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三十四年的冬天,北京城迎來了第一場大雪。皚皚白雪覆蓋了紫禁城的金瓦紅牆,卻掩蓋不住朝堂上日益激烈的暗流湧動。
正如沈驚鴻所料,反對新政的勢力開始多路並進。都察院接連收到彈劾他的奏疏...更有人翻出他當年在製造局奇技淫巧的舊事,暗示他不務正業。
...
散朝後,沈驚鴻回到府中,將與太子的商議結果告知蘇卿卿。蘇卿卿輕聲道:夫君,既然那些人可以在暗處散播謠言,我們何不也將新政的成果廣為宣傳?讓天下人都知道新政的好處。
沈驚鴻歎道:我亦有此意,隻是官方邸報內容刻板,傳播不廣,難入尋常百姓家。
蘇卿卿微微一笑,從書架上取下一份印刷頗為粗糙的小報:夫君可還記得此物?
沈驚鴻接過一看,正是如今在京城民間私下流傳的《京報》。這並非官方邸報,而是由民間報房根據透露出來的朝堂消息、官員奏疏摘編印刷,在市井間售賣傳閱。雖然內容良莠不齊,時有訛傳,但因其消息及時、文字淺白,在士紳商民中頗有市場。
卿卿的意思是...利用《京報》?沈驚鴻立刻領會。
正是。蘇卿卿點頭,官方有官方的渠道,民間也當有民間的聲量。既然反對者能在《京報》上散布流言,我們為何不能借此澄清事實,宣揚新政利國利民之處?妾身可以協助整理月港關稅數據、礦稅廢除後各地民生改善的實例,以淺白文字寫成報道,通過相熟的報房刊發。
沈驚鴻沉思片刻,眼中閃過睿智的光芒:此計大妙!不過,我們不僅要澄清辟謠,更要主動引導輿論。可將開海政策帶來的商機、海關稅收的用途——如補充遼東軍餉、減免受災地區稅賦等——詳細說明,讓百姓明白新政與他們切身相關。甚至...可以介紹海外風物、貿易知識,激發更多人參與海貿的興趣。
他越說越覺得此計可行:我明日便去拜訪徐師,他門生故舊眾多,其中亦有與報房相善者。通過他們,當可確保消息準確、傳播迅速。
...
數日後,最新一期的《京報》在京城引起了轟動。頭版赫然刊登著《月港開海半年記,關稅盈收六十萬》的詳實報道,不僅列出了清晰的稅收賬目,還生動描述了商船往來、市集繁榮的景象。另一篇《礦稅既除,民生複蘇》則通過幾個具體事例,講述了東南各地百姓在免除礦稅後的生活改善。
更引人注目的是,附頁還開始連載《海國圖誌》,以淺顯文字介紹東西洋各國的風土人情和物產,以及海貿的基本知識。這些內容新穎有趣,立刻成為了市井茶肆的熱門談資。
原來這海關收了稅,是用來給遼東將士發餉銀的!
聽說在月港,一個懂番語的通事,月錢能到十兩銀子!
這南洋竟有如此多的奇珍異寶...
輿論開始悄然轉向。當百姓了解到新政帶來的實實在在好處後,那些空泛的與民爭利指責就顯得蒼白無力了。
然而,反對者自然不會坐視。很快,新一期的《京報》上也出現了反駁文章,指責海關稅吏苛刻、新式火器耗費過巨等等。
一場沒有硝煙的輿論戰,就在這方寸紙墨間展開了。
這日沈驚鴻在翰林院坐堂時,殿外傳來通報,說是沈府派人來請沈驚鴻回府,有要事相商。
沈驚鴻回到府中,才發現是蘇卿卿有意叫他回來。她拿著一份剛剛整理完畢的文書,神色間帶著幾分憂慮。
夫君請看,蘇卿卿將文書遞給他,這是妾身近日整理的各地民生改善實錄。自從礦稅使撤回後,確實有很多地方百姓得以喘息。但是...
她指著其中幾頁:這幾處地方,雖然明麵上取消了礦稅,但地方官卻巧立名目,增加了其他苛捐雜稅,百姓負擔反而更重了。
沈驚鴻仔細閱讀,越看臉色越沉。文書詳細記錄了山東、湖廣等地的實際情況,有些地方官打著彌補稅收缺口的旗號,變相增加了農稅、丁稅,甚至恢複了前朝已經廢除的一些雜稅。
新政到了地方,竟然被扭曲成這樣!沈驚鴻憤怒地拍案而起,這些人陽奉陰違,簡直可惡!
蘇卿卿輕聲道:妾身以為,這恐怕不隻是地方官的問題。若是朝中無人撐腰,他們豈敢如此明目張膽?
沈驚鴻冷靜下來,沉思良久。他意識到,推行新政遠比製定新政要困難得多。朝堂上的反對勢力可以明著彈劾,而地方上的既得利益集團則可以用各種手段暗中破壞。
卿卿,這份實錄非常重要。沈驚鴻鄭重地說,我要以此為依據,上書請求加強對地方新政執行的監督。不僅要開海增收,更要確保百姓真正得到實惠!
夜幕降臨,沈府書房再次燈火通明。沈驚鴻在起草新的奏疏,不僅要回應朝中的彈劾,更要推動建立對新政執行的監督機製。蘇卿卿在一旁協助整理資料,時不時提出建議。
夫君,蘇卿卿忽然想到什麼,既然那些人可以在暗處散播謠言,我們何不也將新政的成果廣為宣傳?妾身可以協助整理這些利民實事,通過《京報》刊發,讓天下人都知道新政的好處。
沈驚鴻眼前一亮:好主意!我們要讓事實說話,讓百姓來評判新政的得失!
窗外雪越下越大,書房內的燈火卻格外明亮。在這個寒冷的冬夜,沈驚鴻更加堅定了推行新政的決心。他知道,前方的路還很長,挑戰還會更多,但隻要利國利民,他就一定要走下去。
而他也清楚地意識到,自己不再隻是一個提出設想的建言者,而是真正站在了改革第一線的踐行者。這份沉甸甸的責任,讓這個十六歲的少年更加成熟,也更加堅定。新政的征途上,他已然成為不可或缺的砥柱中流。
喜歡明祚永延,我讓大明上巔峰請大家收藏:()明祚永延,我讓大明上巔峰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