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振邦當然不是去躲清閒,他從大禮堂出來,與夏朗和其他領導直奔市委大樓。
聯合督查組這把劍,還沒成形,必須儘快鍛造出來。
這是江振邦準備整個大活的必備要素。
實際上,最初無論是孫國強還是劉學義,對成立督查組這件事都存有顧慮。
尤其是孫國強,不止是顧慮,甚至說是比較抗拒的。
因為他們兩個各自興寧任職了五年和三年,對水麵下的暗流有多洶湧有一個清晰的認知。
拋開興科之外,全市十四家國營廠,盤根錯節,每個廠長背後,或多或少都站著些人。
彆看他們自己隻是個正科級,但關係網一直能牽到海灣市,甚至省裡。
總不能什麼都查吧,沒準會真查出點什麼呢!
把這些廠長逼急了,讓他們為了自保而聯合起來反撲,那股力量絕對不容小覷。
政治鬥爭,從來不是簡單的加減法。
有時候,一個不起眼的舉報信,就能讓一艘大船徹底傾覆。
孫國強和劉學義的位子,看似穩固,實則也經不起這樣的折騰。
但是,江振邦用興科的奇跡,以及陳平市長的站台,給了他們些許底氣和理由。
一個瀕死的廠子能在三個月內銷售額破兩千五百萬,而且發展勢頭極其強勁。
若是以點帶麵,開全省之先河,把興寧國企改革這個工作圓滿完成,那這個政績就太耀眼了!
他們不僅能憑這件功績飛速進步,甚至可以讓他們二人後半輩都足以自誇。
同時,這也足以掩蓋改革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一切雜音!
用雷霆手段敲山震虎,逼著所有人走上改革的軌道,隻要大部分廠子能被盤活,那麼有少部分人被當做絆腳石踢走了也沒什麼,發展的陣痛和必要的犧牲嘛。
在這件事上,孫、劉、江三人的利益高度一致。
於是兩大巨頭經過商量,還是把調查組這柄尚方寶劍,遞到了江振邦手上。
當然,劍可以用。
但怎麼用,要砍誰?
卻不是江振邦一個人說了算的,孫國強和劉學義必須要掌握主導權!
而這場大會後的小會,就是商量如何拿捏分寸的。
孫國強、劉學義都來了,依舊是夏朗主持會議,通過小會,定下來三方聯合調查小組的名字,架構和意義。
然後,大領導們和單位一把手先行離開,留下三個部門的副職加上江振邦,四個具體乾活的,進一步交流工作細節。
“剛才領導強調過了,咱們這個‘國企改革整治督察專項小組’,是國資局主導、我們紀委和審計局配合,主要目的是督促指導改革。”
紀委副書記曹韋青發言道:“這種情況下,我們紀委就抽兩個人過來吧,少一點,但保證是精兵強將。崔局長你看怎麼樣?”
崔浩,國資局(財政局)副局長,負責國資監管的具體工作,聞言立刻同意:“沒問題,但金局長你們審計的工作比較重要,抽來三個人可不可以?”
審計局副局長金德鑫猶豫了一下,微微點頭算是認可,但話鋒一轉:“抽人是小事,主要是我現在沒什麼工作思路,這項工作具體該怎麼乾?”
崔浩看向江振邦:“江科長你講講吧,你是改革小組成員嘛。”
江振邦謙虛兩句,隨後道:“我個人沒什麼想法,剛才孫書記和劉市長都有明確指示,要從咱們興寧市經濟發展大局出發,不能影響各廠正常發展,既能斬斷沉屙,又要保證改革工作順利推行。咱們按照領導說的乾就行了……”
那好辦,無非虛張聲勢給他們緊緊皮嘛!
曹韋青和金德鑫聞言鬆了口氣,臉上浮起笑容,他倆從心底裡是真不愛來摻和這趟渾水,都是被自家單位一把手強推過來的。
工資一分不多發,做的還是罪人的活。
說白了,這就是被人當槍使,可那幫國營廠長哪個都不是省油的燈,較起真來搞不好要出人命的,做做樣子就行了。
就在二人稍稍放心之際,卻聽得江振邦話音一轉:“但是!”
“為了長遠發展考慮,最好要借此機會換一換血,因為這些廠子的管理層不僅普遍有些問題,思想觀念也老化了,沒什麼上進心了,這才是要命的。”
“不換上更年富力強的新人,即便改了革,企業後續也很難發展起來,同樣影響我們興寧市的經濟大局。”
換血?把一些廠領導換下去?
那不還是得動真格的查出點問題來嗎?不然拿什麼理由換人呢?
紀委的曹韋青和審計局的金德鑫眉頭緊皺,有些躊躕。
但崔浩卻不意外,他之前私下便和江振邦初步達成了一致,同意要給國營廠的部分領導層換換血。
對此事,局長陳愛軍也是默認甚至是支持的。
因為興寧國資局,是隨著中樞經濟體製改革的深化,根據國有資產管理體製存在“政企不分”“多部門分散管理”等問題,在去年初剛成立的新部門。
成立國資局之前,這些國營廠通常由市工業局、輕工業局、商業局、物資局等,按行業劃分進行管理。
換而言之——興寧市國資局的所有領導,和這些國營廠沒有太深的利益糾葛!
其次,興寧的政企改革並不徹底,在國營廠的資產處置權、經營決策權上,國資局和工業主管部門的職責有所重疊,權力邊界很模糊。