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聖心獨斷與宗室新策_明祚永延,我讓大明上巔峰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明祚永延,我讓大明上巔峰 > 第128章 聖心獨斷與宗室新策

第128章 聖心獨斷與宗室新策(1 / 1)

天啟皇帝朱由校在沈驚鴻那封“呂宋舊聞”密信的觸動下,結合戶部呈報的冰冷數據,對宗室祿米和土地兼並問題的嚴重性有了前所未有的清醒認識。這股認知帶來的危機感,並未隨著“清丈田畝”旨意的下達而消散,反而促使他思考更深層次的解決之道。他意識到,僅僅清查土地、均平賦役,或許能緩解一時之困,但若不能從根本上遏製宗室群體無休止膨脹對財政的吞噬,無異於揚湯止沸。

與此同時,他對魏忠賢及其黨羽的作為也並非全然無知。東廠偵緝四出,借“肅貪”之名行排除異己、斂財自肥之實,彈劾奏章雖多被留中,但風聲總會傳入他的耳中。他需要魏忠賢這柄刀來製衡文官集團、處理一些他不便親自出手的臟活,但他絕不能容忍這柄刀反過來傷及國本,或者變成隻顧啃噬國家血肉的蛀蟲。

一日,天啟帝獨召魏忠賢至乾清宮暖閣。閣內並無他人,隻有君臣二人。朱由校沒有像往常一樣擺弄他的模型,而是目光平靜卻帶著一絲不容置疑的威壓,看著跪伏在地的魏忠賢。

“魏伴伴,”皇帝的聲音不高,卻字字清晰,“近日朝堂紛擾,朕心甚憂。遼東需餉,河工待興,各地宗室祿米亦是一大筆開銷。國庫艱難,你可知曉?”

魏忠賢心頭一緊,連忙道:“奴婢知曉,奴婢日夜思慮,隻為為陛下分憂。”

“分憂?”朱由校輕輕哼了一聲,“朕聽聞,有些人,借著為朕分憂的名頭,手伸得太長,撈得也太多。朕許你提督東廠,是讓你替朕盯著這天下,盯著那些不法的官員,不是讓你去與民爭利,更不是讓你把國庫當成自家的錢袋子!”

這話已是極重的敲打。魏忠賢冷汗涔涔而下,連連叩首:“奴婢不敢!奴婢對陛下忠心耿耿,絕無此心!”

“有沒有此心,你自家清楚。”朱由校語氣放緩,卻更顯深沉,“朕今日與你明言:權,朕可以給你,但財,不是你能肆意染指的。往後,東廠辦案,需有實據,不得羅織構陷。抄沒之財,需如實入庫,朕自有他用。那些能乾實事的官員,如徐光啟、孫承宗,乃至在邊關的沈師傅,他們是為國出力,你需得敬著些,莫要尋釁滋事。至於那些隻會空談、或是貪墨無度的蠢蟲,你儘管放手去查,該罷黜的罷黜,該下獄的下獄,朕絕不姑息!便是宗室之中,若有作奸犯科、魚肉鄉裡者,同樣依法究治,不必顧忌!”

這一番話,既劃清了紅線不能斂財,需保護實乾派),也給予了授權打擊貪官和不法宗室)。魏忠賢心中凜然,知道皇帝這是要收緊韁繩了,連忙表忠心:“奴婢謹遵陛下聖諭!定當恪儘職守,秉公辦事,絕不敢有負聖恩!”

敲打了魏忠賢之後,朱由校開始將主要精力投入到如何解決宗室問題上。他反複咀嚼沈驚鴻信中的話——“今日之藩王,耗的是國家之元氣;而這元氣,本應是留予陛下萬世子孫之基業”,決心不能坐視這個毒瘤繼續膨脹。他結合沈驚鴻信中隱含的“分流”、“激勵”思路,以及自己對機械結構的理解係統需要疏通而非一味堵塞),構思了一套宗室改革方案。

數日後,他再次召見閣臣及禮部、戶部堂官,拋出了一項石破天驚的提議——《厘定宗室祿米及出路疏》草案。

草案的核心內容有二:

其一,“開宗室進取之途,以才效國”。宣布,允許有意願、有能力的宗室子弟,經過考核,進入國子監讀書,或進入格物院、欽天監等專業機構學習。學有所成後,可經正常銓選途徑,出任地方佐貳官、教職、或技術性官職如河工、營造、軍械監等),憑政績升遷。其原有爵位祿米依舊保留,但出任實職後,可按品級領取相應官俸,同時其爵位祿米則酌情減半發放,以示鼓勵自食其力,並為國效力。此舉旨在將部分宗室精英從純粹的消耗者,轉變為國家的建設者。

其二,“定爵位遞減之製,以減國負”。明確規定,除親王、郡王等高等爵位世襲罔替外,其餘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等中低等爵位,實行降等承襲。即,子孫承襲爵位時,需遞降一等。例如,鎮國將軍之子襲輔國將軍,輔國將軍之子襲奉國將軍。如此遞降,直至三代之後,若無特恩,其子孫便不再享有宗室爵位與祿米,等同於平民。同時,嚴格限製宗室妾媵數量,從源頭控製宗室人口的無序增長。

這套方案,可謂極具衝擊力。它沒有直接剝奪現有宗室的利益,而是著眼於未來,通過“開源”允許做官)和“節流”降等承襲)雙管齊下,試圖逐步減輕國家的負擔,並為龐大的宗室群體提供一個疏解的出口。

可以想見,此議一出,如同在滾沸的油鍋中潑入了一瓢冷水,瞬間炸開了鍋!

保守派和宗室利益集團幾乎炸了窩。各地藩王、郡王以及眾多中低層宗室,紛紛上疏,或痛哭流涕,言“祖宗之法不可變”;或危言聳聽,稱此策將“使天潢貴胄淪落民間,有損皇家體麵”;甚至有人暗中串聯,試圖施加壓力。朝中與之關聯密切的官員也紛紛發聲反對。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然而,這一次,天啟帝展現出了前所未有的堅定。他一方麵利用魏忠賢的東廠,嚴密監控宗室動向,對串聯鬨事者進行警告彈壓;另一方麵,則在朝堂上公開支持此議。

他對著反對的群臣,難得地發表了長篇講話:

“朕豈不知祖宗成法?然,時移世易!太祖皇帝若見今日宗室之繁、祿米之巨、國庫之窘,豈會坐視不理?朕此舉,非為苛待宗親,實乃為保全朱明血脈,為萬世子孫計!難道要等到庫無餘財、邊無餉銀、民無生計,大家一起坐困愁城嗎?”

“開進取之途,是予宗室子弟一條報效國家、光耀門楣之路!降等承襲,亦是古已有之之製,非朕首創!難道我朱家子孫,離了祿米,就無能自食其力、建功立業者嗎?!”

皇帝態度如此強硬,加之魏忠賢的東廠在旁虎視眈眈,反對的聲浪雖然巨大,卻未能像以往那樣輕易迫使皇帝收回成命。而楊漣等改革派官員則全力支持,徐光啟等實乾派也認為此策是解決宗室問題的務實一步,紛紛上疏讚同。

經過激烈的爭論和博弈,最終,天啟帝力排眾議,正式下旨,批準了《厘定宗室祿米及出路疏》的核心原則,命禮部、戶部詳細擬定實施細則,擇地先行試點。

消息傳出,天下震動。雖然隻是試點,但這無疑是大明開國二百餘年來,對宗室政策最重大的一次調整。它標誌著帝國開始嘗試掙脫曆史包袱,尋求新生。

遠在山海關的沈驚鴻,得知皇帝不僅領會了他的警示,更拿出了如此具有魄力的改革方案並強力推行,心中感慨萬千。他知道,這僅僅是開始,實施細則的製定、試點的推行,必將麵臨無數的阻力和變數。但堅冰已然打破,航道已經開通。他立刻提筆,一方麵寫信肯定皇帝的決斷,另一方麵則開始思考,如何利用自己在格物院和邊鎮的影響力,為那些願意“進取”的宗室子弟,提供一些切實可行的學習和出路建議,例如推薦他們進入與軍械、工程相關的領域,將這股被迫疏解的力量,引導至對國家有益的方向上來。

內政改革的深水區,已然涉入。前路莫測,但變革的齒輪,一旦開始轉動,便再難停止。

喜歡明祚永延,我讓大明上巔峰請大家收藏:()明祚永延,我讓大明上巔峰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漫畫重啟後,論壇讀者為我哭崩了 年代:穿書八零,軍官老公動心了 在毀滅邊緣開花 夜色拂曉 零域建築師 雪葬紀元 星淵之下:地球的崛起 開局一木筏:大佬的求生日常 山醫逍遙行 漢末三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