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山海關總兵府內,沈驚鴻正在審閱最新製定的《邊關物資管製條例》。條例上用朱筆特彆標注:凡鐵器、銅器、硝石、硫磺等軍資,嚴禁出關,違者以通敵論處。
大人,宣府總兵楊國柱有些猶豫,這禁令是不是太嚴了?連鐵鍋都不讓出關,怕是會引起蒙古各部的不滿。
沈驚鴻放下筆,目光銳利:楊總兵可知道,一口鐵鍋熔了能打造多少箭鏃?建虜缺鐵缺到什麼程度?本官得到密報,他們連陣亡將士的鎧甲都要回收重鑄。這個時候,一顆釘子都不能流出關外!
他站起身,走到牆邊地圖前:傳令各關隘,即日起所有出關貨物必須開箱查驗。鐵器一律扣留,改以陶鍋、砂鍋替代。告訴那些商人,要做生意可以,但隻能賣這些。
三月中,張家口市場貼出告示,宣布實施新規。商人們議論紛紛,一個來自山西的商人壯著膽子問:軍爺,這陶鍋一碰就碎,蒙古人不要啊。
守關把總冷笑一聲:不要?那就彆做飯。總比讓他們把鐵鍋熔了打造成刀劍,回頭來砍我們的腦袋強!
在嚴格的查驗下,邊關查獲了大量企圖走私的鐵器:
·在喜峰口,查獲夾藏在毛皮中的鐵鍋二百口;
·在古北口,發現商隊馬匹蹄鐵特意加厚,明顯是要回收煉鐵;
·在張家口,甚至查獲用空心木料藏匿的鐵釘......
每次查獲走私,沈驚鴻都下令將涉案商人當眾斬首,貨物充公。首級懸掛在關牆上示眾,以儆效尤。
就在北方邊關嚴查之際,江南的浙商卻打起了新的主意。寧波府一間密室內,幾個大商人正在密談。
李兄,北邊查得嚴,但海路還是通的。一個瘦高個子的商人壓低聲音,從寧波出海,繞到遼東,一船生鐵能賺這個數。他伸出五根手指。
被稱為李兄的李繼財沉吟道:風險太大了吧?聽說晉商八大家都被滿門抄斬了。
所以更要走海路!另一個胖子插嘴,陸路被沈驚鴻看得死死的,但海路他管不著。我已經打點好了水師的人,隻要銀子到位,保準平安無事。
李繼財還是有些猶豫:可我聽說,東廠的人最近在江南活動......
東廠?瘦高個不屑地笑了,魏公公最愛銀子,咱們多送些孝敬,還有什麼辦不成的?
這些浙商的動向,很快就被魏忠賢的東廠密探報到了京城。令人意外的是,魏忠賢這次沒有立即動手,而是先請示了沈驚鴻。
沈大人,魏忠賢派來的心腹太監恭敬地說,廠公讓咱家問問,這些浙商該怎麼處置?是直接抓了,還是......
沈驚鴻沉思片刻,眼中閃過一絲冷光:不急。這些人既然想走海路,那就讓他們走。不過......
他低聲對太監吩咐了一番,太監聽後連連點頭:妙計!妙計!沈大人果然高明,廠公一定會照辦。
四月初,一艘滿載生鐵和硝石的商船從寧波出發,表麵上是要前往日本貿易,實際上卻是要繞道遼東。船主李繼財站在船頭,誌得意滿。
東家,船老大有些不安,聽說最近水師查得嚴,要不要再打點一下?
李繼財笑道:放心,魏公公那邊已經打點好了。這船上還有一批給魏公公的,水師不敢查的。
果然,船隊在海上遇到水師巡邏船時,對方隻是簡單看了看文書就放行了。李繼財更加得意,命令全速駛向遼東。
然而,就在船隊即將進入遼東海域時,突然出現十餘艘戰船,將他們團團圍住。令李繼財震驚的是,這些戰船掛的竟然是東廠的旗幟!
奉旨辦案!所有人等不得妄動!一個陰冷的聲音從為首的戰船上傳來。
李繼財強作鎮定:這位公公,我們是正經商人,有路引文書......
路引?為首的太監冷笑一聲,販賣軍資給建虜,這也是正經商人?給我搜!
搜查結果令人震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