衍聖公府被皇帝下旨申飭並加以懲處的消息,如同一場颶風,席卷了大明的朝野江湖。士林之中,議論紛紛,有拍手稱快者,有心存芥蒂者,亦有惶惶不安者。但無論如何,清吏司的鐵麵與皇帝的決心,已然昭示天下。
曲阜,這座聖城,在短暫的震驚與沉寂後,表麵似乎恢複了往日的莊嚴肅穆,但暗地裡,波濤洶湧。孔胤植閉門“讀書”,孔府上下噤若寒蟬,然而,兩百年來盤根錯節的利益網絡,豈會因一道聖旨而瞬間瓦解?那些與孔府有著千絲萬縷聯係的地方官吏、豪強、乃至部分宗室、致仕官員,都如同驚弓之鳥,唯恐清吏司的下一刀會落到自己頭上,同時也心存僥幸,希冀著風頭過去,一切還能照舊。
廣寧,薊遼巡撫行轅。
沈驚鴻站在巨大的大明輿圖前,目光深邃。他收到了陳子廷與朱統鑍從山東發來的詳細彙報,對孔府一案的前因後果、朝野反應了然於胸。他深知,扳倒一兩個顯赫目標固然能立威,但若不能借此機會深挖根源、鞏固成果、推動製度性變革,那麼所有的努力終將是曇花一現,舊的利益集團會以更隱蔽的方式卷土重來,甚至反撲得更猛烈。
“刮垢之後,須清其源,固其本,防其複。”沈驚鴻喃喃自語。他鋪開信箋,開始給遠在山東的陳子廷和朱統鑍,以及京師的皇帝朱由校,分彆寫下密信。
給陳、朱二人的信中,他提出了明確的“三步”策略構想:
“第一步,宜將剩勇追窮寇,徹底斬斷孔府與地方勾連之利益鏈條。孔府之弊,非止於其自身,更在於其與山東官場、豪強、乃至漕運、鹽政等係統形成的利益共同體。今雖懲其首惡,然其枝蔓猶存。二位當以此案為突破口,順藤摸瓜:
·深查關聯:嚴審已被拿下的孔府涉案管事,迫其供出在府衙、漕司、鹽場等處的勾結對象與利益輸送細節。
·追繳贓款:對查實的通過非法手段獲取的田產、商鋪、銀錢,務必全力追繳,登記造冊,或歸還苦主,或充入國庫,絕不容其隱匿轉移。
·公開公示:將追繳情況、涉案人員處理結果,擇其要者,在山東各府縣張榜公示,以安民心,以儆效尤,亦彰顯朝廷執法之公、決心之堅。此事務求迅捷,可在12月內,形成雷霆之勢,徹底瓦解其在山東的潛在反抗能力。”
“第二步,借勢整飭,將山東吏治納入全國清丈田畝、核查稅賦之大局。山東乃孔府根基所在,亦是漕運咽喉,其吏治清濁關乎國脈。建議:
·派駐專組:奏請陛下,由清吏司、戶部、都察院聯合組成山東吏治與財賦專項督查組,常駐濟南,以陳大人為主官,賦予便宜行事之權。
·全麵清丈:以此為契機,在山東全省推行清丈田畝,重點核查被宗室、勳貴、豪強包括已受懲處的孔府)隱匿、詭寄的田產,重新核定稅基。
·優化征管:同步整頓山東布政使司及下屬各府縣的財政征管體係,革除陋規,嚴查貪墨,確保國之賦稅,涓滴歸公。此乃長期之事,需持之以恒,但開局至關重要。”
“第三步,著眼長遠,推動製定約束特權階層之明確法規。福王、蜀王、孔府之案,皆因權力邊界模糊,監管缺失所致。當借此東風:
·擬定細則:由清吏司牽頭,會同宗人府、禮部、戶部,儘快擬定《宗室行為約束則例》與《地方望族含聖裔、勳貴等)監管章程》,明確其在田產、商業、司法、役使人口等方麵的權力邊界,何可為,何不可為,違者如何懲處,皆需明文規定,昭告天下。
·建立報備:要求宗室及重要望族,將其主要田產、重大商業活動、與地方官員的往來等,定期向清吏司及地方官府報備,接受監督。
·強化審計:對其享有免稅特權的田產、店鋪,建立定期審計製度,防止濫用。此事關乎根本,需詳加斟酌,力求穩妥,可在36個月內完成初稿,奏請陛下裁定。”
這封信,為清吏司在山東乃至全國的下一步行動,勾勒出了一幅清晰的藍圖。
與此同時,發給朱由校的密奏則更為委婉,他以“格物劄記”的形式,將“刮垢、清源、固本、防複”的道理,再次用精密的機械維護理論包裝起來,強調“一次徹底的檢修之後,必須建立定期保養規程,更換易損部件,優化傳動設計,方能確保機器長久高效運轉”,並隱晦地表達了支持陳子廷、朱統鑍按上述思路行事的建議。
朱由校接到沈驚鴻的信件和清吏司的奏報,深感讚同。他立刻下旨,完全采納了沈驚鴻的建議,明令陳子廷、朱統鑍“一應事宜,可依沈卿所陳三策,放手施為”,並授權他們組建跨部門的山東專項督查組,賦予其極大的權力。
聖旨一下,陳子廷與朱統鑍精神大振。他們深知,真正的硬仗,現在才剛剛開始。兩人立刻分工,朱統鑍憑借其宗室身份和之前在曲阜建立的聯係,主要負責第一步的“深挖利益鏈”和“追繳違規資產”,他以雷霆手段,根據已有線索和新獲得的供詞,迅速在山東官場和商界掀起了一場反腐風暴,數名與孔府勾結甚深的知府、知縣、漕運官員及豪商落馬,大量被侵占的資產被追回,公示的白榜貼滿了山東各城的城門,百姓爭相觀看,議論紛紛,多年積鬱為之一舒。
而陳子廷則坐鎮濟南,統籌全局,開始部署第二步的“吏治整飭與財政改革”。他從清吏司和戶部抽調精乾人員,並招募了一批精通算學、為人正直的士子,開始籌備全省範圍的清丈田畝和稅務稽查。他深知,這將觸動更多人的利益,遇到的阻力會比查辦孔府更大,但開弓沒有回頭箭。
一場圍繞山東,實則影響全國格局的深度吏治整頓與經濟改革,在衍聖公府案的餘波中,拉開了更為波瀾壯闊的序幕。而沈驚鴻在遼東,一邊密切關注著關內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一邊加緊整軍備武,他知道,內部的變革越是深入,外部的強敵便越是不會坐視。時代的洪流,正推著每一個人,走向未知的彼岸。
喜歡明祚永延,我讓大明上巔峰請大家收藏:()明祚永延,我讓大明上巔峰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