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事兒你不提我也要提,不然怎麼給你們整活呢?
江振邦心中一動:“好的,但還是那句話,您得跟我放權。”
劉學義微微一頓,問:“你們發改科剛剛提格,很多人都給你這個科室起了個‘小計委’的外號,這還不夠?”
“光是計劃委員會不夠,還要加上一點紀律檢查委員會的職能。”
江振邦開完玩笑,語氣忽然嚴肅起來:“目前,我已經掌握了部分國營廠管理層貪腐受賄和職務犯罪的線索!”
“所以,我建議國資局和紀委成立一個聯合小組,選一兩個問題比較多的廠子,殺一儆百,處理幾個民怨極大的,亮一亮市裡對國企改革工作的嚴肅態度。”
“否則,既得利益者是絕不會死心的,改革工作的阻力會非常大。”
劉學義沉默三秒,問:“你還想打誰?”
“劉叔,我真不是那種暴躁的人,我很有禮貌,很講規矩的。”
“無論如何,你都不許再動手打人了!”
劉學義鄭重的警告了一句,接著說:“具體怎麼辦,你先去找愛軍局長和夏常務商量,拿個具體方案出來。”
“好的!”
“還有,千萬要注意安全。”
“您放心,我們保衛科正在招人,我剛才就在麵試保鏢呢。”
掛掉電話,放下手機,江振邦忽然笑了起來,望向窗外的景色,呢喃自語:
“殺一儆百?都他媽的該殺!”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不摧毀一個舊世界,怎能建造新乾坤呢?!”
……
十一月初,秋意漸濃,還有五六天就是立冬,正式進入冬季,所以氣溫已有寒意。
但興科廠卻是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興科廠從銀行貸的八百萬貸款,以及市財政的三百萬撥款先後到位。
除了包地擴建廠房之外,江振邦拍板,再次為全廠職工一次性補發了三個月的拖欠工資,並鄭重承諾;
截止今年春節前,將剩下拖欠的九個月工資全部補齊。
這下整個廠子都沸騰了,工人們的臉上真正露出了久違的、發自內心的笑容,工作的勁頭也更足了,此前選擇去外地打工或返家務農的職工,也都回了廠子工作。
與此同時,衛星鍋和信號增強器兩條新生產線已經量產了一周,訂單如同雪片般飛來,出現了排隊等貨的盛況。
從八月末到到十一月中旬,自江振邦擔任廠長後,興科廠的總營收已經達到了兩千五百萬。
在如此耀眼的業績麵前,江振邦的威望再次達到一個新高度。
他趁熱打鐵,先是召開職工大會,由陳玉彬書記提議,將他這個廠長的聘任期延長一年。
此決議全票通過,報送國資局和市委市政府審批,次日便也獲得同意。
接著,江振邦又召開廠委會擴大會議,正式拋出了他醞釀已久的興科廠公司改製方案。
“各位同誌們,興科廠要走得更遠,就必須甩掉過去的老舊包袱,建立現代企業製度。”
“我提議,興科技術廠正式改製為興科技術有限公司,成立董事會、監事會,實現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
江振邦此前已與班子成員吹過風,班子成員也是改革的受益者,加上他如今點石成金的手段,無人提出異議,方案在領導層順利通過。
真正的考驗,在全廠職工大會上。
當江振邦在主席台上,將“廠改公司”的方案完整公布後,台下起初是一片寂靜,隨後便響起了嗡嗡的議論聲。
一名五十多歲、工齡超過三十年的老師傅被推舉出來,作為職工代表,他站起身,有些緊張地對著話筒問道:
“小廠長,我們都信你。可……這麼一改,我們不就從國家的人,變成給公司打工的了?這鐵飯碗成了合同工,以後公司說不要咱,是不是找個理由把咱辭了?”
這個問題,問出了所有老員工的心聲。
江振邦對此早有預料。他抬手示意大家安靜,臉上沒有絲毫不耐。
“張師傅,您這個問題問得好,也問到了點子上。”
江振邦正色道:“首先我要告訴大家,國營廠向公司化改製,是中樞定下的大政方針,是必然趨勢,我們興科廠隻是先行一步。其次,興科即便改製了,也還是國企,不是某個人的私企,你們還是在為國家搞生產,為社會做貢獻。”
“所以,這次改製不是為了砸掉大家的鐵飯碗,而是為了讓廠子更加獨立自主,擺脫過去上級單位一張白條,就能從廠子裡拿貨的情況。”
“改製後,權責分明,效率更高。我們更容易拿到銀行貸款,更容易跟外麵的大公司合作。但這些都是虛的,我說點實的。”
“我宣布,一旦完成改製,興科技術有限公司將推出‘股權激勵計劃’!”
“股權激勵?”台下一片茫然。
“簡單說,就是不用大家掏一分錢,隻要你是咱們廠的技術骨乾、優秀管理層,或者是在生產線上做出突出貢獻的優秀員工,公司就會根據你的貢獻,授予你一定數量的虛擬股份。”
“這個股份沒有所有權和投票權,但每年可以根據公司利潤,拿到實打實的分紅。”
話音剛落,台下瞬間炸開了鍋。不用花錢,還能拿分紅?這種好事,誰聽過?
不等眾人消化,陳玉彬接過話筒,滿麵紅光,聲音洪亮地說:“同誌們,我支持振邦廠長的方案!大家想想過去,咱們廠為什麼會走到那一步?”
“原因之一就是因為管理混亂,乾好乾壞一個樣,留不住真正的人才!現在振邦廠長帶著大家走新路,三個月不到,咱們廠就活過來了。”
“而這個股權激勵,就是要把工廠的利益和我們每個人的利益綁在一起,廠子賺錢,大家就跟著賺錢,這才真正強調了我們工人階級的主人翁地位。”
老書記的現身說法,分量極重。
江振邦接著加碼:“經廠黨委研究,第一批股權激勵的授予名單,將包括我們廠裡所有參與了新產品研發、和在生產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同誌。具體名單,下周公布。”
“此外,我向大家鄭重承諾,改製後,興科公司絕不會輕易裁掉任何一名員工,反而會因為生產擴大,增設更多崗位。即便裁人,也會按照規定超額給予補償。”
“改製後,興科技術公司還將優化企業管理方式,大搞兩參一改三結合。”
“兩參,指的是乾部參加勞動,工人參加管理,連我這個廠長也不能例外,每周我得抽出至少半天時間到流水線乾活。”
“一改,就是改革企業中不合理的規章製度。三結合,是要在技術革新和技術革命中,工人、管理和專家三結合,共同解決問題。”
“為了激發大家的積極性,我們還將建立全新的、與績效掛鉤的薪資體係,保證大家的平均收入,遠高於海灣市的平均水平!”
利益,最有效的利益,直截了當的擺在了所有人麵前。
不裁員、增崗位、漲工資、拿分紅……
年輕工人和技術人員的眼中已經燃起了火焰,而那些原本憂心忡忡的老員工,臉上的疑慮也在一點點消散。
《關於興科技術廠改製為興科技術有限公司的方案》,以壓倒性的高票獲得通過。
興寧市第一家真正意義上的國有獨資公司,正式誕生。
與此同時,“興寧市國企改革振興專項工作領導小組”印發了一篇通知,送到了小組成員中各機關單位一把手的辦公室,以及全市所有國營廠負責人手中。
文件內容很簡單:
茲定於十一月二十日,在市政府禮堂召開“全市國企改革與振興工作會議”。
屆時,將探討改革經驗,並就專項貸款的分配使用方案,征求各單位意見。
陳平指示下省工行那筆八百萬的貸款被一分為二,三百萬劃入興科廠的賬戶,另外五百萬則由市財政代管,最後在江振邦的建議下,成了國資局發改科未來撬動全局的杠杆。
一場更大的風暴,正在悄然醞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