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聖裔光環下的汙垢_明祚永延,我讓大明上巔峰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151章 聖裔光環下的汙垢(1 / 1)

清吏司連破大案,先斬貪官,再挫閹黨氣焰,後懲不法宗室,其鋒芒所向,幾乎無堅不摧。朝野內外,無論文武,見其旗號無不凜然。然而,在這看似肅清寰宇的勢頭下,一個更為特殊、更為敏感的目標,逐漸浮出了水麵——那就是世居山東曲阜,被譽為“天下第一家”的衍聖公府。

孔家,作為至聖先師孔子的嫡係後裔,曆經千年王朝更迭而不倒,享有曆朝皇帝敕封的爵位和特權,不僅是文化道統的象征,更在地方上形成了盤根錯節的龐大勢力。其影響力滲透山東官場,名下田產莊園無數,依附的佃戶、仆役、家丁數以萬計,儼然國中之國。以往,莫說地方官,便是朝廷欽差,到了曲阜也要對衍聖公府禮敬三分。

然而,隨著清吏司調查的深入,尤其是在清理山東藩司積弊和追查龍淵穀撫恤銀案後續時,一些線索,如同溪流彙入江河,隱隱指向了這座看似神聖不可侵犯的府邸。

這一日,清吏司衙署內,燭火通明。陳子廷與朱統鑍對坐,麵前攤開的卷宗,並非直接彈劾孔家,而是幾樁看似獨立的案件:兗州府數名書生聯名控告孔府家人強奪他們祖傳的祭田;登萊水師一名因貪墨被查的軍官,在獄中含糊供出曾向孔府在登州的管事“孝敬”,以換取其海貿船隻的便利;更有幾名從曲阜逃出的“欽撥佃戶”世代依附孔府的農奴),冒死向清吏司投狀,泣訴孔府田租苛重、私設刑堂、草菅人命……

這些線索零零散散,卻都隱約勾勒出一個超越法度、恣意妄為的龐然大物的陰影。

朱統鑍眉頭緊鎖,手指輕輕敲著桌麵:“陳大人,此事……牽涉太大。孔府非同一般宗室,乃天下文脈所係,士林清議所望。若無鐵證,貿然觸動,恐引火燒身,清吏司此前所有努力,或將毀於一旦。”即便他是宗室,麵對孔府這尊千年偶像,也感到前所未有的壓力。

陳子廷麵容依舊冷峻,但眼神深處也透著一絲凝重:“朱大人所言極是。孔聖之後,確應禮敬。然,”他話鋒一轉,拿起一份關於“欽撥佃戶”被逼家破人亡的狀紙,“若其門下倚仗聖裔光環,行此等惡霸之舉,玷汙先師清名,敗壞朝廷法度,我等既食君祿,掌刑憲,豈能因虛名而罔顧實惡?清吏司設立之初,陛下便明言,‘無論涉及何人何衙,皆可立案調查’。孔府,亦在大明疆域之內,亦需遵守《大明律》。”

“隻是,取證艱難。”朱統鑍歎道,“曲阜鐵板一塊,地方官唯孔府馬首是瞻,我們的人很難深入。”

“正因其難,才更需謹慎,也更顯必要。”陳子廷沉聲道,“此事,需雙管齊下。明麵上,我以清查山東通省吏治、複核田畝為由,請旨前往山東坐鎮,吸引注意。暗地裡,”他看向朱統鑍,“需勞煩朱大人,借宗室身份,以遊學或拜訪聖裔為名,親赴曲阜。大人身份超然,孔府不至過於防備,或可覓得良機,接觸核心人物,獲取關鍵證據。”

朱統鑍沉吟片刻,眼中閃過一絲決然:“為國除垢,何分明暗?本官義不容辭!”

計議已定,陳子廷立刻上奏,請求巡查山東吏治、清丈田畝此舉亦是為了摸清孔府實際占田情況)。朱由校深知此事重大,在征詢了沈驚鴻的密奏意見沈驚鴻回信僅四字:“實事求是,依法而行”)後,予以批準。

很快,陳子廷率領大批清吏司屬員及戶部、刑部借調官員,浩浩蕩蕩前往山東,駐紮濟南。他雷厲風行,開始審核山東各府縣賬目,提審在押犯官,擺出了一副全麵整頓山東政務的架勢。此舉果然吸引了山東官場和孔府的絕大部分注意力。

而與此同時,朱統鑍則輕車簡從,僅帶數名精乾屬下,以“仰慕聖學,拜謁孔林”的名義,悄然抵達曲阜。衍聖公孔胤植以曆史上同期人物為原型)對其到來,雖保持禮節性的接待,但骨子裡透著疏離與警惕。朱統鑍也不急,每日裡隻是遊覽孔廟孔林,與府中一些不得誌的旁支子弟或清客交談,偶爾向孔胤植請教些經義,絕口不提政務。

然而,在暗地裡,朱統鑍的屬下們卻利用其宗室身份帶來的便利,避開孔府核心勢力的眼線,秘密接觸那些遞送訴狀的苦主,尤其是那幾個逃出的“欽撥佃戶”,詳細記錄他們的血淚控訴,並設法拿到了部分被強占田地的原始地契副本。更有一名機警的屬下,買通了孔府一個不得誌的外院管事,獲取了孔府部分田莊近年來通過非法手段兼並土地、以及利用漕運和登州港口進行牟利的內部賬冊線索。

隨著調查的深入,孔府光環下的陰影越發清晰:除了常見的兼並土地、役使佃戶,他們還利用免稅特權,包攬訴訟,甚至暗中參與沿海走私,其觸角延伸之廣,勢力盤踞之深,令人觸目驚心。

就在朱統鑍逐漸接近核心證據時,他的行動還是引起了孔府的警覺。一天夜裡,其駐地竟遭黑衣人潛入,試圖盜取或銷毀他已收集的部分證據,幸得護衛警覺,雙方發生短暫搏鬥,賊人未能得手,倉皇逃竄。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此事讓朱統鑍意識到,曲阜已非久留之地,必須立刻帶著已掌握的初步證據離開。他當機立斷,第二天便以“京師有要事”為由,向孔胤植辭行。孔胤植似乎毫不知情,依舊客套挽留,但眼神深處卻閃過一絲陰霾。

朱統鑍快馬加鞭,返回濟南與陳子廷彙合。兩人將明暗兩線收集到的證據合並,情況已然明朗。孔府雖未必直接參與每一起具體罪行,但其縱容、包庇甚至指使門下家人、依附勢力橫行不法,已是鐵證如山。其行為嚴重破壞了地方秩序,侵蝕了國家稅基,玷汙了斯文形象。

陳子廷與朱統鑍聯名上奏,將調查所得詳細呈報,附上大量人證物證。奏章中,他們首先肯定了衍聖公府尊崇的地位,但筆鋒隨即直指其現實中的諸多不法,強調“聖裔更應為萬民表率,豈能因私廢公,因利枉法?”最後懇請皇帝聖裁。

這份奏章送入京城,如同在平靜的湖麵投下了一塊巨石!比之前彈劾福王、蜀王引起的震動還要巨大!

朝堂之上,立刻炸開了鍋。以山東籍官員和許多崇尚程朱理學的官員為首,形成了強大的保護勢力,他們痛心疾首,認為清吏司此舉是“褻瀆先聖”、“動搖國本”,紛紛上書為孔府辯護,攻擊陳子廷、朱統鑍“苛酷邀功”,甚至有人暗示這是沈驚鴻在背後推動,意圖“以法家之術取代儒家道統”。

就連一向支持清吏司的朱由校,麵對如此巨大的輿論壓力和涉及文化道統的敏感問題,也陷入了深深的猶豫。他召來魏忠賢、內閣輔臣,甚至罕見地主動谘詢沈驚鴻的意見。

沈驚鴻的回奏依舊簡潔而堅定:“陛下,清吏司所查,乃孔府門下之不法,非孔子之學說。尊聖在於敬其道,而非庇其不肖子孫。依法懲惡,方能彰顯陛下公允,維護聖道真正尊嚴。若枉法徇情,則律法威嚴掃地,朝廷信譽何存?”

與此同時,陳子廷和朱統鑍在山東頂住巨大壓力,拒不撤回奏章,並公開表示,願與任何人對質證據。

就在朝堂爭論不休、皇帝難以決斷之際,朱統鑍做了一件石破天驚的事情——他將在曲阜收集到的部分確鑿證據,尤其是關於孔府縱容家奴逼死佃戶、強占民田致人傾家蕩產的慘案細節,通過可靠的渠道,在士林清議中悄然散播開來。

真相的力量是巨大的。儘管有官員極力遮掩,但這些血淋淋的事實還是在讀書人中間引起了劇烈的思想震動。原來,他們尊崇的聖裔府邸,竟也藏著如此肮臟的汙垢?

輿論開始出現微妙的分化。一些秉持公心的官員和士子開始轉而支持清吏司,要求“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聖裔亦不能例外。

麵對確鑿的證據和開始轉變的輿論,以及沈驚鴻、魏忠賢魏忠賢樂見清流代表的孔府吃癟)從不同角度的支持,朱由校終於做出了艱難的決定。

他下旨,首先重申了對至聖先師的尊崇和對衍聖公地位的肯定。但緊接著,話鋒一轉,指出“然國法如山,不容私廢”。針對清吏司查實的孔府諸多不法行為,皇帝最終裁定:

·衍聖公孔胤植治家不嚴,罰俸三年,責令其閉門讀書,深刻反省。

·孔府必須限期清退所有查有實據的強占田地,賠償苦主損失。

·孔府門下涉及人命、貪墨等罪的家人、管事,一律交由有司依法嚴辦,孔府不得庇護。

·削奪孔府部分超出規製的司法、經濟特權,命地方官加強監管。

這道旨意,如同一聲驚雷,震動了整個大明。它雖然沒有動搖衍聖公的根本地位,但卻第一次讓這個千年世家,真正感受到了國家律法的威嚴。孔府的光環,被撕開了一道無法忽視的裂縫。

清吏司,以其鐵麵無私和精準的證據,再次證明了其存在的價值。它向天下宣告,在大明,沒有任何特權可以完全淩駕於律法之上,即便是“天下第一家”也不例外。沈驚鴻推動設立的這把“刮垢之鏟”,終於觸及到了帝國肌體最深處的頑垢,雖然過程艱難,但終究,邁出了這曆史性的一步。

喜歡明祚永延,我讓大明上巔峰請大家收藏:()明祚永延,我讓大明上巔峰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漫畫重啟後,論壇讀者為我哭崩了 年代:穿書八零,軍官老公動心了 在毀滅邊緣開花 夜色拂曉 零域建築師 雪葬紀元 星淵之下:地球的崛起 開局一木筏:大佬的求生日常 山醫逍遙行 漢末三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