熟與堅韌,一步步走向曆史舞台的中央。

喜歡明祚永延,我讓大明上巔峰請大家收藏:()明祚永延,我讓大明上巔峰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漫畫重啟後,論壇讀者為我哭崩了 年代:穿書八零,軍官老公動心了 在毀滅邊緣開花 夜色拂曉 零域建築師 雪葬紀元 星淵之下:地球的崛起 開局一木筏:大佬的求生日常 山醫逍遙行 漢末三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