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新政破冰與倉廩初實_明祚永延,我讓大明上巔峰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明祚永延,我讓大明上巔峰 > 第124章 新政破冰與倉廩初實

第124章 新政破冰與倉廩初實(1 / 1)

沈驚鴻關於設立“勤政養廉津貼”的條陳草案,通過秘密渠道送至京城恩師徐光啟手中後,並未如他預想般立刻引發朝堂軒然大波,反而在實乾派官員內部以及部分有識之士中,引起了深層次的共鳴與積極反響。

徐光啟仔細研讀後,拍案叫絕,立即召集了李之藻、以及部分在戶部、吏部任職且理念相近的官員進行小範圍討論。這些官員大多親身經曆過基層政務,深知低俸祿帶來的種種弊病,也苦於魏忠賢借“肅貪”之名行黨同伐異之實,正渴望能找到一條正本清源、激勵實乾的出路。沈驚鴻這份條陳,無疑切中了要害。

“驚鴻此議,真乃洞見症結之論!”徐光啟撚須感歎,“俸薄不足以養廉,此確為積弊之源。以往隻知空談道德,或一味嚴刑峻法,卻忽視了官吏亦需生存、亦需辦公之實際。此‘養廉銀’之策,將津貼與實績考核掛鉤,正可引導官員心思用於政務,而非鑽營貪墨。”

李之藻也補充道:“尤其這資金來源之設想,不全賴國庫,取之於公,用之於公,更易推行。與考成法結合,更是妙筆,使賢能者得其實惠,庸碌者無所遁形。”

很快,在徐光啟等人的暗中推動和解釋下,這份條陳的核心思想開始在更大範圍的實乾派官員中流傳。許多中下層官員,尤其是那些在地方任職、深知民間疾苦且自身也飽受低俸困擾的官員,聞之無不感到振奮。他們看到了希望,一種既能改善自身處境,又能理直氣壯為民做事的希望。儘管仍有少數極端保守者私下非議,認為此乃“變亂祖製”,但在實乾派占據輿論優勢且切中實際需求的情況下,這些反對聲音並未形成氣候。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就連魏忠賢一黨,在探知此議後,也並未立刻激烈反對。魏忠賢及其核心謀士並非蠢人,他們意識到,若此策推行,他們亦可通過控製考核與發放環節,將其變為拉攏、控製官員的新手段。隻要操作得當,這“養廉銀”未嘗不能成為閹黨鞏固權力的又一塊基石。因此,他們選擇了暫時觀望,甚至暗中盤算如何在此策中占據有利位置。

於是,在經過一番緊張的內部溝通和細節完善後,由徐光啟領銜,聯合多位部院大臣,正式將《試設勤政養廉津貼疏》上呈天啟皇帝。奏疏中詳細闡述了低俸之弊、養廉之要,以及具體的資金來源、發放標準、考核掛鉤等方案,並懇請陛下聖裁,擇地試行。

天啟帝朱由校覽奏後,沉吟良久。他雖年輕,但在沈驚鴻影響下,對務實能解決問題的方案接受度很高。他召來徐光啟等人詳細詢問,尤其關心財政來源和如何防止其成為新的濫發。在得到相對滿意的答複後,加之他也隱約感到官員貪腐問題確需治本之策,最終朱筆批紅:“準奏。著於南直隸蘇州、鬆江二府,及北直隸永平府臨近山海關,屬沈驚鴻影響範圍),先行試點。吏部、戶部會同辦理,詳定章程,務求實效,隨時奏報。”

試點得以批準!消息傳出,實乾派官員歡欣鼓舞,尤其是被選為試點地區的官員,更是摩拳擦掌,期待這項新政能帶來改變。一場旨在從製度層麵緩解吏治貪腐的變革,終於邁出了艱難而關鍵的第一步。

幾乎就在“養廉銀”試點啟動的同時,另一項由沈驚鴻奠基、徐光啟持續推進的宏大工程,也開始顯現出其巨大的潛力——那便是格物學院農學係引種和推廣的高產作物。

早在沈驚鴻執掌格物學堂及後續格物院時期,他便利用自己的知識,明確指出泰西傳來的玉米、馬鈴薯土豆)、番薯甘薯)、番茄等作物,具有耐旱、耐瘠薄、適應性強、產量遠高於傳統粟麥的特點,尤其適合在山地、坡地等貧瘠土地上種植,是應對饑荒、活民無數的利器。他親自指導農學係的師生,在京郊皇莊及各地試驗田,進行係統的選育、馴化和栽培技術研究。

經過數年的不懈努力,適合大明南北不同氣候土壤的優良品種被逐步篩選出來,配套的栽培技術也日趨成熟。

·番薯:在北方旱地、沙地表現優異,塊根產量驚人,且全身是寶,葉可食,藤可飼畜。

·玉米:在中原及山地廣泛適應,產量穩定,秸稈亦是良好飼料。

·馬鈴薯:在北方涼爽地區及山區生長良好,營養豐富,儲存期長。

·番茄:雖初期多作觀賞及蔬果,但其營養價值和高產特性也逐漸被認識。

徐光啟親自撰寫了《泰西農書補遺》,詳細介紹了這些作物的習性、栽培法和食用法,刊行天下。格物院農學係的師生和結業的農技人才,被派往各地,指導農民種植。尤其是在山東、河南、陝西等常受旱蝗之災的省份,地方官員在見識到這些作物的驚人抗逆性和產量後,推廣力度大增。

天啟三年夏秋,當“養廉銀”試點在蘇鬆、永平小心翼翼展開時,從各地傳來的農情奏報卻充滿了罕見的喜悅。山東布政使司奏報:“……今歲魯西多地試種番薯、玉米,雖逢微旱,然收成數倍於黍稷,民皆欣喜,呼為‘活命糧’……”陝西巡撫也上報:“……陝北山地廣植馬鈴薯,往歲逢災便饑饉,今歲雖雨澤稍遲,然薯塊累累,民心大定……”

這些高產作物的推廣,雖然尚未完全普及,但其帶來的積極影響已經開始顯現。它們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部分地區抵禦天災的能力,緩解了糧食壓力,也為潛在的流民問題提供了一道緩衝帶。更重要的是,它們實實在在地證明了“格物致用”在關係國計民生的最根本領域——農業上,所能發揮的巨大作用。

消息傳至山海關,沈驚鴻聞之,心中充滿了難以言喻的成就感。一邊是關乎吏治清明的“養廉銀”破冰試行,一邊是關乎天下溫飽的高產作物初見成效。這兩者,一治標吏治),一本農業),皆是他傾注心血所致。他仿佛看到,自己播下的種子,正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頑強地生根、發芽,儘管前路仍有風雨,但希望之光已愈發清晰。他站在關牆之上,北望遼東,心中豪情與責任感更盛。內修政理,外禦強虜,富國強兵之路,雖遠必達!

喜歡明祚永延,我讓大明上巔峰請大家收藏:()明祚永延,我讓大明上巔峰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漫畫重啟後,論壇讀者為我哭崩了 年代:穿書八零,軍官老公動心了 在毀滅邊緣開花 夜色拂曉 零域建築師 雪葬紀元 星淵之下:地球的崛起 開局一木筏:大佬的求生日常 山醫逍遙行 漢末三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